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散煤治理与清洁供热的政策与实践

2017-11-30 17:40:4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如何评价散煤治理与清洁供热的政策与实践

洪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01

关于散煤治理

 

散煤直燃排放因子高,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和雾霾的直接诱因之一,冬季供热更加剧
了散煤排放的危害性。发展阶段、治理能力及终端能源需求的时空差异等多种因素,导
致我国散煤一直难以有效治理,散煤问题已成为影响京津冀大气治理效果的最短板,也
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能源消费转型。

 

尽管各地散煤治理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相关定义标准、过度依赖财政补贴、
监管监测比较薄弱、清洁能源价格竞争力不足、清洁煤供应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作用
不强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散煤治理提升为能源转型的“托底”任务,通过政策机制改
进,让散煤治理更加有效、可持续。

 

建议:(1)加强研究基础问题,制定标准,加强统计;(2)坚持清洁替代优先,因地
制宜制定替代散煤的优先顺序;(3)坚持分类施策,城市农村全面推进,生活生产并
重;(4)坚持分类重点明确,城镇优先治理中小锅炉,农村清洁型煤保底;(5)制定
成本分担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谋划补贴退出机制;(6)用清洁燃烧技术锁定终
端用户使用习惯;(7)提效降本,提升清洁能源的价格竞争力;(8)加强监管、监测,
严控散煤流通与排放。

 

02

关于清洁采暖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面积大、能耗排放强度高、城乡差异大,清洁供热比例仅三成左右。
受发展阶段所限与长期治理不足,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缺少统筹规划与管理,体制影响政策措施有效性;二是清洁能源竞争力不足,存在保
供瓶颈和价格短板;三是产业体系仍不完善,新主体新模式进入成本较高;四是建筑节能
水平较低,取暖消费观念与方式落后。应根据清洁供热技术路线适用性与发展潜力确定清
洁供热发展思路,坚持清洁替代安全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居民可承受,坚持全面推进重点
先行,坚持企业为主推动市场,力争“十四五”初期在北方地区取得显著效果。

 

亟待推进各环节协同改革,务实推进清洁供热,建议:(1)明确各级政府、企业权责,明
确公共产品治理边界,通过政策、规划、技术等手段协同改进“能源-热网-负荷-热源”关系;
(2)多方式提供更低成本资金支持,高效利用财政及其他来源资金,为降成本提供支持;
(3)推进能源与供热价格改革,完善气电热价格机制;(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能
力保障取暖稳定连续;(5)加快集中供热方式改革,大力提升建筑及热网效率;(6)加
大农村清洁供热力度,兼顾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生态文明与能源消费转型。

 

03

关于深层问题

 

仍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影响散煤治理与清洁采暖深入推进,亟需深化改革尽快解决。

 

一、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与环保目标补协同、不匹配,对控煤政策带来的清洁能源需求准备
不足。央地政府及各部门(尤其是发改、财政、环保、能源、住建)目标与能力不同,能
源热力供应商、终端用能用热用户诉求不同,集中反映在尚没有清晰的可确保政府财政、
能源供应商、用能主体等参与者均实现财务可持续的路径,尤其是河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油气与电力体制改革推进速度较慢,改革红利尚无法传递到消费侧并在价格上得到有
效体现。当然这其中还有能力问题,天然气供给安全裕度远低于电力,保供压力空前尤其
是天然气区域性供给紧张,可供气量区域性不足与储运瓶颈问题凸显。尽管不是全局性问
题,市场化定价的LNG价格飙涨客观反映了局部的供气紧张。

 

三、能力(储运与供量等)提升方可化解供需矛盾,深化改革是能力提升的保障。应尽快
明确管网/基础设施(含调峰储运)的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推进市场化价格改革以促
进生产(含进口)的多元参与。同时应扎实做好消费侧的应急供能预案。

 

四、高度重视散煤治理对控煤治霾和能源转型的“托底”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控煤治霾与
市场化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改革有阵痛,市场有必要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不能以一斑
窥全豹否定改革实践。

 

五、“煤改气”、“煤改电”等技术路线各有优劣,需因地制宜。不同代际煤技术路线对财政补
贴的依赖程度不同,各地补贴能力与强度不同,建议尽快谋划补贴退坡后的政策,尽量采
用更多的非现金激励政策模式,但是过渡期的政府、用户、运用上的财务可持续是必须重
视的问题。

 

结语:今冬的采暖季注定不平凡,或将暴露更多短板,将为未来改革与能力建设提供方向。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机构,也不代表eo 立场)

以下为附带图表、数据的PPT,供参考

 

五、让散煤治理更加可持续,务实推进能源消费转型

 

 

政策评估总结: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及多目标的协同及关系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