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下的信通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研究
程、管控要求,各服务板块组织按照敏捷开发方式,以满足用户快速部署应用为目标,进行研发交付。
3)运行维护:借鉴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从软件交付的全局出发,加强建设和运维的协作,构建一套研发智能、服务敏捷运维服务体系。由统一综合性IT服务管控组织制定服务目录,按照平台类服务、应用类服务、综合类服务等划分服务目录,定义服务需求。各业务板块组织根据服务目录,提供相应服务。
4)信息安全:“敏态”IT服务均部署在信息外网,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更大。基于此,需要针对各类不同的部署,制定不同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例如针对云平台信息安全,需要建立涵盖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业务支撑、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与智能服务等5方面内容的信息安全整体保障体系。
5)数据管理:在“敏态”IT架构下,各平台、系统相互独立,不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各个系统内独立完成数据的采集、储备、处理。各平台、系统建立对外统一的服务接口,通过接口方式与其他平台、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此外,“敏态”IT架构与“稳态”IT架构之间的数据交互,统一通过“稳态”IT架构的数据中心实现。
6)服务模式:“敏态”IT运营主要是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在向客户展现信息通信支撑“价值”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信息通信业务的“收益”。“敏态”IT的服务应更多向一对一、专对专模式发展,服务模式应该不断向个性化、规模化、价值理念化转变,在对外服务的过程中树立服务品牌、价值品牌。
3 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创新业务形态
3.1 营销服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形态分布,营销服务主要包括内部生产运营中的智能用电服务业务及产业链协同整合中的面向电力用户业务[12],因此,对于营销服务的信息通信支撑应包括“稳态”IT架构、“敏态”IT架构,配套“稳态”IT运营模式及“敏态”IT运营模式(见
智能用电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电力交易、智能用电2部分。
1)对于电力交易业务,可按照“组件化、云平台、可租赁”的服务模式构建售电云平台,组件化也即微应用化,售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部分微应用或全套平台,并根据业务发展特点增加或减少微应用。对于选择“轻信息化资产”管理模式的售电企业,可提供平台/应用租用服务[13]。
2)对于智能用电业务,重点是全面构建“互联网+”营销服务渠道,建设开放、互动的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业扩报装全流程管控平台,实现全业务线上办理、全环节互联互动、全过程精益管控;推进电费抄核收智能化,实现自动抄表、智能核算、在线交费;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台区线损异常智能诊断、电费风险主动防范、电能替代潜力用户精准筛选、优质客户评级以及精准化、差异化服务[14-15]。
3.2 智能运检
智能运检属于公司内部生产运营业务,按照“稳态”IT架构支撑,配套相应的“稳态”IT运营模式。
1)重点基于“一平台、一系统”架构,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构建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故障抢修、风险分析、检修调度等的智能运检微应用群。
2)基于建成的微应用群,形成一体化智能运检指挥中枢,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及时发现、风险预测预警、资源优化整合和过程全面管控,提升生产检修业务各环节自动化、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传统运检模式向智能运检模式转变。
3)搭建全天候、无盲区、智能化应急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结合北斗定位、短报文通信、车载导航三大功能,融合已有的电网GIS信息,为应急抢修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有力保障公司的应急抢修车辆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对电力设施的检修和抢险。
4 结语
当前互联网与电力行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形态融合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传统的业务形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更应该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将“大云物移”等信通新技术与公司经营管理、智能电网建设及对外服务等紧密结合,支撑国家电网公司的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两个转变”。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
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
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
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
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
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