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2017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在已落幕的2017年,国企改革“施工图”能否落地见实效被抱有极大期待。分析其原因:就改革的操作性而言,在完成国企改革“1+N”的文件体系搭建后,国资国企系统亟待在实践中涌现出大批活力充沛、创新力强的改革样本,推动改革进程向纵深挺进;就经济环境来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旧动能转换乏力、杠杆高企等问题持续存在,通过改革“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成为企业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抓手。
受制于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管理机制,地方国企改革攻坚克难的迫切性尤为突出。“假如畏难,不敢迎难而上,那势必将再次错失重要的历史性时间窗口。我们必须背水一战,打赢国资国企改革这场攻坚战。”站在2017年起点上,时任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一新的改革宣言,某种程度上传达出诸多国企改革“操刀者”的心声。面对内外交迫的发展环境,唯有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实质性突破,才能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落在实处。
回眸2017,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突出的共性在于清晰地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处僵治困,突出转型升级,实施重组优化布局结构。但共性之中,个性迥异。不同区域国资国企基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差异,使其对改革路径、发力点的探索各有侧重,各有千秋。如广东以战略性重组为抓手推进国企改革;河南、湖北、陕西等中西部“处僵治困”力度空前;东北振兴则聚焦混改,精准发力。
国企改革,力求绵绵发力,更要谋变求新。为了勾勒2017年地方国企国资改革脉络,《国资报告》记者搜集整理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公开材料,从中梳理逻辑,提炼经验,发现2018年国企改革的深层动力。
江西省属国企处置完成458户“僵尸企业”,完成率达80.2%
海南对非政策性原因连续两年亏损的二级以下企业,责成关停并转、重组整合
观察:近年来,地方国有企业盈利下行,经营压力逐渐加大。究其原因,部分省份一煤独大,过度依赖钢铁、电解铝、炼化等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现状还未有效扭转,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努力止住“出血点”,成为地方国企走出盈利困境的必然选择。
痛下决心“处僵治困”,多个省份打响了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攻战。内蒙古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各出资监管企业首批排查出低效无效资产300余项,已依法处置200多项。其中,为加快包钢脱困发展作为紧迫任务,内蒙古制定了包钢提质增效转型发展60条措施落实落地,目前已办结19项,有序推进41项。2017年,包钢实现盈利6.2亿元,增盈45.3亿元,扭转了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局面。
近几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云南省多家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2017年,云南省属企业提前完成125万吨铁、280万吨粗钢的去产能任务,压减煤炭产能357万吨,省属企业全年均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去产能卸包袱,更要协同培育新动能,补短板。在这方面,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区走在了行动的前列。2017年以来,福建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和各级国资委突出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中,对17家所出资企业主业进行重新梳理确认,调整至主业不超过3个,辅业不超过2个。江苏2017年省属企业投资95%以上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和主业集聚。
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铿锵有力的步调中向前推进。以市场来检验改革的成效,全国多数省份营收和利润的双丰收带有极强的说服力。
分类改革 狠抓落实 织就细密的支撑体系
亮点
内蒙古形成自治区国企国资改革“1+33”政策体系
江西形成“1+34”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党建监管文件体系
天津构建国企改革“1+30”文件体系
观察:分类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鲜明特色。紧扣新一轮国企改革主线,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明确改革任务,突出改革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任务台账,成为确保各项改革扎实有效推进的内在逻辑。
上海有着庞大的国有资产总量,无疑是国企改革的一大重镇。2017年,上海推动国资统一管理,加强国企分类监管。将文化、教育等企业改革纳入国资整体布局,在此基础上,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分为竞争、功能和公共服务三类,对三类企业分别定责、分策改革、分类考核,实现快速发展。
如果说,上海将分类改革提升至实践的至高点,江苏则为改革制定了细密的支撑体系。2017年,江苏基本完成省国资改革顶层设计,累计出台“1+N”文件36个,就文件数量之多堪称地方国企改革之最。
管资本 转职能 清单制管理成改革亮点
亮点
福建取消、下放监管事项19项
江苏累计取消、下放17项,保留17项,精简幅度50%
观察:以国资管理创新带动国企改革落地见实效,连续地贯穿于多个省份的改革进程中。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划清监管机构与企业的边界,制定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地方国企注入了创新活力。
以国资监管权力“授、转、让”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不难看出,地方国企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力度,由东南向西北内陆呈现递减趋势。上海坚持“立改废”,修改10项制度规定,清理废止93件规范性文件。加强“放管服”,下放28项审批权限,制定并严格履行管好资本、服务企业履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两张清单”。
由南至北,天津修订完善了《天津市国资监管清单》,将原有的审核、核准、事前备案、决定等事项调整为14大类35项。内蒙古出台权力清单由35项压减至18项,相应确定18项责任清单。
持续推动职能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必选项。从目前实践进程来看,全国多个省份依据本地实际进行了强度、力度不同的探索。地方改革的先行先试,必定为中央层面权责清单的落地,积累了有益的先期经验。
重导向 优配置 创新重组路径
亮点
内蒙古设立自治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基金,成深化改革重要举措
