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亦是如此 电力人心里是不是宽慰了些?

2018-05-28 14:13:19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Class of Certificate: Engineering Design IntegratedQualification Class-A)是我国工程设计资质等级最高、涵

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Class of Certificate: Engineering Design IntegratedQualification Class-A)是我国工程设计资质等级最高、涵盖业务领域最广、条件要求最严的资质,综合甲级设计院(下均简称综甲院)可谓是设计界的航母,下文将分类剖析之,由于作者并不是十分清楚要写什么内容,所以只能随遇而安,随想随写,率性而为。

人员结构

50后大部分已经退休,还有极少数坐等退休,基本上可以说是退出了设计院的历史舞台,暂且不表。

60后主要以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为主,辅以部分中专生,目前中层以上的领导也是以60后为主,仍然还有部分60后仍然老骥伏枥,奋战在设计一线,他们就是普通设计人员一生的缩影,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绝对是设计院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对于设计院感情非常深,觉得天下最好的工作就是设计院,千金不换,所以他们的子女也秉承了接班的传统,有一部分进入了设计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使设计院保持相对稳定。60后的离职率非常低。

70后主要以90年代的本科生为主,有极少量研究生,70后也逐渐在领导层中占有一席之地。70后在2000-2010年经历了一波离职潮之后,留在设计院的人员已经非常稳定,并且会逐步取代60后成为设计院的主要领导层,大江东去,洪流滚滚。

80后主要以2000年以后毕业的学生为主,2006年之前本科生比例还能占据一半,之后逐渐下降,2010年之后几乎全是研究生,80后已经成为设计院的绝对设计主力,部分佼佼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进入初中级领导层,但是国企设计院毕竟是论资排辈的地方,领导岗位有限,优秀人才太多,所以目前80后处在了35岁的档口,亟需转型,很多没有上去的人才纷纷另辟蹊径,离开设计院,谋求职业生涯的转型,大部分去了业主方,摇身一变成了设计院的业主。所以目前设计院辞职的主力人群非80后莫属,很多人也都是带证离开,毕竟没上去领导层,设计院的那几百块证书补贴可以说是打发叫花子。你跟他要提高补贴,他跟你谈情怀。

90后从2015年开始步入职场,成为设计部的生力军。初入职场,按理说应该埋头干活才对,可是设计院毕竟是一个需要熬资历的地方,所以毕业前三年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就非常不错了。很多90后都熬不到三年结束,就主动递交了辞职报告。90后也意外地成了仅次于80后的辞职转型主力人群。接下来我会专门分析一下90后&求职&设计院。

90后&求职&设计院

最早的90后研究生差不多应该是2015年毕业的,由于80后骨干的流失,所以90后从进院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当成主力来用,工作强度非常大,但是前三年收入肯定上不去,上面也说了,能到收支平衡就不错了。如果说80后熬一熬还可能上去的话,那么设计院的90后真的可以说是前途未卜。

90后更遵从于自己的内心,更加早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思想更加开放自由,所以设计院老一套的洗脑术对于他们收效甚微。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改变,设计院的管理层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设计队伍的稳定性建设了呢?

综合各方面校招信息,目前设计院对于90后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了,简历的投递数量大幅度下降了,而且女生比例迅速提高,这是设计院领导不愿意看到的,设计院招人是进来干活的,而且前面的8年是绝对当成牲口用的(为什么是8年呢,解释一下,研究生一般25-27岁毕业,工作8年,就是33-35岁,而不管男女,过了这个年龄节点之后,就进入了设计倦怠期了,要么升职,要么成了混日子的老油子),可是女生的前八年使用率太低了,备孕+怀孕得1年吧,产假虽然是半年,但是在娃3岁之前,女员工很难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所以这8年中有4年会受到影响,现在放开二胎了,如果再要二胎的话,影响的年限让领导们头疼不已,读者可以自己算算,但是国企设计院对于这种情况也无可奈何。所以国企设计院对于女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设计院领导就头疼了,所以校招的潜规则还是男生为主。可是投递简历的男生真的是非常少,这么说吧,简历投递的男女比与高校里该专业男女比例完全相反,男生都去哪里了呢?不用工作?都入赘去了么?得,总还有男生投简历吧,那就叫来面试一下呗,打电话一问,人家已经好几个offer 了,不考虑设计院了,领导无语……,得,那就找女生过来面试吧,优选双985,双211,电话一问,人家也是好几个offer 慢慢选,也都比设计院好。算了,只要有人愿意来就行,总得有人画图呗,毕竟设计院的工作普通本科生完全能胜任的,只是之前的10年由于设计院的光环吸引了大量的名校生,让领导们自我感觉太良好了,现在形势急转直下,也得接受现实不是?所以对简历投递者挨个打电话邀请面试,底线一直在下降(其实设计院领导在甲方面前是毫无底线可言的,一味跪舔)。

