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网智能变电站发展与展望
2月5日,随着220千伏松工变电站的顺利投运,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迎来了第8座22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上海电网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上海电力检修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崔鹏程介绍说:“2018年,上海电网还将投运多座220千伏变电站。这些变电站均是智能变电站,这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上海电网:从传统变电站到智能变电站
从传统变电站到智能变电站,上海电网正在发生着深刻而日新月异的变化。
1957年,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被称为“远东第一站”的220千伏西郊变电站正式投运,之后上海电网的变电站建设与发展就始终处于全国电力行业的前列。2012年,国网上海电力又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工程——220千伏泸定变电站的建设任务。泸定站成为上海首座正式投运的绿色智能化变电站,也是我国220千伏智能站建设的“领军”工程。泸定站的投运为之后上海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2017年是上海智能电网建设非常重要的一年。上海建成并投运了全国第一座500千伏全地下智能变电站——五角场站。此外,这一年大渡河、闵东、金枫、华阳桥4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先后投运。
上海电网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发展和跨越。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环保、可靠、可交互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企业标准,首次明确了智能变电站定义,并对智能变电站发展思路、建设理念提出了系统性要求。传统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不再用点对点的方式连接,而是采用光纤、以太网的形式进行总线连接。智能变电站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
2012年年初公司提出设计和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智能化一次设备和集成化二次系统以及IEC61850标准和通信规范,实现全站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一体化业务,真正突显了智能站的环保、可靠、可交互的特点。相比第一代智能变电站,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占地更少、设备更智能、建设周期更短、可靠性更高。
2017年上海电网投运的超高压智能变电站均是按照新一代智能站标准设计建造的。像220千伏闵东变电站,站内一次设备高压侧均采用GIS设备,低压侧均采用开关柜,二次设备则采用智能组件柜,设备占地少,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更高;采用基于虚拟装置、数字化工具的一体化调试方案,智能设备可在厂内完成调试工作,缩短变电站建设、调试周期;站内的保护装置采用层级配置,既保证了就地间隔保护功能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又使得站域级保护能够集中决策;还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全站信息整合,实现各装置、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目前存在的系统功能分散、集成度低、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并支持一体化业务的开展,在优化电网管理模式的同时,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和决策控制能力。
未来智能变电站:更加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
为了构建坚强智能电网,顺应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趋势,上海电网必须坚定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在技术上、管理上不断开拓创新。
未来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设备更加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通过提高设备智能化程度,使设备能够根据少量功能代码,实现自动配置甚至调试保护功能。而通过提高二次设备接口标准化、功能模块化程度,可以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换,设备的插件可以直接更换,从而简化变电站的设计、基建等工作,大大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以及利用效率。
第二个趋势是保护装置微型化、配置层级化。未来可以将保护装置微型化、单片机化,直接安装在智能一次设备预留的接口上,减少设备数量和占地空间,精简二次回路,从而降低缺陷发生次数;完善保护层级化配置,构建广域保护网络,加强电网第一道防线与第二、三道防线之间的协作,构建更严密的电网安全防护体系。
第三个趋势是通信网络统一化。站内通信网络统一,简化网络构架,即不再区分过程层网络和站控层网络,站域级保护、多间隔设备(如故障录波)、自动化后台可以直接从这个统一的大网络中获取数据,减少传输延时,避免因中间环节出现问题而引发二次系统故障的情况。
第四个趋势是检修管理智能化。在目前已有的检修压板和检修机制基础上,增加保护状态检修功能程序。当装置处缺或定校,投入相关状态检修软压板,就可以自动实现批量软压板的投退、保护数据自动计算;同时发信给相关保护或设备,屏蔽相关保护数据、退出相应的保护功能,装置自动完成相应安全措施布置工作,减少人工作业,省时高效,不易出错。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变电站是核心关键平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电网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并成为全球电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节点支撑,智能变电站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将为实现电网系统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和绿色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仁德财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