浙江聚焦“凤凰行动”计划,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观察: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势必要加快深度重组的步伐。自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完成19组36家中央企业重组,改革的力度可见一斑。围绕同一个改革目标,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呈现出突出的一致性。
然而,着眼于探索的路径的不同,地方国企呈现出特色各异的创新举措,既有着眼于分类改革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补短板、强化功能,也有横向的同业间合并和纵向的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国有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发挥着振兴实体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广东省属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产能过剩、财务杠杆率高、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集中表现为省属企业“小、散、弱”,亟待新一轮国企重组优化资本布局。为此,广东省通过突出分类发展,将目前的准公共性、竞争性省属企业,进一步细分为准公共类、竞争类、金控类三大类别。围绕其使命责任、功能定位进行重组,而非片面追求规模效应。
以横向同业间合并为例,山西焦化与中煤华晋在2017年9月完成重组,成为山西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的一大手笔。2018,山西将在产业布局方面,推动“腾笼换鸟”项目落地,重点完成燃气集团、现代化工集团、水务投资集团、神农集团等专业化重组,重组力度再次加码。
公司制改制铺路 “三能”释放企业活力
观察: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其出发点和归宿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公司制改制为突破口,截止至2017年12月,69家中央企业改制方案全部审批通过。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2%。28个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公司制改革面超过90%。
公司制改制的全面铺开,为规范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奠定了制度基础。紧抓改革的有力机遇,地方国企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岗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企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改革考核办法,激励创新发展,江苏力度不可小觑。2017年,江苏修订了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技术开发费用全额视同利润”;改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市场化聘用特殊人才薪酬可在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基数外据实列支。”
提目标 定方位 混改举措稳步落地
亮点
上海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企业已占竞争类产业集团总数2/3
重庆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50.9%
云南世博集团、文投集团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华侨城集团90多亿元资金,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壮大
观察:2017年,地方国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表现出尤为强烈的意愿,推进的力度也并不逊色。早在年初,广东、深圳、山东、山西等多个省市或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或召开相关会议,地方国企混改全面加速。
与央企层面的混改试点不同,地方国企并不局限于电力、铁路、通信、能源等特定领域,而是充分打开竞争类企业的资本大门,通过上市、引入民营资本、央企资本、员工持股等多元化探索,激发传统制造业企业潜力,释放机制活力。
辽宁,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2017年,辽宁将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完成本钢宝锦汽车新材料公司、盘锦保惠公共设施服务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已经完成混改,10户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全部形成方案。目前,按可比口径统计,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达50%以上。
黑龙江省也奋力追赶,2017年6月,黑龙江首家混改企业——哈尔滨北方防务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运行。2018年,黑龙江提出要完成15户属国有企业子公司的混改目标。以资本带动机制转换,混改已然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法宝。
实现资本层面的混合,只是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如何促使混改企业持续良好的运转,天津将改革的目光投向了企业家群体。“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人物,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国企混改的主体是企业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也是混改的重要目标。”天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彭三总结经验时说。
江西制定出台国企党建“1+15”系列文件,落实了意识形态责任制
广西提出打造“五个过硬”国企国资干部队伍
福建全面加强党建等“四大系统工程”建设,瞄准世界一流企业
观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开启了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以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遵循,地方国企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为了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湖北、江苏等省份推进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省属企业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多数企业已选配专职抓党建工作的党委副书记。
上海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出发,将市管企业党建要求全部纳入公司章程;全部建立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通过以上举措,切实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江西与14家企业、11所职业院校党委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约谈了14家企业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直面问题、压实责任,提升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责任编辑:仁德财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