引用一段一位90后写的内容(感觉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人是专业组内唯一90后,正如前面回答所说设计院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物,领导与同事都是上了年纪的。他们性格沉稳老练专业技术过硬我能问任何我想问的问题并且保证得到可靠回答,但,工作氛围压抑站队现象严重上下级之间像是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虽然专业负责人与普通职员都坐在一起,但自带小领导界线,此界线内闲人免进。你可以听到他们的聊天内容但当你想加入时,你会发现你的真挚的眼光与搭讪话语被一道无形的墙壁弹回,碎一地同事们都可见却无一人出来拉你一把,也许会在线上对你说一句,习惯就好。工作第三年了,前辈说我的效率值相当于工作八年的人,需要从质量与数量上熟读规范并且需要海量的阅图量,加速学习。但我毫无继续下去的意愿,已经一眼看到老。目前正在寻求转行,不确定去干什么,但不是这个。”

80后其实都感觉和传统设计院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了,90后更是感觉难以融入设计院,不知道他们到底能在设计部门坚持多久?

综甲院之行业分析

从宏观经济发展的层面分析一下,

国内:

自2000年开始,国内各行业(包括房地产、交通、电力、市政、钢铁、建材、石化……等等)都在飞速发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所以无论是建筑设计院还是各类专业设计院均享受到了这轮热潮带来的红利。从2010年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很多行业已经逐渐进入了饱和阶段,而设计作为行业建设的先行者,是最先感受到这种趋势。

国外:

在国内各行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逐利的资本开始寻找估值洼地,于是相关产业纷纷向东南亚一带转移,廉价的劳动力让资本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大约从2005年左右这些国家也开始进入了建设周期,从这个阶段开始,国内敏感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 就开始大肆开拓了境外市场,从2005-2010年,这个周期内,先走出的这一批还是吃到不少肉了的。

综合对比分析:

大约从2010年开始,相关行业的建设已经成熟,投产总量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增速,所以开始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于是从那时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走出国门,抢占境外市场,于是乎竞争的主战场几乎是从国内转移至国外,不得不说我国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以及设备厂商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低价啊,自己可以融资啊,建设速度快,投产周期短。但是这种情况下得来的项目性价比就相对来说要低许多了。不过领导不会管这么多,领导只管能拉到项目来就行了。

在2010-2015这个周期内设计院的总体项目还是不算少的,而且境外项目占的比重还是偏高的,但是项目的单体设计费是在逐步降低的,境外的甲方也在跟国内设计院和工程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得越来越聪明了,也学会大肆杀价了。这就形成了活不少,但是设计费总额却在逐年下降的阶段了。这也是设计人员感觉越来越累,但是钱却不见增加,反而还在下降,很多国企设计院为了控制成本,就开始逐步取消了各种福利类的隐形收入了。

2015年至今,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设计院的幸福感严重降低,一方面是项目减少和放缓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并不是项目减少放缓了,事情就减少了,反而是因为项目放缓了,业主就有更多的时间挑毛病,让设计院反复方案比选论证,但是设计费可以一分钱不加。这就使得设计人员心越来越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加之作为设计主力的80后开始进入了职场35岁现象,身体也由于超过10年高强度的设计有些吃不消了,年龄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所以部分骨干,尤其是带证而又升迁无望的骨干就谋生去意了,虽然部分骨干的离职可能对于整个综甲大院短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辞职,可能就会影响到3个人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冲击也会传导到工作中去,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很多设计院的领导层都在强调设计队伍的稳定性。而且现在已经进入2018年了,上述现象只会越来越突出了,设计院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从2015年开始,90后逐步进入设计院的职场,但是作为观念更新,家庭条件更优越的90后在设计院能否坚持得下去,这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从这两年多的情况来看,90后的离职率是偏高的。

