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改革建立五大长效机制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要以推动行业去产能、保供给、稳运行、调结构、促转型为重点,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步推进,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发力,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来完成。笔者认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要以推动行业去产能、保供给、稳运行、调结构、促转型为重点,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步推进,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发力,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来完成。笔者认为,建立五大长效机制是推动煤炭企业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建立“控总量”的长效机制
“控总量”就是要把煤炭总供给量控制到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煤炭总量。科学合理的煤炭总量是既没有太多的过剩量,也没有短缺量。所以,“控总量”是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见,要想控制好总量,必须建立“控总量”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先进产能、严控劣质煤进口三个方面下功夫。
建立退出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煤炭退出落后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左右。2016年是煤炭去产能的开局之年,规划去产能2.5亿吨以上,实际全年化解过剩产能2.9亿吨,超额完成了当年去产能任务。2017年,全国预计产煤36.5亿吨,化解过剩产能1.5亿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表示,今年煤炭去产能上半年共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完成全年任务的74%,加上2016年的2.9亿吨,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超4亿吨,超“十三五”规划8亿吨目标任务的50%。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煤炭去产能进展顺利。但毋庸讳言的是,2016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去产能基本上去的是已经处于“僵尸”矿井的产能,所以容易退出,相比之下今后几年去产能将逐渐困难,需要建立退出的长效机制,以此确保按规划目标和时间要求逐年退出落后产能。这就需要政府研究制定解决去产能涉及国有资产处置、债务处置、职工安置、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深层次问题的操作办法,鼓励煤企通过运用市场化、法律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减量置换等方式,有计划、积极主动地淘汰落后产能。
建立培育先进产能的长效机制。先进产能是煤炭科技创新的体现,是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代表,是保障煤炭供给的主体。所以,建立培育先进产能的长效机制不仅是培育先进产能的需要,也是实现保障供给的需要。《煤炭“十三五”规划》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左右。目前,大型煤炭企业先进产能占比很低,仅有10%左右,这就需要研究制定培育先进产能的建设力度、生产力度、供给力度,以此增加先进产能的占比,让先进产能真正成为煤炭供应主体。由此可见,建立培育先进产能长效机制,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联动。首先要由行业协会出台明确的先进产能评价依据,然后按照评价依据评审先进产能矿井;其次要研究制定释放先进产能的有效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的迎峰度夏电力煤炭供应专题会指出,2017年上半年已新增产能9000万吨左右,下半年还有部分建设项目陆续投产,预计新增产能2亿到3亿吨。
建立严控劣质煤进口长效机制。进口煤量是煤炭总供给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研究建立“控总量”长效机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我国煤炭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20%之多,2016年净进口煤炭2.47亿吨,同比增长24.2%。2017年上半年进口煤炭1.33亿吨,同比增长23.5%。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口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对国内煤炭供给、煤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劣质煤进口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很大,影响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严控劣质煤进口是关系到煤炭“控总量”的一个问题,但又不是煤炭行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为此,煤炭企业家们呼吁国家出台坚决控制劣质煤进口的措施。建立控制劣质煤进口长效机制,首先需要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动,进一步研究落实国务院坚决控制劣质煤进口的措施;其次需要用煤单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不使用环保项目不合格的劣质进口煤,不使用水份、灰份、发热量等煤质指标不合格的劣质进口煤;再次需要社会各方面监督劣质煤进口和使用,监督国家二类进口口岸禁止进口煤船舶靠舶卸货等政策是否执行。
建立“稳运行”的长效机制
“稳运行”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作用,实现煤炭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量”“价”“运”的大起大落。所以,建立煤炭“稳运行”的长效机制,需要在稳供给、稳煤价、稳运量三个方面下功夫。
建立“稳供给”长效机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主体地位短时间内不可动摇。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仍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所以,煤炭稳供给不仅是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稳供给”的长效机制,首先要稳定产量,生产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总量,不出现局部地区缺煤或用煤高峰时间段缺煤。《煤炭“十三五”规划》指出,预计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年均增速0.79%。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34.5亿吨,满足了消耗需求。2017年预计全国原煤产量36.5亿吨,实现供需平衡。其次要稳定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发挥特大型煤炭集团稳定供煤的作用。2016年,全国5000万吨级煤企由2005年的4家增加到17家,生产原煤18.2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52.8%。可见,煤炭产业集中度越高对煤炭稳供应越有保障。所以,在此基础上国家逐步发展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不仅是煤炭兼并重组改革的需要,也是煤炭稳供给的需要。煤炭兼并重组新政指出,到2020年底,全国形成10个左右亿吨级“巨无霸”。
