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特征及国家电网适应策略

2017-03-28 10:38:40 国家电网报   点击量: 评论 (0)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结构和增长动力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电力供需产生了较大影响。经济新常态是一个长期过程,十三五及2021~2030年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结构和增长动力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电力供需产生了较大影响。经济新常态是一个长期过程,“十三五”及2021~2030年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本文系统剖析了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研判了我国电力市场特点,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略。
 
1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降低,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潜力较大;消费有望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将面临结构性调整,由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变;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但劳动者素质持续提高;创新力度加大,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将会提高。
 
综合来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
 
增速换挡
 
GDP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十三五”期间,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投资增速下降,但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消费平稳增长,综合预计我国GDP年均增速为6.6%。2021~2030年,GDP年均增速接近5%(本研究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在6.5%~6.8%区间,2021~203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在5%~5.3%区间,此处展示推荐情景结果。下文中的预测数据均为推荐情景下结果)。经济增速总体呈“倾角向下”的L型增长特征。
 
结构调整
 
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工业迈向“中高端”。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2030年有望超过60%。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走低,预计2030年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3%,较2015年下降8个百分点。
 
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预计2030年中、西部GDP占比分别较2015年上升0.7、2.5个百分点,东部GDP占比较2015年下降3.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预计城乡收入比从2015年的3.1下降到2030年的2.4。
 
配置优化
 
市场作用持续增强。政府简政放权、垄断行业改革、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将全面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体制活力。
 
低碳转型
 
经济增长资源消耗水平大幅下降。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不断加快,绿色示范工厂、绿色发展园区规模化发展。单位GDP排放大幅下降,预计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2我国电力市场新特征
 
经济新常态下,预计我国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征:
 
消费增速放缓
 
电力消费增长降至“中速”。受GDP增速换挡影响,预计“十三五”及2021~2030年电力消费增速持续放缓,但在能源转型和电气化水平提升等正向因素对冲下,年均增速依然可达5.1%和3.2%。预计2020年、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7.3万亿、10万亿千瓦时。
 
消费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不断提升,工业部门用电结构出现分化。受城镇化水平提高、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动汽车等用电设施发展的影响,预计2030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合计达到38%左右,比2015年提高1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降至60%左右,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3.1%,较2015年下降8.4个百分点;一些新兴行业用电增长较快,中高端制造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明显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有望达到28%,高于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24%的平均水平。
 
电源结构清洁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绿色低碳要求将加快能源供应转型,煤电装机占比逐渐达峰,传统煤电向调峰电源转变。新能源发电成本随技术成熟和市场容量扩大呈快速下降趋势,预计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至2030年的48.4%,提高约15个百分点。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