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之殇
一个基于Web的用户界面制定详细规则,服务自动按照用户需要扩展存储容量,而用户只需根据使用数量进行付费。NTT则推出了以网络为基础的桌上计算机云端运算平台“Setten”。该平台可提供运作系统、储存及一系列应用托管方案,可实现通过互联网连接公司网络、电子邮件、文件及各服务器,模拟桌上环境与真实桌上计算机平台无异。
平衡之术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同时到来,可能使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陷入两难的境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使电信运营商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内容和应用领域的建设,而在管道上则强调“智能管道”,不是通过管道空间的增加来改善管道收入,而是改变管道的定价。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则要求电信运营商增加带宽,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入。虽然最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会殊途同归,在平衡两者的关系时,电信运营商往往面临着取舍的困境。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侧重于宽带建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出击,但相对薄弱。中国电信还是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的优势,加强了云计算建设的投入。而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则立足于平台,通过开放精神聚集产业链资源。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在内容和应用领域的投资,以此吸引更多移动用户,并成功向高端迁移。
而中国移动由于在宽带和数据中心领域积累薄弱,目前其发力点主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而可悲之处则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并非电信运营商擅长的领域,投入巨大而收入不足,其3G业务不如人意。中国移动在即时通讯、手机阅读、移动电子商务等多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出击,效果并不显著,以致李跃上台后重新梳理各项业务,开展“大象瘦身”。
中国联通虽然在云计算领域拥有类似于中国电信一样的优势,但是在手笔上,显然没有中国电信那么“激进”。中国电信展开大规模的宽带建设,而中国联通似乎还满足于现有的带宽水平。相比于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张旗鼓的“明星终端”策略,其在云计算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依靠全国最成熟的3G网络,中国联通在智能终端竞争中取得上风,不过在手机应用商店等领域还只是为苹果做嫁衣。
从云计算发展的角度看,规模化、商业化是必然要走的路径。只有规模化的云计算平台,才能像提供水、电一样提供IT资源。在基础服务之上,衍生出增值业务,一方面聚集大量用户群体,另一方面还能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从目前掌握的基础资源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两者通过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和合作,建设规模型的云计算平台就比较可行。而中国移动也在谋求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不过从掌握的带宽资源以及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积累看,其云计算业务还不能定位在IaaS领域,而应当在SaaS领域谋求优势。
最终来看,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还是不能偏废一方,只有将双方成功结合起来,电信运营商才能获得发展的长足动力。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本身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可通过云计算的模式提供内容和应用,利用“资源池”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各种资源,移动终端本身计算能力不足的缺陷就可以被抵消,从而使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获得原来无法想象的能力。
实际上,云计算的普及必然会导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云计算设备将会取代PC的地位。他认为首先云计算的到来催生了云端的设备,也宣告了PC时代的终结,现在真正进入了后PC时代;云端设备不是PC的延续,而是新一代的信息设备,云端设备将是多样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瘦客户机、PC等等。他认为与PC被Wintel架构垄断不同,云端设备将是多种架构并存。
急流勇退
诺达咨询认为电信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业务拥有四大优势、四大劣势:
资源优势,包括大型的数据中心、丰富的带宽资源和高速的网络速度。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可以在空闲时打包成云计算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对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赢利点。通过进一步改善数据中心的服务,电信运营商将把云计算的主要用户——中小企业拉到自己一边。
客户优势,电信运营商数量众多的移动用户是其他IT厂商无法比拟的。
信用优势,运营商拥有
责任编辑:廖生珏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