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企改革:小体量迸发大能量
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浙江,国企数量仅约占全国的2%,比重一直处在全国各省市区最低之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企“轻量级选手”省份,近年来却在资产、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上位居全国前列,并以资产证券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举措在国企改革中先声夺人,使国企运行质量和效率日益提高,国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改”出了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浙江样本”。
资产证券化推进混改
今年7月,首期规模达100亿元的浙江省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正式成立。这只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主导,联合中国诚通、国新国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5家单位组建的百亿级基金,目标发挥央企、地方国企、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的联动效应,通过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浙江国资国企改革。
这也正是市场思维活跃的浙江,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严峻考题时,敢于率先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十多年来,浙江努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浙江国企实际的改革模式,率先践行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线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路子。
浙江物产中大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大宗商品流通服务集成商之一,然而作为诞生伊始就处在“没有政策倾斜、没有垄断资源、没有准入门槛”的完全竞争领域,改革成了企业强烈的内生动力。
“一路走来,看着国有物资企业同行倒了一大批,我们深感国企追求基业长青必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浙江物产中大集团董事长王挺革说:“上市公司是股权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最佳形态,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未来发展最正确的方向,因此物产中大明确把整体上市、借力资本市场作为改革突破口。”
2014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国有资产证券化为抓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个月后,物产中大启动整体上市。2015年9月,顺利实现整体上市,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多数企业需要两三年的工作。“集团快速实现整体上市,充分体现出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效科学决策。”王挺革表示,整体上市的请示仅用2个休息日就获得省里批复,省政府1天完成总体方案12个环节的审批会签流程、2天出具批文,这种对国企改革的高效、通力支持,让物产中大创下国企混改上市的“浙江速度”。
整体上市后,物产中大运用资本红利有效实现国企保值增值,上市第一年底集团总市值达389.15亿元,国有市值从整体上市前的31.66亿元增值到212.20亿元。目前物产中大集团300余家成员企业中,2/3企业的国有股权低于51%,大部分成员企业由高管、经营骨干持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大激发活力。
最新出炉的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物产中大连续第八年跻身其列,排名较上年大幅提升78位,八年来一路从484位跃升至270位。该集团营收和利润也不断创下新高,在国内流通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排行榜首。
“事实证明,国有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也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创造有利条件。”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波声表示。
目前,浙江全省国资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共38家,市值规模约6500亿元,各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超过70%,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53.3%,5年来提高31.2个百分点。物产中大整体上市、浙能电力国内首单“B股转A股”等案例,成为我国国企混改、资产证券化的经典案例。
通过混改,浙江省国有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截至2017年底,浙江全省共有各级国有企业8895户,在岗职工74.5万人,合计资产总额11.64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5万亿元,利润总额1197亿元,上交税费507亿元。其中省级国企资产总额5.22万亿元、营业收入9490亿元、利润总额897亿元,分别占全省44.8%、63.1%、74.4%。国有经济“轻量级选手”浙江不断释放大能量,与民营经济共同构成浙江经济发展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共生共荣。
“三宜”原则引领国企“瘦身健体”
2004年6月,浙江省委提出“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搞活国有经济”的要求,并强调“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原则。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浙江省近15年来坚持践行“三宜”原则,通过重组、整合、引进、退出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浙江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拥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671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1/3。浙江港口业虽然起步早,但宁波港、舟山港、温州港等五大港口“各自为战”,港口岸线被不同市场、行政主体多重分割,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消耗了整体对外竞争力,拖住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后腿。其中,宁波港和舟山港隔水相望,共用一个锚地、航道,早在2005年底浙江省就开始规划“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然而“一横”隔在中间,两港经营主体终究没有实质性一体化。
2015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决策部署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涉海涉港资源平台,成立浙江省海港集团,去掉“宁波—舟山港”中间这“一横”成了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的关键。浙江选择了严格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资本运作,按照“控股式合并”思路,先由原宁波港集团和舟山港集团通过股权等值划转整合组建宁波舟山港集团,再将集团净资产统一注入省海港集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随着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义乌陆港等资产陆续整合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集约化运营管理全省海港资源的省属国企,树立我国港口改革的新标杆。
“宜强则强”、整合做大优势资源的动作,同样发生在浙江全省机场、省属高速公路等领域,打造海港、交通、机场三大省级产业平台。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突破10亿吨大港,浙江省交通集团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超500亿元,三大平台全年盈利140多亿元,资源整合效应逐步显现。
另一方面,通过“宜留则留、宜退则退”原则,浙江以去产能为重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企“瘦身健体”。全省国企完成117户“僵尸企业”处置,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推进钢铁、海运、煤炭等过剩产能化解和房地产去库存。在湖州长兴,浙江省唯一的大型煤矿企业长广集团关闭矿井,浙江彻底退出煤炭生产领域。在杭州,历经一个甲子的杭钢集团用150天时间全面关停400万吨产能的半山钢铁基地,成为钢铁行业去产能、转型升级的“奇迹”。
根据“三宜”原则,浙江制定《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方案》,鼓励国有资本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国企资产主要分布在金融业5.11万亿元、贸易和商务服务业2.57万亿元,第三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国有资本比例达到75%。省级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的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分布在能源、交通、商贸物流等基础和优势行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占省属企业总量的85%以上。
同时,为确保“三宜”原则精准落实,浙江省国资监管系统持续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目前浙江全省89个县(市、区)全部组建国资监管机构,形成全省三级国资联动体制。监管职能上加快向“管资本”转变,成立省国资运营公司,并在省属国企“放权”试点成立国资投资公司。
“在监管考核上,我们尊重国企的‘个性’,实施‘一企一策’的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薪酬分配,尤其注重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提质增效,引导国企从保值增值转向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国资委考核处处长姚宏峰说。
紧抓“红色引擎”促“国民共进”
调研中业界相关专家和干部普遍认为,浙江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激扬国企活力,以市场化手段倒逼国企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促进国民共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要在发展改革中成为“排头兵”“顶梁柱”,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把握国资国企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一方面,要全面加强国企党建,打造助推国企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强根固魂”,需有效强化党建基础,保障党组织作用发挥,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目前隶属浙江省国资委党委的基层党组织有9100多个,党员14.7万人,比很多地市还要多。”冯波声表示,浙江近年来全面加强国企党建,提升党建引导力。如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省属企业党员董事长、总经理均担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出台全省国企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责任清单,推动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
另一方面,国企在功能性领域仍需强化控制力,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在竞争性行业大力推动混改的同时,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依然要强调功能性国企的控制权。据悉,目前浙江省属国有资本在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集聚度超过85%,充分发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投资建成电力、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领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浙江省能源集团发电业务占全省统调机组50%左右,浙江省交通集团建设高速公路营运里程占全省总里程的66%,营运铁路里程超2500公里,萧山机场客流量稳居全国十大机场之列。
同时,在国资国企改革中,亟须完善组织选人用人和市场化选聘综合机制,打造国企优秀企业家队伍。“国企一把手十分重要,人的因素甚至是国企发展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国资监管人士坦言,如果安排不懂经营、不懂业务的干部,就可能贻误国企改革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在组织选人用人上需要更加科学,国企既要重视发掘、培养优秀企业家,也要结合面向市场化招聘的职业经理人模式,提升国企高管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活力。目前,浙江已在全国率先试点市场化选聘省属国企副总,省国资运营公司试点市场化选聘整个运营班子,去年年底已全部到位,今年将逐步评估成效。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浙江将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混改为主要突破口,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努力在重点改革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底。”冯波声表示。
责任编辑:仁德财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