综甲院之业务分析

设计业务:

在传统设计业务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很多专业院都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尝试进入新的领域,可是话又说回来,哪里有那么多新的领域嘛,而且各个设计院都在转型,就算有新领域,那么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而且综甲院在竞争中其实完全不占优势的。原因如下:

1. 综甲院的业务转型起步较晚,想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时才发现,原来新的业务领域已经群狼集聚,而且做得非常好,而自己这头老虎要想去抢点肉吃还真的很难。

2. 综甲院机构庞杂,养的人多,所以设计费的报价均偏高,价格上对于中小型设计院甚至私人设计公司来说,毫无竞争力可言。

3. 综甲院的技术并没有它的名头那么强(当然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除外),即使某些专业的专家还在,但是他们又不具体干活,而且脱离设计一线很久了,对于本行业领域都可能有些生疏了,更不用说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呢!一线的设计骨干流失,一线设计人员的水平相对较弱了。所以很多时候甲方懂技术的人看到设计院的设计成果,都在吐槽,怎么你们大院的水平感觉越来越差了呢?所以综甲院的领导可能也需要反思,你除了综甲院的名头之外,你还剩下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反而是有些小院或者私人设计公司,甚至炒更的,为了维持自己声誉,可能技术水平还更高。比如别人找我炒更的话,除了本专业我亲自画之外,其他专业的我也会找我认为的骨干高手去做,不能把自己的名声做差了。反而是做院里的东西是得过且过的。

4. 窃以为综甲院的设计业务板块无解,只能一步一步萎缩下去了。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要求多,给钱少;任务多,给钱少;任务多,质量低;给钱少,质量低;质量低,给钱少。

5. 设计风险(临时想到补充的)请自行百度某化工行业乌海项目事故中对设计人员的处理意见。

EPC业务:

国内设计院转型EPC最早,也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化工行业,随着设计业务的萎缩,各个行业的设计院也开始转向EPC总包领域。接下来就是分析一下设计院做EPC总包的情况。

1. 优势:可以从设计方案上对于项目进行优化,降低造价。

2. 劣势1:经验不足,对于项目全过程很难把控;

3. 劣势2:投资风险。设计院作为轻资产行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从项目投资上来说,设计院会忽视掉其他一些风险,投标的时候他们仍然沿用设计投标的模式,尽量杀低价中标,而没有顾及市场风险,比如市场涨价的风险,EPC总额高,打个比方,一个10亿的项目,估计利润就5%,5000万,但是如果材料设备人工一涨价,这点利润估计分分钟抹平了。

4. 劣势3:项目安全风险,当年震惊dang中央的江西丰城事故就给设计院的总包敲响了警钟,很多时候可能一个项目出现安全事故,就会让设计院很难翻身了。

5. 如果说国内项目的EPC是假EPC,设计院仅仅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角色的话,那么转型做境外项目可就是真刀真枪的EPC了,设计院又得作为项目的融资方,承担投资无法收回的连带风险。

总的来说设计院的EPC业务也不是救世主,反而是高风险业务,但是还是得做,因为还有一大波人需要养活啊,领导估计想的是 真到出问题的时候再说吧。

综甲院之逃出围城

把综甲院喻之围城,再恰当不过了。英谚云:"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此谚语用于设计院其实并不完全贴切,因为并不是所有城外的人都想进入城堡,也不是所有城里的人都想逃出城堡。任何脱离了特定的个体去分析设计院之优劣都是不客观的,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所以本章节紧紧针对某些想逃出围城的特定群体进行分析的。

那么想要逃出围城的特定群体有哪些呢?

