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下的信通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研究
0 引言
“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推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为推进“互联网+”发展,我国陆续推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以鼓励、推进“互联网+”发展建设。而“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即是能源互联网。在能源互联网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等趋势推动下,国家电网公司需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和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针对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运营、外部产业布局模式进行改造,推动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方式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向能源互联网靠拢,以适应时代对电力系统柔性的迫切需求[1]。
“十三五”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引领提升阶段,也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快速推进时期。在“互联网+”发展浪潮的形势下,信息通信技术将与公司经营管理、智能电网建设及对外服务等紧密结合,成为支撑公司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因此,国家电网公司亟需开展适应“互联网+”新形势下的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研究[2]。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新技术创新应用,开展了新技术应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试点验证及部分的推广应用,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及公司经营管理提供了良好支撑[3]。同时,借助新型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拓展了电动汽车、电子商城、互联网交易、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新的业务和市场,促进了公司整个业务生态的创新发展[4]。
1 “互联网+”对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是一种发展模式和理念,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包括从内部生产运营到外部协同整合,从技术创新应用到模式创新发展。结合公司业务实际,“互联网+”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总体可分为突破多维发展边界、促使两端更不可控、助推新型发展模式等方面[5]。
在公司业务格局基础上,通过推进“互联网+”模式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发展,创新应用“大云物移”新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促进公司突破技术、业务、企业发展边界,创新业务发展模式[6]。借助“互联网+”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巩固既有业务能力,不断创新业务运作方式,提升业务运作效率[7];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业务创新发展,整合、重构已有业务,形成新的业务形态[8]。总体来看,“互联网+”对于公司业务形态影响由内向外分别是企业内部生产运营、产业协同整合、外部业务生态重构3层。
2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及其运营模式
2.1 总体架构设想
公司业务形态发展变化对于信息通信在业务覆盖支撑、数据融合共享、技术先进实用、架构灵活高效、服务友好便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的信息通信支撑架构(见
2.2 “双态”IT架构策略
公司信息通信支撑架构按照业务形态变化趋势,总体分为“稳态”、“敏态”两大板块。
内部生产运营业务主要发展方向是协同化、智能化,业务边界、业务形态总体不产生大幅度或颠覆性变化,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可称之为“稳态”业务;产业链协同整合、外部生态重构业务形态变化较快,并且会不断形成新的业务,与互联网平台结合更加紧密,可称之为“敏态”业务。针对“稳态”业务和“敏态”业务需要采取不同的信息通信支撑策略。
1)对于内部生产运营“稳态”业务,以及产业链协同整合下的源网荷协同“敏态”业务,按照公司“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一平台、一系统、多场景、微应用”策略来构建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强调支撑架构的信息安全、服务精确和高效,称之为“稳态”IT架构。按照紧耦合设计、松耦合实现方式,在遵循“一平台、一系统”逻辑基础上,分板块化实现。综合微应用建设需求紧迫性、复杂性等因素,首先应针对源网荷协同、智能用电服务等面向公司外部客户的、需求较为紧迫的业务进行微化建设;然后针对智能分析决策、智能生产控制等相对较为容易的业务进行微化建设;最后针对企业核心资源业务应用进行微化建设。
2)对于产业链协同整合下的“敏态”业务,及外部生态重构“敏态”业务,可以采用“多平台、多系统”的方式来实现,更强调支撑架构的敏捷、灵活、弹性、开放,称之为“敏态”IT架构。针对产业链整合下面向发电企业、配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的服务业务,及外部生态重构的电子商务、金融支付、信息技术服务、电动汽车等业务[10],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根据业务类型及实际情况建设多个支撑平台、多套支撑系统,有效促进各业务的创新、快速发展。
2.3 “双态”IT运营模式
结合内外部业务需求,从“价值”和“收益”角度来设计未来信息通信运营模式,包括组织管控、研发交付、运行维护和服务模式等,对于“稳态”IT架构、“敏态”IT架构需要构建不同策略的运营模式。
2.3.1 “稳态”IT运营模式
针对“一平台、一系统、多场景、微应用”的“稳态”IT架构,需要配套相应的“稳态”IT运营模式,“稳态”IT运营模式更强调集约、统一、规范、高效。
1)组织管控:宜采用操作管控型模式管理信息通信业务,以集约、规范、高效为目标,制定统一的信息通信建设、运维、应用、考核职能、机制和流程,统筹管理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应用需求;由总部管控组织统一负责后端平台、系统建设,可根据自身需求建设所需的微应用,形成满足本单位实际需求的微应用库。
2)研发交付:“一平台、一系统”的研发、交付、升级等严格控制,由总部统一组织实现。针对微应用,也由总部统一规划、设计,并提供统一的微应用研发平台,规范微应用研发标准,各单位在遵从整体框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求研发所需的微应用,支撑自身业务的发展微应用库。
3)运行维护:按照一体化运维模式,以“管理集约、运行精益、服务敏捷”为目标,分级建立运行维护体系,适应“厚云薄端”的运维模式。在“云”侧以IT资源池化、弹性扩展、按需调配为目标,提供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服务;在“端”侧则以界面友好、体验友好、自助维护为运行目标,提供友好便捷的前端应用服务。
4)信息安全:以保障业务全生命周期安全为目标,建立覆盖规划、可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运行、下线等各阶段的信息通信安全管控机制,制定公司统一的网络安全内控管理规范,建立网络安全内控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对于“大云物移”新技术的安全防护。
5)数据管理:“稳态”IT架构所支撑的各项业务之间的数据交互,全部通过公司统一数据平台实现。此外,平台还提供数据资源存储、分析、处理、共享及管理服务,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访问、处理和分析服务。
6)服务模式:重点体现信息通信的支撑价值。按照运维对象层级梳理服务目录,包括端层服务、应用层服务、平台层服务、网络层服务、人工客户服务等[11]。按照服务目录整合、配置、调用服务资源,为业务部门提供全方位、分层级的服务支撑,由业务部门针对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
2.3.2 “敏态”IT运营模式
针对“多平台、多系统”的“敏态”IT架构,需要配套相应的“敏态”IT运营模式,而“敏态”IT运营模式更强调敏捷、高效以及差异化服务。
1)组织管控:宜采用战略管控型模式管理信息通信业务。针对信息通信所服务的用户特点、行业特性等,组建多个独立、差异化的信息通信组织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类型业务的信息通信支撑服务,例如可以成立统一综合性IT服务管控组织,在其下按照服务类型划分为不同子公司或事业部。
2)研发交付:结合信息通信所提供的服务类型、相关行业标准来进行支撑平台、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交付。针对各类研发交付,由统一综合性IT服务管控组织针对各类过程制定总体研发交付流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