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未来天线技术与5G移动通信
所有方向入射,这20个单元都用上和后者的效果也是一样的。所以用透镜可以改善天线的性能——用少量天线个数,达到以往大型阵列的效果。
从这张PPT可以看出,用电磁透镜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复杂度、增加辐射效率,还可以增加天线阵列的滤波特性(屏蔽干扰信号)等等。
这张PPT展示的是用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的天线,并且用了7个单元天线作为馈源。
如左侧所示,前面的透镜是用超材料制成的屏幕透镜,用两层PCB刻成不同的形状进行相位的调整,以实现特定方向的聚焦。右侧可以看出7个辐射单元性能,波瓣宽度是6.8°,旁瓣是18dB以下,增益是24-25dB。
这一实验验证了电磁透镜在基站上的应用,同时也验证了超材料技术在天线小型化的作用。
毫米波的天线设计
众所周知,5G将会拥有低频段和毫米波两个频段,而毫米波的波长很短损耗很大,所以在5G通信里面,我们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个方案是,衬底集成天线(substrate integrated antenna,即SIA)。
这种天线主要基于两个技术:空波导传输的时候介质带来的损耗很小,所以可以用空波导来进行馈源传输。但这存在几个问题,因为是空气波导,尺寸非常大,而且无法和其它电路集成,所以比较适合高功率、大体积的应用场景;另一个是微带线技术,它可以大规模生产,但它本身作为传输介质的损耗很大,而且很难构成大规模天线阵列。
基于这两个技术就可以产生衬底集成的波导技术。这一技术最早由日本工业界提出来,他们在1998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介质集成的波导结构论文,提到了在很薄的介质衬底上实现波导,用小柱子挡住电磁波,避免沿着两边扩。这不难理解,当两个小柱子的间距小鱼四分之一波长的时候,能量就不会泄露出去,这就可以形成高效率、高增益、低轮廓、低成本、易集成、低损耗的天线。
上图右下方是利用这一技术在LTCC上做出来的60GHz的天线,增益达到了25dB,尺寸8×8单元。
这一方案是适合于毫米波在基站上的应用,在移动终端上有另外一种方案。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把天线设计在封装(package integrated antenna,即PIA)。
因为天线在芯片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损耗太大,而且芯片本身的尺寸很小,把天线设计进去会增加成本,所以在工程上几乎无法得到大规模应用。如果用封装(尺寸比芯片大)作为载体来设计天线,不仅能设计出单个天线,还能设计天线阵列,这就避免了硅上直接做天线在体积、损耗和成本上的限制。
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能否用PCB板做天线?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的瓶颈并不是材料自身,而是材料带来的设计问题和加工上的问题。不过PCB只适合在60GHz以下的频段,在60GHz以后推荐用LTCC,但到200GHz后,LTCC也存在瓶颈。
总结
未来天线必须要和系统一起设计而不是单独设计,甚至可以说天线将会成为5G的一个瓶颈,如果不突破这一瓶颈,系统上的信号处理都无法实现,所以天线已经成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天线不只是一个辐射器,它有滤波特性、放大作用、抑制干扰信号,它不需要能量来实现增益,因此天线不仅仅是一个器件。
精彩问答
Q:国内做得好的天线企业有哪些?5G产业链的配套是否已经准备好?
A:国内有很多领先的天线企业,全世界最好的基站天线厂商十有七八在中国,其它几家外资企业的工厂也在中国。5G现在有很多方案,我们不确定哪一个会最终被使用,但从目前来说,现有的器件基本都能满足要求。
Q:在未来的5G终端上,天线位置的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A:未来5G终端上到底有多少位置可以给我们部署天线是个问题。目前,天线的设计还是跟着系统走,系统设计好了,才会考虑到天线的位置。从技术角度来讲,离设备头部越远越好,目前手机上一般都是双天线,主天线一般是在下半部,因为头对能量有吸收遮挡;另外,天线之间尽量共用,减少天线占用的空间;第三个是多天线系统,原则上是越远越好,但是面积有限,需要靠空间分集、极化分集,尽量减少天线之间的相关性。
Q:有一种说法是,5G天线就是阵列贴片,陈教授怎么看?
A:如果仅仅是阵列贴片,那整个5G的挑战就会大大减少,但这要看具体应用。5G通信最低的频段是3GHz,这和LTE相差无几,还是要用阵子天线。如果超过5GHz,可以用阵子或者贴片,但是到28GHz以后用贴片更适合,但也可以用透镜天线、波导缝隙天线,因为高频波导的传输的欧姆损耗是比较小的,所以从整个系统的效率来看,用波导天线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仅限于某种形式的天线,会限制天线发挥的空间。
分享讲师介绍:
陈志宁:双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天线与传播学会杰出演讲人;现担任IEEE Council on RFID (CRFID)副主席和杰出演讲人;已发表了五百余篇科技论文,其中一百多篇IEEE Trans,出版了五部英文专著,并拥有几十项国际天线专利和成功的技术转让。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