如果按照年龄来区分的话,首先应抛开诸如设计院高管(40-50岁之间)被外面的公司高薪挖角之类的情况,因为这类情况只是某些特例,不能代表普遍现象。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想要逃出围城的群体年龄主要还是以80&90后(26-38岁之间)为主,这个年龄跨度有12岁之多,具体情况也会差异很大,所以还是需要进行细分。

1. 80-85年之间出生的,此年龄段进入综甲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一个约为1:1,可能本科生还稍微多一点,本科生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5年-10年之间;研究生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2-7年之间。技术上几乎没有再提升的空间,职位上如果还没有进一步的话,那么也就基本上没可能上去了,此时如果还没有被老油子同化,抑或还有些进取心的话,设计院的日子其实是度日如年的。现在对于这个年龄段来说,是逃出围城的最后时段,一旦年过不惑,作为底层的图农几乎就没有离开的可能了。所以他们离开的需求更加迫切。离职比例相对较高。

2. 86-88年之间出生的,此年龄段进入综甲院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个别专业除外),他们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6-4年之间,刚过而立之年,经过设计院高强度的工作锻炼,技术上日趋成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这个年龄段可以说是逃出围城的最佳时机。但是正因为如此,该年龄段的人群反而显得犹豫不决了,到底是留下来观望,还是果断寻找其他的出路呢?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离职比例感觉还一般。

3. 89-92年之间出生的,此年龄段进入综甲院的全是研究生(个别专业除外),他们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3-1年之间,他们应该是完全不喜欢设计院的工作,不能适应设计院的工作氛围,抑或是对于设计院前景的担忧,由于介入不深,所以这个时间段离开可以说是及时止损的状态,转行也相对容易。离职比例相对较高,几乎跟80-85持平。

路在何方?

其实设计部的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设计工作,我敢说不会超过10%的人说他喜欢天天加班画图的状态,只是由于林林总总的因素而被迫继续干下去的。所以要想逃出去,你大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吧:

1. 各种类型的注册证,虽然目前证书的行情也不容乐观,但是也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就算是你不上班,你省着点花,还是可以过下去的。这至少让自己心中有点底啊,有一丝丝的安全感。

2. 一定的人脉关系,就算你不上班,也能接点私活做做,可能收获不多,但是一个月弄个3-5千的估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甚至更牛的还可以成立个设计工作室,自己不一定要画图,自己只需要拉活就行,找人炒更就是了。

3. 一技之长,比如绘画、棋类、乐器……什么的,现在外面眼花缭乱的各种培训班,你就算去兼个职,花不了多少时间,一个月也能赚个几千块吧。听说有某设计院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出去开了个美术培训班,干得还是风生水起的,接下来还准备扩展棋类班呢。还有某设计院top2出去的,还组织校友开办了竞赛培训班,也做得不错。外语好的同学也做freelancer。有驾照的话,你可以去开滴滴啊。

之所以提上述3种情况,我主要是想说明,你离开设计院其实是不会饿死的。接下来我再说说设计院的正常转型之路。

1. 甲方,甲方大概包括有房地产开发商、政府旗下的各类投资集团、各大央企国企……反正只要能够投钱的主儿都行,只要你是甲方粑粑了,会有人来求你的,会有人给你舔菊的,甚至包括你的前设计院的领导。

2. 设备商,各类设备制造商……,很多制造商其实有钱,所以也在到处投项目,甚至也开设自己的设计院,综甲院过去的人,还是很受欢迎的。

3. 公务员,学而优则仕,其实公务员真的很爽,你懂的……

4. 自主创业,给自己打工,再累都值得的。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以后会越来越越苦。设计院的城堡之外并非天堂,但也绝非地狱,仅仅是别样的风景而已。每个综甲院都有自己的江湖,也都有自己的传奇,而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不是么?

