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30年我国地热领域投资将达30亿元 —中国地热发展进入“新时代”
中国地热事业的发展会像高铁的发展一样引领世界。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刘小兵在出席海利丰·2017第九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闭幕之后发出这样的赞叹。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之势正在形成
“中国地热事业的发展会像高铁的发展一样引领世界。”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刘小兵在出席“海利丰·2017第九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闭幕之后发出这样的赞叹。
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之势正在形成。2017年2月,我国首份地热能五年规划——《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出台,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产业发展道路绘制了崭新的宏伟蓝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年度盛会意义重大而深远。正如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田廷山在开幕致辞中所讲的,通过本届大会的召开,希望对整个行业发展有指导意义。一是搭建沟通、合作优质平台,展示企业自身优势风采;二是聚集在一起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学习与借鉴;三是通过本届论坛业界同仁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四是业界同仁坚定信心,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基础准备。五是探索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使地源热泵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共赢产业美好明天。
地热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本届大会发言嘉宾囊括了1位参事、2位政府和事业单位代表,2位院士,18位协会领导,19位知名专家、企业领导以及国外嘉宾,以及众多国内著名暖通设计院的负责人等总计42位行业专家,大会主题报告39个,参会人数达800余人,创下历届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之最。
显然,今年的论坛格外的火爆。无论是主论坛还是不同主题的分论坛,几乎场场“人满为患”。大会汇集了政届、学术界、产业界、研究院所等各界人士,全面深入探讨交流了地热能及地源热泵产业发展。站在过道和会场后排的听众,将通道挤得水泄不通。
记者通过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参会者十分想从专家、大咖的口中了解他们对形势的判断,听听他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求在聆听与领会中把握行业的脉动,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阵容强大的演讲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行业现状,“把脉”产业未来。几乎每一位演讲者都在坚定地传递着一个讯息:地热能发展的春天已来临!有专家表示,在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迅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有专家以数据的形式分析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4年底,地热供暖比例首次超过温泉洗浴。主要比例是:地源热泵58%,地热供暖19%,温泉洗浴18%。地热开发的能源性、技术性得以突出。
汪集暘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现有建筑面积>500亿平方米 ),若以现有建筑面积的5%,新增建筑面积的40%采用地源热泵供热,则供热面积可达32.5亿平方米,潜在市场规模1万亿元。到2030年,政府在地热领域的投资至少要达到30亿元。从大会现场浓烈的气氛中可以感受到,汪院士的讲话无疑给与会的800余名代表吃了一颗定心丸。
“经过多年的地热资源开发,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是处于第二位的美国的2倍多。如果加上地热发电折算成年产出热能,2014年中国地热总体利用为48570GWh,仍远大于美国的36328GWh。”曹耀峰院士在报告中分析说道。
我们对地热能产业发展要充满自信。汪集暘院士在“东营论剑”圆桌论坛上指出,“不要认为什么都是洋人好,我考察过好几个地方,有小洋口、有威海等等,我们要有自信。在地源热泵上我们还是有很多优势,有很多优点,咱们需要总结,需要发扬壮大,我们应自信发展我们的产业。”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这是国家首个地热产业规划,是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编制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曹耀峰在多次公开场合讲话中这样评价说。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地热的发展目标: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开始逐步重视地热能发展,这也给我国地热行业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开发地热资源,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从服务国家建设角度来讲,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无疑成为大会热点话题。今年4月“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设立,其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地热能成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个确认的具体投资领域。
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王贵玲在大会上以“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为中心,发表了题为《充分发挥浅层地温能作用 支持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专题演讲。王贵玲主任详细的调研数据分析,展示了雄安地热利用的美好前景。
“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两个地区的中深层和浅层地热资源丰富”,汪集暘表示,这是地源热泵企业大显身手的好地方,除此以外,“京津冀鲁豫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和南方粤港澳大湾区也应加以高度重视。”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地热能融入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发展大势。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会上指出,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要实现智能化与共享化,与能源互联网接轨,要与智慧能源接轨。“十三五”期间,地热能开发要辐射到各领域、各品种、各环节,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实现多形式、多用途、多目标。
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地热发展
在面对大好形势的同时,各相关科研、企业事业单位也加强了地热能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和应用。
李宁波主任在报告中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回心圆孔换热、干热型、物探技术的应用、冰源热泵等新技术的研发。谈及热泵技术发展,李宁波说“应注重新技术、新手段的研究,兼收并蓄,跨界组合。”
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宁波在报告中还提出了“中深层地热+热泵”、“浅层地温能+热泵”、“多源复合+热泵”的技术应用及发展思路。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焰华在讲话中重点介绍了“热泵机组+地埋管+冷水机组+冷却塔”、“热泵机组+地埋管+冰蓄冷”、“热泵机组+地埋管+水蓄冷(热)”、“热泵机组+地埋管+热回收”、“热泵机组+地埋管+太阳能集热系统 ”、“热泵机组+地埋管、能源塔热泵 ”等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并展示了其相关经典工程案例。
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刘小兵在会上对行业的“远景展望与实现途径”进行了描述。他以八个大字着重介绍并分析了下一代地源热泵系统发展方向及路径:多源、互联、智慧、可靠、经济。刘小兵主席还提出,“中美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加速地源热泵在两国的广泛应用,实现节能减排的共同目标。”
