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南明区治安防控样本:手机不知何时丢,用大数据也能破案
《贵阳日报》2018年1月29日特别报道版截图。
提前踩点选择作案地点、迂回路线躲避监控探头、不断变换衣着扰乱视线……今年1月初,一名有着极高反侦查意识的嫌疑人在花果园以密集的人流作为掩护盗窃路人手机。虽然面临被盗地点不清、可疑人员不清、被盗过程不清、目击者不清等不利因素,但南明公安分局民警通过借助大数据手段很快就将嫌疑人成功抓获。
花果园派出所情指中心。
随着贵阳警方大数据建设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大数据已经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新利器。不过,仍有一些自恃作案手法“高明”的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群众。
今年1月初,两名年轻女子步行至南明区花果园购物中心附近时,其中一人放在大衣口袋中的手机不翼而飞。两人拨通报警电话后,南明公安分局网格接处警大队一中队民警随即赶到现场。
“我也不知道手机到底是什么时候不见的。”面对民警的询问,受害人几乎一无所知。花果园购物中心附近日均人流量高达数十万之多,加之被盗地点不清、可疑人员不清、被盗过程不清、目击者不清等不利因素,为案件的侦办带来了重重障碍。
现场民警简单询问后,立即使用手持终端将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并调取路段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后,嫌疑人最终露出了马脚。
民警展示块数据+移动应用平台。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新的打击手段,而且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来很多碎片化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有机联系到了一起,我们也能够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如何破案。”南明公安分局网格接处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彭黔川说,南明区绝大部分人流密集处及公共场所都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探头,将人脸图像数据收集后,便可以为侦查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实现“人过留像、留特征、留轨迹”。
按照“打破警种壁垒,情报指导巡逻打击”的工作要求,民警在南明公安分局情报研判中心及花果园派出所情报研判室的帮助下,很快就在犯罪嫌疑人身份、细节特征、活动轨迹的分析方面获得突破。虽然有着人流作为掩护,而且作案过程只有几秒钟,犯罪嫌疑人钟某依旧浮现在了民警眼前。
至此,案件正式进入抓捕阶段,一方面,借助数据分析,民警在钟某再次作案可能性较高的地点和时段,加强了巡逻力量;另一方面,借助监控探头建立起来的视频巡逻也在重点区域内悄悄展开。经过不同警种之间相互配合,位于花果园金融街的一处监控探头最终成功捕获了钟某的活动信息,而钟某也在一单元楼附近被民警抓获。
嫌疑人钟某曾有盗窃前科,据其交代,在作案过程中,他每次都会提前进行踩点,想好逃跑路线,对于作案地点也是反复选择,并不断变换衣着、住处等来扰乱民警视线,自以为天衣无缝,但没想到民警还是找上了门。
南明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情报研判中心图侦室民警在研判警情。
据了解,近两年,在市局党委“1461”总体布局下,南明公安分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引领,按照拓展数据来源、挖掘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应用、服务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通部门警种之间、内外网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针对社会治安新情况,南明公安分局把大数据作为“破题”的关键,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强大的社会面前端感知网络,通过人脸识别、万物互联、智慧门禁等精准服务,向科技要警力。同时,通过与后台大数据实时碰撞比对,实现社会要素“全向数据采集、全网数据通行”,有效挤压了违法犯罪的空间,提升了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和水平,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迈进。
“如此的办案效率和准确度在过去很难想象,借助大数据手段,相信南明的治安环境会越来越好。”彭黔川如是说。
■亮点点击
民警“刷脸”通过门禁系统。
进门刷“脸卡” 居民更有安全感
近年来,南明区绝大部分社区都安装了“会认人”的“铁将军”。这套门禁系统不仅免去了居民用钥匙或输密码解锁的繁琐,而且为警方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新渠道。
门禁系统通过自流程抓取的人员信息、开关门影像及出入轨迹等,形成从小区公共出入口到单元楼栋公共出入口的人、车、轨迹活动管理,完善社区治安防控“地网”建设,形成无死角、全覆盖的立体化防控网格,为警方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带来的是,案件数量的下降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提升。
“曾经,我们小区没有物管,是一个‘敞风’小区。现如今,进入小区单元楼都要刷‘脸卡’,陌生人根本进不来。”金地小区居民陈先生说,进入单元楼时,只要在摄像头前站几秒钟,门就自动开了,在方便的同时也消除了安全隐患,治安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