想起了昨晚一个朋友说的一段话:“央企国企设计院应该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在综甲院其实沉淀了一大批人才,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的今天,其实应该让部分人才流入社会,为民企所用。”

综甲院之感动全球

设计院里,感人至深的人物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仅以我搜集的几个令我感动的事例列出,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在敲入某些案例的时候,真的是泪水都快模糊了双眼,对案例中的主人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钦佩敬仰,曾经那些奋斗在设计院的情形也在脑海中浮现,其实真的还是挺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也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在设计院的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不能只想着安逸舒适的生活,还是应该有奋斗精神的。

1. 夜深了,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他一个人在工作,凌乱的桌子上摞着的一本本规范表明他像这样加班已经很久了。“这个弯矩到底该加在哪里?”就在他纠结问题的时候,“咔嚓”,停电了。无奈的他抱着资料走出办公室。经理办公室前微微的亮光吸引了他。“这么晚了还有人加班?会不会是小偷?”,走近办公室一看,原来是经理点着蜡烛在研究工程方案,“白天工作忙,就尽量把晚上时间利用起来。”经理笑着对他说,看着烛光中经理的身影,那一刻,他止住了回去的脚步并突然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扎根。

2. “妈妈,你又要出差了。”上小学的女儿稚嫩的发问将拎着行李箱的她思绪拉回到了几年前,不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自家女儿会说的第一句话不是喊爸爸妈妈,而是出差两个字。并且多少次和孩子约好去动物园却又临时被工地的事情耽搁,由于临时出差而忘记接孩子放学等等,一件件事情在她脑海中翻滚不息。“妈妈代表院里去参加一个会议,你乖乖学习,”她走出家门,泪水从眼角滑落。如今身为副总的她反而时常怀念之前的岁月,看到因加班通宵睡倒在椅子上的同事,她总会报以欣慰的笑容。她说:“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是心怀信念的奋斗,是为了使XX院有更好明天的奋斗。”

3. 又一个普通的星期日,年近不惑的高工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继续编写可研报告。这只是他现在同时负责的8项工程中的一项。前几天刚刚下过雪,寒冬来袭,虽然有些感冒,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工作的进展。像这样的周末加班,对高工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每天早上8点之前就来到单位,晚上工作到10点半以后才回家,节假日也从来没有休息过,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每次出差,他都会在完成工作后连夜坐火车返回,从不逗留。为了完成时间紧急的工作,他多次几天几夜连续奋战。(我只想说这位同志的身体真的够好!)

4. 一位同事的孩子刚出生十几天,便投身外业勘测,中途只在满月的时候回去了一趟。当快到山下时,手机信号有了一两格。微信上未读信息突然有了500多条,但就是刷不出来。这其中一定有他老婆发给他的许多信息,用埋怨的语气询问着他的平安,当然更多的一定是他刚满月孩子的照片,在笑、在哭、在思念爸爸。他焦急地一遍遍刷着手机,把手机伸向天空,像是要寻觅着信号,又低下头看看信号有几格,一遍又一遍,终于电话接通了,电话那边是他老婆的关怀、父母的叮嘱、孩子的哭啼。

5. 任务紧急,部门开始了大干,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最终不幸病倒。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住院。大夫的那句:病不严重,但是很麻烦,你要吃一年的药,打针两个月。在那段与病痛抗争的日子里,同事们给了我莫大的关怀,部门领导允许我提前下班去医院打针,经理减轻了我的工作任务(难道不是应该休养么?还派任务?),所有人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有人曾经问过我,以后如果再有大干加班你还会那样拼吗,你是否后悔因加班而生病,我只能说加班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有需要我仍然会加班完成我的工作。后来我和部门年轻的女同事为了按时完成工作,同样通宵达旦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并按时完成任务。(超人你好,超人再见)

6. 一位新妈妈,孩子不到5个月,她就主动请战回院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时间,每天中午只能让年迈的母亲抱着未断奶的孩子到院里给孩子喂奶,有时孩子来了,但是由于工作无法脱身,就只能狠心让嗷嗷待哺的孩子在楼下边哭边等。而这位敬业的妈妈却强忍住心酸和痛心,直到把手中紧急的工作处理完才飞奔去楼下给孩子开饭,家人起初无法理解她,埋怨她为了工作而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和陪伴,可是她从未对身边的同事领导说起过什么,就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地坚持了两个月。(说实话,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谁能说她不是一位好母亲,好女儿呢?孩子在楼下哇哇大哭的时候她难道不心疼?年迈的母亲每天顶着烈日带孩子走路到院里时她难道不心疼?这位母亲的心酸与心痛恐怕是外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可是她拥有一颗坚毅而美丽的心,一颗对事业对岗位充满责任感的心,所以在单位大家庭最需要她的时候她选择了承担。

