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建全球大数据中心
打造全球大数据“硅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南方教育高地、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以上是省政协委员提案库中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提案。截至昨晚8时,南都记者统计发现相关提案共有11个,粤港澳大湾区热度不减。
产业
提议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省政协委员们的提案针对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合作交流机制、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其中以产业发展定位为主,而不管发展哪一产业,提案的共同特征是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对标国际。民进广东省委会提交的《关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打造全球大数据硅谷的提案》分析称,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大数据方面有明显的创新和开放优势,湾区9城为广东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区。“十二五”期间,广东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二。按照《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预计2020年,广东省信息化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如果大湾区要打造全球大数据“硅谷”,提案建议首先打造全域合一的“数字政府”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共建全球大数据中心提供新支撑。同时,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构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打造数据资源和能力的全球枢纽。且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省政协委员张渝的提案《关于加快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中提到,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的短板,通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包括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焦信息、能源、生命、材料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基建
建议建设湾区环形高速铁路网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着力点,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省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基础设施的关键就是高速铁路。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能建成大环形高速铁路,将所有城市串联起来,形成1小时城市圈。“一旦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就有可能导致福利水平下降。”
如何建设?曲建表示,沿线城市要做出空间上的安排和土地调整,为未来高速铁路建设做好相对应的准备。“这应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抓手,需要由省政府统筹和牵头来破解难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提出的战略,通俗点讲就是高大上的战略,不希望舆论炒作谁应该是中心,谁是核心。”曲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多中心多组团式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发展,如果强调一个中心容易产生不平衡因素。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是普惠性的,能惠及到所有老百姓。
人口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成功关键在于人的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人的流动。如果人不流动,很多产业也无法发展。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也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部分。”省政协委员、中国未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至颖说。作为香港特邀人士,他今年较为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香港人的发展机遇,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工作、就业、读书。
林至颖经常在广州活动,他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亲身感受。“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如果香港年轻人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找机会,就一定要走出香港的范围,在大湾区的城市里多看多走。”
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生意人来说,因粤港澳三地体制上不同,会遇到边界上的问题。在资金、人员、资讯流动方面存在一些区间尚未打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考虑引导相关部门在整体上打通一些壁垒,保证渠道畅通。
“我比较关心香港年轻人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后,他们生活、就业、读书的便利性,比如医疗、交通、生活费、过关的便利。”林至颖说,如果每天往返粤港两地,那么总体费用就较高,可以考虑进行补贴或者采取优惠措施,让这些群体能够获得更多便利。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出台,我是很期待的,希望能提出更多便利举措。”林至颖说。
如何简化粤港澳过关程序引关注
省政协委员、时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颖恒经常乘车往返香港、深圳两地,他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如何简化过关程序的问题需要被注意。
朱颖恒讲述了自己的实践经历,他每次往返港深两地过关时,都要经过两三次安检,排队等待时间很长,对于他这类经常往返两地的人来说十分不便。他说粤港澳三地只有部分口岸可实现24小时通关,“对我来说并不方便”。
朱颖恒表示,大湾区如果要建立1小时生活圈,过关程序就要简化,模式需要突破,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后,尤其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可否多处设置24小时通关?两地往返车辆的车牌年审流程是否可以简化?”
另外他说,港澳人士身份证和内地身份证格式不一样,在银行开卡、网购等需要身份认证时都非常不方便。“如果身份证格式可以统一,那就会很方便。”他说。
责任编辑:马丽芳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