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管理致胜 圈重点细分类信息化抓手

2013-11-19 10:00:09 EP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2年初,拥有50多年历史、中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上海电气,把这一年确立为管理年。1月9日,在上海电气新年第一个工作会议——管理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长徐建国发出管理制胜的号召,他强调:各项管理要求,
    2012年初,拥有50多年历史、中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上海电气,把这一年确立为“管理年”。

    1月9日,在上海电气新年第一个工作会议——管理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长徐建国发出管理制胜的号召,他强调:“各项管理要求,不仅要重视,还要做好,要向管理要效益。”

    事实上,早在2006年徐建国就任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起,相关的管理变革就一直被强调。其时的重点,是减少法人、压缩层级、缩短战线。截至2011年底,上海电气的法人已由高峰时的1000多家减少到200家。

    随着法人的减少,其健康程度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集团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不断提高。以数字为证:2009年-2011年,上海电气净利润年均增速为22.4%,是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11.1%的2倍;2011年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2009年的1.3倍和1.6倍。

    但是,在徐建国看来,这份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缩短战线、减少法人的管理体制变革,而非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海电气的管理现状是‘老的不如新的、大的不如小的、独的不如合的’,并普遍存在‘重发展、不重管理’的情况。”

    为此,2011年底的上海电气领导班子务虚会上,徐建国提议将2012年确立为“管理年”。

    在徐建国看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恶化,是上海电气向管理要效益的动因,也是时机。“2012年,外部环境不可预计的因素太多,外部环境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内部加强管理”,而上海电气的管理现状,也“说明向管理要效益的潜力很大”。

    徐建国特意算了一笔账:2011年上海电气主营业务收入900多亿元,如果毛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9亿元利润,按照当年毛利水平,等于增加了50亿元的销售收入,也就相当于5%—6%的增长速度。“这是何等可观的利润?”

    但是,相比眼前可观的利益,徐建国更看重的是长远。“从长远看,加强管理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培育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管理搞好了也是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

    显然,藉由管理提升,徐建国希望上海电气获得非同一般的可持续发展的耐力。

    圈定重点

    在上海国企中,上海电气曾经是所辖企业众多、所涉业务庞杂的大集团,被形象地称为“大电气”。即使目前,其旗下的产业集团、“8+1世界级工厂”等名词也会让局外人一时搞不清状况。

    实际上,产业集团、“8+1世界级工厂”等均是其为加强管理所作的努力。

    比如产业集团,主要基于“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的目的而设立。一般集团公司通常只有两个层级,集团和工厂。上海电气却在集团和工厂之间增加了个产业集团,将旗下工厂按照或技术统一,或市场、客户统一的原则归由产业集团统一管理。比如2004年组建的电站集团,旗下的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等工厂,产品虽然不同,但市场和客户均与火电相关。

    产业集团类似于一般企业的事业部,但比事业部管理权限更大,虽多数不是“法人”单位,但统一管理旗下工厂的销售、财务、人事、信息化、大宗采购等。目前上海电气共有12个产业集团,除了电站,还有重工、输配电、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机床、环保、电梯、印刷机械等。

    历史上,上海电气集团前身是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1995年改制为上海机电(600835,股吧)控股(集团)公司,1996年改制为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的状况,加上下属企业众多,业务庞杂,资产链条长,发展阶段不一,很容易使母公司面临“整而不合,管控不力”等各种问题。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徐建国希望重点突破。在2012年年初的管理工作会议上,上海电气圈定了22家重点企业、23家跟踪企业作为重点。这45家企业占集团企业总数不到1/4,但可以说是上海电气“关键的少数”。其中的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在集团中占比60.66%,更在集团制造业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