7. 加班至深夜,本以为人去楼空,却惊奇地发现还有一间办公室透出亮光,走近一看,原来是X工。灯光下的她,面露疲倦,略显憔悴。她不是怀孕了么?在最需要休息的时刻,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到最后一个。这就是我们XX院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我们XX院,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迹每天都在上演,深夜时分办公室多少盏灯还在亮着,周末时候多少设计室还在忙碌着,节假日更是时刻有我们奋斗一线的身影。经历了多少次工作与亲情的考验,背负了多少回对亲人的愧疚,不计报酬,不计奖励,我们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这就是我们XX院人,一群永远微笑着面对挑战不知疲倦的人,一群纯粹高尚最可爱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8. 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时间频繁的加班让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他更加憔悴。他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立即出差,顾不得倍感不适的身体,来不及跟领导请示,便立刻乘火车奔赴工程现场与业主接洽。过度的劳累使他病情加重,回院之后便立即住进了医院进行手术。住院期间,他放不下手头的工作, 在伤口还没有愈合,医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裹着纱布,拖着虚弱的身体,忍着疼痛爬上5楼办公室。一直到处理完工作后才又回到医院打点滴,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说他这个时候出去简直不要命了。正式他这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设计人员,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

9. 大家习惯问她,你这次回来能呆多久?她总是淡淡地说,过几天就走。大家清楚,艰苦的项目集中工作,是设计人的家常便饭。一天三班,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海量设计图纸,高强度加班,是集中工作的主旋律,设计人深知其中的艰辛和苦楚。想起她疲惫得晕倒在机场,看着她日渐稀疏的秀发,我们打心眼里心疼眼前这个身体柔弱,内心却无比坚强乐观的小个子女生。她戏称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是啊,一块砖,多么朴实无华的比喻,却蕴含着熠熠生辉的奉献精神,这就是我们设计人。

还有许多发生在设计院里令人动容的案例,我决定暂停此章节的更新,真的是老扎心了。再写下去我都有想回设计院继续画图的冲动了。

综甲院之谈钱不伤感情

很多应届生同学都特别关心薪酬这个事情,的确也是,设计人员也是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不能只谈奉献和情怀,不计回报啊,劳动是光荣的,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谈钱也不应该伤感情。但是在设计院的领导层中很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这点,觉得刚毕业几年的设计人员就理所应当地该被剥削,因为自己也是那样过来的。但是时代在变啊,观念也在变啊,领导的思路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呢?

简单来分,综甲院的薪酬体系分为工资+奖金+福利,下面所列举的数据仅针对普通设计人员的平均水平,最低和最高水平差异其实还是很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平均水平20万的话,那么最低可能15万,最高可能是25万,这样最高和最低差异就比较明显,还有就是专业和部门之间也会有不少差异,很可能某部门最高收入只能到其他部门的最低收入。为了简洁,数据一律取整。收入中工资和奖金均为平均到手数额。

1.工作3年内的普通设计人员

到手现金收入:工资1000+奖金(月奖4000x12+年终20000)=8万。福利收入(均为企业和个人合计缴纳):社保(2000x12)+公积金(2000x12)+年金(500x12),由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所以福利收入 仅按照公积金算,2.4万/年。设计院的其他福利目前已经基本上取消了,偶尔发个一两百的购物卡之类的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可以到手的平均收入10.4万,收入区间为7-13万。 再细分一下下,工作第一年6万,工作第二年8万,工作第三年10万。具体区间请自己正负3万即可。

2.工作4年~30年的普通设计人员

到手现金收入:工资1000(没写错,因为六险两金扣得多了)+奖金(月奖8000x12+年终40000)=14.8万。福利收入(均为企业和个人合计缴纳):社保(5000x12)+公积金(4000x12)+年金(1000x12),由于公积金可以取出来,所以福利收入 仅按照公积金算,4.8万/年。可以到手的平均收入约20万,收入区间为15-25万。

