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为什么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8-03-21 14:58:05 国家电网报  点击量: 评论 (0)
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发展特高压,是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

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发展特高压,是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最艰难、最成功的创新实践之一。立足自主创新,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占领了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在推动能源转型、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于落实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加快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责任引领,打造能源“绿色通道”

“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虽幅员辽阔,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需求呈逆向分布格局,西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东部负荷中心相距1000~3000公里。加之因经济、技术、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平衡,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中部。

本世纪初,随着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巨型水电站的开发,“西电东送”的输电距离由1000公里延至2000公里及以上。距离的变化,意味着“西电东送”的“送”字,难写了很多——此前所采用的±5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占地大,损耗高,不经济等弊端凸显。发展大容量、高效率、更远距离的输电技术,成为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迫切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为远距离输电铺路。

舒印彪表示,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世界首创,并无经验可鉴,有的只是一道道曾难住各个大国的世界级难题——电压和电流的提升使得外绝缘设计、电磁环境控制以及装备研制等方面均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需攻克外绝缘、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电磁环境、装备研制、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等难题。

发展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在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和两院院士的指导下,项目联合科研、高校、设备制造等160多家单位协同攻关。2006年11月4日至5日,国网组织召开了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预初步设计审查会。这次会议标志着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特高压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

至此,我国在特高压领域敲开了一扇世人长久徘徊却推不开的大门,特高压领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由中国书写而成。

特高压的出现,使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更为便捷,从根本上提高了规模化开发利用大型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发电等清洁能源,直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低碳化进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排放,有效促进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建设特高压直流工程已成为开发西部、西南部、北部大型能源基地的必要条件。

“惟其最艰难,它的意义才最大。”这项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并实现的发展技术,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电网技术制高点。我国已经全面掌握特高压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整套设备的制造能力,并在大电网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14项,形成国家标准54项,行业标准38项,出版著作32部,建立了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标准体系。

创新引领,推动低碳清洁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回首过往13年,今日特高压的斐然成绩,是多年来不观望、不等待、不畏难,“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不断创新的结果。

项目攻克了特高电压、特大电流下的绝缘特性、电磁环境、设备研制、试验技术等世界级难题的同时,创新硕果累累,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共有六大创新点及突破。

正是基于这些新突破,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在技术指标、设备参数、可靠性等方面与±500千伏相比具有全面优势——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送容量是±500千伏直流工程的2~3倍,经济输送距离提高到2~2.5倍,单位走廊输送容量提高40%,单位输送距离损耗降低45%,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8%,强迫能量不可用率降低80%……

在新技术的支撑之下,从国内应用本技术已建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社会效益——

项目打通了西电东送的通道,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西部电力,得以源源不断涌入中东部地区,项目成为了“绿色通道”。

1亿千瓦时电等于5万吨煤炭,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每天最多输送2.4亿千瓦时电,即12万吨煤炭。这相当于,载重为5吨的卡车,满载2.4万辆,或载重100吨的卡车,满载1200辆。

据了解,国内已建成的12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相当于每年减少东中部地区煤炭消耗1.7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亿吨——特高压直流工程成为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主要输电通道。同时,项目的成功,使西南水电、西北风能太阳能资源的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成为可能,为加速能源革命、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工程已支撑西南水电开发超过6000万千瓦,西部、北部风能太阳能超过3000万千瓦。

标准引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轮新的变革,全球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引擎。推动能源革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特高压,正为世界提供着可借鉴的经验、技术。

就在2017年12月21日,由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工程,在受端巴西伊斯特雷都换流站举行投运仪式。这条贯穿巴西南北的“电力高速公路”,纵穿四州,将美丽山水电站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以清洁能源均衡当地电力供需。

我国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送出±800千伏直流一、二期项目,实现了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装备、工程总承包和运行管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输出。已投运的一期工程,标志着中国特高压“走出去”的首个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是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我国在国外取得成功的、最有影响力的工程之一,充分彰显了“中国质量”和“中国速度”。

日益成熟的高新技术正在成为一张新的中国名片,其中,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成为世界首个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特高压技术的国家。凭借“领跑者”的硬实力,中国已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最高端位置,为全球能源互联提供着中国方案。

特高压早已成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的金色名片。

依托特高压的先进技术,我国电工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行业骨干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国产设备的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中国电工装备制造业跨入国际第一阵营。800万千瓦级特高压直流工程设备已具备全部国产化的能力。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成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随着特高压技术的“领跑”,国内制造企业已全面主导国内市场并进军国际市场,研发的大功率器件和先进控制技术延伸应用到军工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电工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近年来带动超、特高压设备累计出口超过350亿美元。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依托特高压直流技术,国网正在积极推进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能源电力设施互联互通合作项目。这对于落实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加快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惟创新者强,惟领跑者强。基于特高压直流工程,国网主导编制并发布相关国际标准6项,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特高压直流全套技术标准体系;受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蓬勃发展影响,IEC专门成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这是首个由我国自主提出并获得批准的IEC技术委员会,其秘书处设在了中国,其中6个工作组的召集人由国家电网公司专家担任;在国际大电网组织(GIGRE)成立直流输电仿真建模工作组,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来源:国家电网报)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