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支撑引领信息消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陈伟 当前,我国正处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阶段,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首先是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随着新一代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陈伟
当前,我国正处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阶段,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首先是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消费保持强劲增长,成为继汽车、房地产之后的新一轮消费热点,也成为当前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促进信息消费,不仅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不仅对扩内需、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信息消费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本身就是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第二,软件为信息消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移动手机、微型计算机、智能电视等信息产品的工作,以及移动支付、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信息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撑。第三,软件将成为扩大信息消费的重要引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世界正在成为业界共识。软件核心技术创新将导致应用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巨大变革,突破限制信息消费增长的瓶颈,使其增长更具爆发力。总的来看,在促进信息消费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和《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后专门成立了软件服务业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于信息消费和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已经具备了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8.2%提高到22.7%,软硬件比例日趋合理。2013年上半年,软件技术服务消费(包括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收入)8345.8亿元,同比增长24.5%,已占到全部信息消费规模的40.3%,成为信息消费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软件产业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亟待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支撑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须提升。
当前,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方兴未艾。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这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大契机,以市场驱动、应用牵引、创新支撑、融合扩展为主线,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提高对信息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培育新兴业态、提高供给水平、完善消费环境上下工夫,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智能语音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培育新兴信息消费业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培育发展我国智能语音产业。在企业培育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政策,作好战略布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和凝聚一支国际一流的核心团队。在产业链建设上,围绕教育、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依托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支持终端、运营、服务等上下游核心企业的分工协作,开展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应用推广等环节的布局,推动联盟企业间成果共享,抢占语音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第二,推动形成以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部际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促进电子与信息板块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协调联动,着力推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开展软硬件协同攻关。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部署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特色应用,带动市场拓展。依托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以及TD-LTE商用试点等工作,持续拓展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市场。推动建立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加强知识产权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促进产业链合作。
第三,加强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消费自主技术支撑水平。加强统筹协调,集中CPU、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厂商以及测试机构、用户等产业链资源,构建以整机系统为核心的安全软硬件体系化推进机制。支持安全可靠软硬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扩大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应用范围。积极推进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党政军办公系统示范项目,开展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银行信息系统试点。
第四,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支持大型公共云服务商为中小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SaaS、PaaS服务,降低研发成本。支持传统软件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向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企业软件SaaS服务,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重点支持面向中小微企业的SaaS、PaaS服务平台研发和应用。支持开展特一级系统集成企业认定,开展集成资质企业运行维护能力评定工作,支持系统集成企业转型升级。
第五,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完善信息消费环境。加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规划,推动云计算、移动应用服务等标准研究,做好SOA、信息技术服务、办公软件、软件资产管理等标准制定,起草制定浏览器、网络化操作系统等新型计算软件标准,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咨询、IT治理、服务外包等标准制定出台。督促计算机生产厂商做好计算机预装操作系统工作。加强软件产品登记备案工作,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促进扩大信息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全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信息消费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形成经济增长新亮点,为促进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