目前设计院的收入趋势是在整体下降的,以前还会有各种补贴,一年算下来也得有个2-3万,现在补贴(现场补贴除外)几乎是全部取消了。而且现在要想赚到那个平均数,说实话很不容易,得不停地干啊,加班啊什么的,都是血汗钱啊!所以很多时候工作3-5年的年轻同事的奖金收入超过工作15,20年的老同事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年轻人毕竟精力要旺盛得多。听说设计界的富士康之称的JZFZ,前两年都能给到20万的高薪,也是拿时间堆出来的。人家其他行业正常上班一年赚10万,你工作时间增加一倍,赚个20万,好像也没有太大的优越感啊。把人体比作一部机器,如果你经常用,而不加以保养,那么磨损肯定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保养这部机器的花销可能会让你得不偿失的,而且目前设计界机器报废的现象好像屡见不鲜,很多网上有报道的,更多的案例是在各个院没有报道的。

最烦综甲院的HR和领导经常拿福利好说事,福利里面的公积金还好,买房就可以取出来,可是社保和年金,对于目前急需用钱的80&90后真的毫无意义啊!在需要用钱的年龄,你非得把它存到65岁退休之后才能领。社保是国家法律规定要缴纳的,这个肯定是必须缴纳,但是可以按照最低档缴纳啊(不过我想也可能是国企央企为了尽社会责任,所以社保按照超高档缴纳。),省出的钱可以发给年轻人的。年金就不说了,本来就是综甲院留人的一种手段。

综甲院之劳务派遣

在综甲院里,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劳务派遣工,人数约占设计人员总人数的20~30%,当然不同的院也会有差异。因为我不是搞HR的,我只能根据我了解的大概谈谈劳务派遣与正式员工的区别。

1.招聘方式:一般来说,正式员工为校招,劳务派遣为社招。当然也不排除有的院校招均为劳务派遣,然后工作几年之后根据情况转正式员工。

2.晋升空间:一般来说,劳务派遣不会有升职的空间的,但是在某些项目上可以作为专业负责人,其实很多劳务派遣工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3.福利待遇:其实工资奖金相差不大, 但是在社保、公积金和年金方面就差异很大了,大家可以根据我上面谈的待遇情况,自行脑补一下大概的待遇范围。

4.服务期限:正式员工在服务10年以上,可以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而劳务派遣都是一年一签,如果公司向裁员,首选肯定是劳务派遣,正式工他也裁不了啊。这使得劳务派遣工心理上没有安全感。

5.思想观念:对于大部劳务派遣工来说,其实也仅仅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能接受的话,就自己干下去;对于小部分有想法的劳务派遣来说,他们来综甲院的目的主要就是混资历,有个好的平台而已,所以他们也格外努力和珍惜,一般3-5年内就会成为骨干跳槽;还有极小一部分劳务派遣是自己有证的,把证放外面,然后到综甲院劳务派遣上班,这样他们总的收入其实还是令人羡慕的。

劳务派遣工自己的感觉是二等,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无法真正融入企业,但是同时也是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一个群体,没办法,不干的话就只能等着被裁员呗。

其他人的建议1:“劳务派遣,一般都不建议去,即使有机会转正,希望也是小之又小,而且根本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劳务派遣就是外聘工,相比较正式工就是二等,干活最多,待遇最少,项目上关键技术基本没份。最近几年很多企业给优秀的外聘工增加待遇挽留人才,但是仍然改变不了级差。”最近几年部分综甲院确实在考虑也一部分有证的外聘工考虑交换转正。

其他人的建议2:“不建议,待遇差很多,反正我们单位非正式员工福利基本减半。本来设计院待遇已经不如以前了,还是劳务派遣。某些待遇只要领导一含糊肯定没谱,转正?基本上画了个饼而已,很难的,本科985,还有三年工作经验,找个劳务派遣略low呢,我同事本科也是985,三年就是项目副经理了,入职以后不得不考虑这些差距,再加上“非正式员工”头衔,足以极大降低你的幸福感。”