建立“煤电长协”稳煤价长效机制。“煤电长协”是煤企和电企双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签订的包括定量、定价、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的中长期协议。今年的“煤电长协”改变了过去煤电合同只定量不定价的办法。新的“煤电长协”明确了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新的“煤电长协”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促进双方平稳有序发展,实现煤电供需双方互利共赢,很好地解决了煤企担心市场份额、电企担心煤炭供应的根本问题。所以新的“煤电长协”双方都满意,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做好完善工作。首先要做好监督考核工作,让煤电双方严格履行协议;其次是煤电双方都要加强自律,在履行现有协议一年以上的基础上探索5年的长协,以此促进煤价走稳,确保煤电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建立“铁运互保协议”稳运量长效机制。“铁运互保协议”是由铁路局、煤炭企业、发电集团共同签订煤炭运输铁路互保协议。今年元月份中铁总公司总部组织中铁总所属的北京、太原、西安铁路局分别与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山西阳煤集团等煤炭企业,和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五大发电集团,共同签订了2017年煤炭中长协产运需三方铁路运输互保协议,实现了煤电供需运输需求与铁路运力资源的高效对接,为煤炭“稳运量”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铁路运输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0.6亿吨,同比增加1.55亿吨,其中铁路电煤发运量为7.4亿吨,同比增长17%,占煤运量的69.8%。建立“铁运互保协议”长效机制需要在目前基础上,积极探索扩大签订协议的煤企数量、延长协议时间、降低铁路运费用、细化三方权利与义务及违约经济责任,以此促进煤炭“稳运量”长效机制的建立。
建立“减负债”的长效机制
煤炭行业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煤价一路下滑、企业亏损逐渐增加的困境,到2015年煤炭行业负债率达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0家大型煤炭行业企业负债总额达3.2万亿元,多数企业的负债率超70%的警戒线。2016年到现在,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企经营状况虽然有好转,略有盈利,但难以弥补过去4年多的巨额负债。巨大的债务已经严重影响煤企的生产和发展,所以债务问题是煤企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减负债”的长效机制。
建立市场化“债转股”长效机制。市场化“债转股”是煤炭企业降低负债率的重要措施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去年11月建设银行与山东能源签署210亿元合作协议后,签订了煤企市场化债转股第一单。今年以来,大型煤企与银行签订债转股的消息频频报出,而且债转股资金逐渐落地。目前,随着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建行债转股实施机构已经开业,工行、农行、中行的债转股机构现已批复。在整体规模上五大行债转股签约突破万亿元。其中建行5442亿元、农行2300亿元、工行1500多亿元。对于煤企来说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积极与银行对接,通过银行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实施债转股合作项目,以此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建立市场化“债转股”长效机制,企业是主体,政府做引导,银企合作是关键,需要银行的投资金融公司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针对煤企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探索包括收购金融债转股、可转债等多种债转股业务模式,为不同煤企提供高效、优质的债转股服务,加快债转股资金的落地。
建立“减税降费”长效机制。煤企“减负债”离不开政府和金融支持,政府推出减税降费措施,目的是让企业轻装上阵,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国务院连续推出为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分五批推出为企业减税降费新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万亿元,其中降费60%以上。建立“减税降费”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落实措施,需要加强督促检查,把国务院确定的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企业真正受益。重点要落实好今年6月底网上公布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从源头上防范乱收费。其次要落实好铁路部门在今年6月下调铁路电气附加费的基础上,从8月1日起取消部分货运杂费收费项目。
建立“发行债券”长效机制。煤企发行债券,能对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目前,煤炭企业发行债券相比较少,规模也不大,其实煤企发行债券不仅能筹集所需资金,而且有抵税的好处。因为债券的利息是在所得税前支付,还有债券发行费用低于股票发行费用的特点。所以,煤企应探索像金融企业一样,建立发行债券的长效机制。8月份,中国证监会核准西山煤电股份公司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最近,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澳大利亚公司成功发行3年期3亿美元境外债券。7月20日,该债券在港交所上市,债券发行最终获得10倍的超额认购,簿记总规模超过32亿美元,票面利率为4.55%。创出了煤企发行境外债券的成功典范。
建立“促转型”的长效机制
煤企转型,既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资源型企业适应本身特点的需要。因为煤企到了资源枯竭的时候,就到了关井的时候,到那时考虑转型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煤企转型必须在主业正常时就建立“促转型”的长效机制。煤企“促转型”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在本企业优势特色发展基础上,选准转型方向和项目,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化工、高端煤机制造等有潜力、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具体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煤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重点要通过建设煤炭工业园区,围绕将煤炭“吃干榨尽”建立产业链。一是建立煤-电循环经济发展链。二是建立煤-化工循环经济发展链。三是建立煤-建材循环经济发展链。每个产业链都需要以煤炭作为基础材料,各个项目循环递进,实现煤炭资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同煤集团塔山矿“循环经济”园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建立发展“清洁能源”长效机制。清洁能源将是我国新增能源主体,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是发展趋势。近年来,清洁能源的装备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光伏、风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突飞猛进。