有专家在会上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在“城市综合体”中的应用与探讨;有专家依据多年经验总结了地埋管群优化方法;还有专家为与会者带来了“实现互联网与能源深度融合路径”分析,以及地源水环热泵工程实践、蓄能及热泵技术在绿建中的应用、提升空调系统能效分析等新技术新理念。
地热尾水回灌是保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举措。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表示,各地的地热地质条件不尽相同,砂岩回灌是国际难题,有时确实做不到100%,但这没有关系。“回灌只是措施、是手段,不是以回灌为目的而回灌。”
依据地热资源的深度分类可分为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超深层地热能。作为行业的佼佼者陆特能源已经从初创时期的聚焦地源热泵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倡导者,其创新发展思路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作为荣获大型热泵供暖新技术多项国家专利发明人——北京华资新智环境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孟凡正带来了最新前沿的“高温欠压式热泵装置”新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汪集暘院士在大会上还讲述了地热“储层改造”思路。他表示,若一个地区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要求很大,但又找不出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合适热储,那就必须考虑对天然热储进行人工改造,以满足该地区的能源需求。
创新是驱动地热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地热能开发的春天来临”的号角越发嘹亮的时候,一批创新性的成果也在本届论坛期间举办的“第四届地源热泵与地热能技术产品室内博览会”上得以展示。在山东海利丰企业的展台上,“远程智能管控云平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呈现在观众面前,反响强烈;在永高股份公司的展台上,展示了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地源热泵管道配件,让人们看到了永高的创新实力;同样在南京丰盛新能源公司的展台上展示了热泵技术前沿的“冰原热泵系统”,深受观众好评。
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大环境的影响,单一的传统商业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海利丰在本届论坛上推出的“东营复合模式”成为地热能发展的创新亮点,获得与会人员的关注和好评。另外,与会发言嘉宾展示的EPC、EMC、PPP等多种商务模式以及“互联网+智慧能源”,给与会人员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路。
创新成果已得到了推广应用。挪宝新能源集团凭借创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现已成为首屈一指的建筑节能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已完成了上百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毋庸置疑,一个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思路的创新应用给企业以及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革。
地热资源作为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绿色新型能源之一,近年来在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和认可的同时,地热能与其他能源协同发展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罗佐县指出,雄安的地热发展可与天然气、电力、风能、太阳能等其他能源协同发展,建立起协同发展体系,共同打造多能互补、稳定的供热格局。
汪集暘院士在大会上也呼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与地热能的结合,发展地热能要选典型地区,以浅层为主,深浅结合。”
产业发展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多位与会专家也指出了当前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表示,“我国地质队伍的地热专业水平还亟待提高。”他举例说,地热技术水平没有足够推广普及,许多地质队伍对地热勘查仍局限于“以热找热”,停留在非专业队伍的初级操作;缺乏对未知热田勘探的战略考虑,布置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局限在已知温泉附近或地温异常区,脱离温泉异常就无从下手。地热勘探是一项专门技术,寻找地热要靠“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地热水、地下水不回灌,造成资源浪费;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系统不节能;管理机制不健全。”李宁波在大会上直言说。他还指出,“如何提高浅层地温能采用效率,在资源可恢复的强度范围内开发利用,保障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际地源热泵协会国际委员会主任Roshan Revankar先生在会上也表示,“要加强人才培训。针对行业内想要从事这项事业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和技术的培训,其中包括标准规范和系统的设计等。”
“虽然我们在拥有大量的地源热泵项目成功案例,但不成功案例并不鲜见。”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暖通总工伍小亭面对行业失败的工程案例现象在大会上这样说道。如何避免出现问题,做到“确实节能、收益可期、稳定高效”,伍小亭也向与会者详细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细化设计”这一答案。
“地热潜在市场规模1万亿元,我们地热这块市场蛋糕足够大。”面对巨大的市场份额,汪集暘院士也不免忧心:“我担心的不是大家抢不到蛋糕,我是怕你们抢到蛋糕不好好吃,到时候就胡来了,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只要做了一个这样的工程,人家会说地源热泵不行,整个坏了一锅汤。”
在地热能开发热潮的背后,我们也需要冷思考。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结合实践对地热能勘查开发的情况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地热供暖勘查工作。严格按照地热勘查规范开展工作。大规模供暖开发前勘查要达到“可行性勘查”及更高阶段,建立地热供暖的资源计算评价体系,地热资源储量要达到“探明的”及以上级别。二是依据勘查成果,稳步推进地热供暖。地热开发利用一定要建立在查清资源基础数据、优化开发方案的基础之上,并要有应急预案。在勘查精度不足的地区,要先从小规模供暖开始并进行监测、研究,逐渐扩大、推广,不能一哄而上、不顾后果。三是大力研究回灌问题。由于受制于热储层地质条件、流体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不同热田之间、同一热田不同地段之间,回灌能力各不相同。地热开发时要进行专门的回灌研究,选择合理的回灌方案。
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邱金波以河南为例,提出了浅层地热能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是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加强现场试验和设计管理,加强管理用水,回灌水不得影响地下水水质,不得直接排放。施工单位应具备工程设计和钻井专业技术资质,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要按标准执行,所选管材应符合标准要求。二是工程监管问题。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监管责任分工不明确,管理缺位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浅层地温能产业有序、规范发展。三是运营管理问题。提高自动化水平,对于系统运行中应及时记录并分析运行数据,以便于掌握系统能源消耗状况和系统运行效率,及时调控运行系统。
近期以来,“海利丰·2017第九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嘉宾发言的报告和演讲视频刷遍了朋友圈。大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大会引发的效应还在持续升温。大会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如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为行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新观念新思路,在这里不断碰撞并得到有效传播。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展示,引发专业观众的关注,加速其转化和推广。大会的召开对行业发展极具现实和长远意义。”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