非常好的现身说法

十几年前曾经为设计院劳务派遣新兵一枚,大学刚毕业在某国企综合甲级设计院干了5年,在这个地方从学习知识上来讲和其他正式的同事是一个平台,基本没有区别,为什么是基本不是完全呢,因为这个院里面有些东西也属于机密,如果是正式员工,在干了多年也能接触到(大概要3年以上吧),所以对于前面几年来说也没什么区别。工作量上来说劳务派遣的工作量一般会偏大,不过做的多,学的也多,5年时间工业、民用、市政、三维管道综合(三维小院一般用不上)等全部搞到。收入方面和正式的有差距(其实对于新人,外面的小院即使是正式的估计和大院劳务派遣高不了多少),但考虑到当初只是希望博取一个磨练自身机会和过程也就平衡了。五年之后出了大院找到其他的中小院收入什么的就凭业绩了,毕竟也不存在什么正式非正式的说法,私企全凭业绩。

回想前程,即使再来一遍,也许我还是会这么选择,因为没有什么更好选择,对于劳务派遣这种形式我没什么可抱怨的,如果只招研究生,当年我也就没希望进去学习,走上设计这条路可能就更加曲折了,对此我还是表示感激。也许令你感到犹豫的不是劳务派遣本身,而且公司的不平等待遇,就像一个借读生要面对老师的不公正待遇(恰好我高中曾经也是借读生),好在我们还有同学和同事,他们并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非正式成员,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在工作中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而且其中老一辈高级工程师的数量非一般中小院可比拟,随便一个出去都是总工级别的。这里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初期打下好的基础和习惯令我终生获益。

总之,能成为正式员工当然好,或者有更好的去处也不错,但如果没有其他更好机会或者只是因为待遇等问题的不公平放弃一个好的平台而选择一个次等的平台我觉得不必。

综甲院之春华秋实

毕业生之所以想进设计院,一部分很现实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所能获得的高薪,另一部分因素可能还是以技术为尊的情怀。记得当年本科毕业时,成绩排名前30%(保研比例为前10%)的同学大多选择了设计院,保研的同学也有部分放弃保研投进设计院的怀抱(答主也算其中之一)。而且无论是保研的还是后来考研的,在3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也是绝大部分选择进入了设计院。可见设计院对于工科生的吸引力确实挺大的,因此设计院的准入门槛也逐渐水涨船高了,在2,3年之后,好一些的设计院无一例外地全部要研究生了(特殊情况除外)。那么被大家如此看好的设计院到底能给学子们带来什么呢?

1.相对丰厚的薪资

具体参见薪资待遇篇。虽然在现在看来那个收入算一般,不过在10年前,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所以60后,70后们利用设计院红火、房价相对较低的10多年里,囤积了数套房产,实现了阶层的跃迁。80后们赶上了末班车,正常情况下是可以解决刚需,部分投资意识较强的也可以实现三两套房产的积累。新进入的90后也只能靠家里解决了,自己在设计院里上班把自己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2.技术的应用

选择设计院的重要因素就是想把自己所学应有于工程实践,回馈社会,报效祖国,实现自己实业兴邦的理想。看到一个个自己付出了心血的设计蓝图变成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时,内心的自豪油然而生,可以对朋友,对家人,对孩子说那个项目就是我们参与设计的。

3.经验的积累

在综甲院的大平台里,可以接触到很多大型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每参与一个项目,对于设计人员经验的积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能去现场当一段时间的设代就更好了,把设计跟现场结合的话,能让设计师更快成长,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在以后的设计中考虑更加全面;协调现场各方的关系,可以让自己更加游刃有余。

4.丰富人生经历

可以到不同的地方出差兼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做项目的机会,降低成本,虽然很多时候还是身不由己。

5.严谨的作风

设计工作均是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国标、美标、欧标及各种地方标准,凡事有据可依;各种方案也会反复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择优取之(当然很多时候还是甲方粑粑的意见最重要),这就养成了做事严谨习惯和理念。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