2017年版《2050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指出,清洁能源将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渐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过50%,2050年煤炭、石油、非化石能源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可见,随着清洁能源规模的逐步扩大,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将面临严重的挑战。煤炭企业需要抓住时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首先重点发展煤化工,特别是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市场需求大的项目。新疆将是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大市场,谁先行动,谁将抢占优势,再过几年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和外输基地。其次进军光伏、风电、LED项目、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领域。《煤炭“十三五”规划》指出,预计2020年,我国煤制天然气产能为每年170亿立方米,煤制油每年1300万吨,低价煤分级利用需煤炭加工量每年1500万吨。目前,煤炭企业需要做的是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实现华丽转身。
建立“煤电联营”长效机制。“煤电联营”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改革煤炭与电力生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相互参股等方式,将煤炭、电力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的能源企业发展模式,其中煤电一体化是煤矿和电厂共属同一主体的煤电联营形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煤电联营进展迅速,形成了双方互惠互利,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建立“煤电联营”长效机制,需要煤企抓住政策鼓励的良机。一要加速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2016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1.8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左右,在此基础上要扩大规模。二要抓住五大电力集团与大型煤企兼并重组或煤电联营的契机,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8月初,媒体报道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神华国电若合并,将拉开央企煤电联营大幕。
建立“练内功”的长效机制
“练内功”,就是煤炭企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在做好深化改革工作的同时,建立练好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三大内功的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安全发展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新形势下,煤企建立“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围绕建立用制度管安全向用安全文化管安全转变的长效机制。因为制度管安全,是安全管理的常规办法,安全文化管安全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重点建立“三个六”安全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六大安全管理目标”长效机制,就是建立“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政治安全、形象安全、环保安全、治安安全”。二是建立“六个严防”长效机制,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就是建立严防瓦斯超限、严防井下透水、严防顶板漏顶、严防辅运跑野车、严防皮带射箭、严防煤眼歘煤六项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六项常态化”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治一般隐患,防一般事故。就是建立每旬一次井下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每周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题会常态化、反三违工作常态化、安全有奖举报常态化、月评安全区队长和班组长常态化、班组周二五学习常态化六项管理制度。同煤集团云冈矿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持续不断地抓“三个六”安全管理,近三年来安全生产实现了事故为“零”。
建立“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发展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动力,也是时代的强音。新形势下,煤企创新发展,要重点围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三大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创新,重点围绕企业实际,以完善先进的管理思想、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技术创新,重点围绕先进生产工艺管理、先进支护方式、小煤柱开采、跳采等先进理念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装备创新,重点从企业实际出发,开展综采成套设备配置自动化、智能化项目,实现采煤机、刮板机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液压支架综采“三机一架”自动化、智能化。同煤集团同忻矿8202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远程控制自动化开采。
建立“和谐发展”长效机制。“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稳定的基础,也是员工的期盼和企业各方面关系平衡协调的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和谐发展要建立被动维护和谐向主动发展和谐转变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围绕企业怎么干、员工怎么干两个方面下功夫。
企业怎么干?把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维护员工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七抓七保七实现”抓好有利于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抓好有利于保证和促进造福员工的重点工作。一是抓质量,保安全,实现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有提升、安全状况持续好转的工作态势。二是抓进尺、保衔接,实现进尺完成任务、衔接能够保证的工作要求。三是抓检修、保产量,实现检修制度化,完成集团公司下达产量任务的生产目标。四是抓成本、保利润,实现成本不超预算、利润完成集团公司指标的经营宗旨。五是抓煤质、保市场,实现出矿的煤炭都是符合用户要求的优质商品煤。六是抓信访、保稳定,实现接信制度化、解决信访问题程序化的工作格局。七是抓班子、保和谐,实现班子团结、干群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
员工怎么干?企业和谐发展需要员工爱矿如家、爱岗敬业,把自己融入企业,为矿井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是争当珍爱生命的好员工,为矿井的安全发展做贡献。以个人的“零”事故记录,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事故为“零”;二是争当岗位做贡献的好员工,为矿井的创新发展做贡献。以个人的创新项目,汇聚矿井的创新发展;三是争当践行“五美德”好员工,为企业和谐发展做贡献。以个人品德美、家庭道德美、行为检德美、诚信厚德美、社会公德美形成矿井风清气正、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