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力市场化 皮包型售电公司很尴尬

2016-11-06 14:19:31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电力市场化乍暖还寒,毕竟目前还处于政策出台期,其背后还是交织着各种利益的交锋和博弈,但是大幕毕竟拉开,于是一波售电公司开始粉墨登场,广东已经有百余家售电公司可以进场交易了,前9个月也确实有不少售电公
电力市场化乍暖还寒,毕竟目前还处于政策出台期,其背后还是交织着各种利益的交锋和博弈,但是大幕毕竟拉开,于是一波售电公司开始粉墨登场,广东已经有百余家售电公司可以进场交易了,前9个月也确实有不少售电公司竞得电量,但是广东后续交易规则的变化,使得不少售电公司觉得寒风阵阵,因为套利空间迅速收窄,甚至风险可能大于收益,所以今天就以皮包型售电公司的尴尬为切入点,看看售电市场未来可能的形态与格局。
 
售电公司
售电公司
来源:能源与环保(ID:imyuhuapeng)作者:俞庆
 
一、现在的售电市场成熟度是较低的
 
德国从1998年开启电力市场,到今天走了18年,用一些专家的观点,电力市场的启动到成熟,是一个典型的震荡收窄过程,类似下图:
 
 
当然这张图画的夸张了点,毕竟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尽量减少市场震荡,缩短市场低谷的幅度和时长,是必须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但就总体而言,特别是在售电侧市场上,轰轰烈烈的进场,可能也意味着轰轰烈烈的离场,这也许是成长的代价。
 
售电市场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的完善,目前无论是从交易量来看,还是从交易规则的完备性来看,都是出于过渡期,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预期和习惯都有个培育的过程,比如偏差电量的惩罚机制,广东才刚开始,而且还是很低的惩罚价格,如果按照现货价格进行惩罚,那才是对售电公司真正的考验。
 
2、用户的培育过程,目前用户对电力市场的形态、规则、风险和自身需求都有一个逐步接受和清晰的过程,电力用户原来的电力消费习惯,对电力和能源的认知,对售电公司和能源服务业务理解,都有个培养和接受的过程,而且现在售电公司总是以降价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但实际上大部分用户并不知道价格未来是实时波动的,现货价格是很贵的,只有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用能,才能获得降价的红利,否则可能会更贵。
 
3、售电公司也有一个成熟的过程,目前多数的售电公司都是皮包型售电公司,也就是自身缺乏良好的业务规划与视野,仅依靠客户关系获得部分电量需求并进行代理交易的售电公司,这在市场化的初期是经常存在的,比如当年的“倒爷”,利用的是价格双轨制的价格差异进行获利,而皮包型售电公司的本质,是利用了对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的认知差距,并形成套利。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对价格敏感的各类大中型用户也逐渐了解电力交易规则,以及售电业务需求,自然会对售电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售电公司逐渐成长。当然也会有很多售电公司从自身发展的角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得更有竞争力。
 
二、皮包型售电公司的空间迅速收窄
 
随着规则的成熟、用户的成熟,皮包型售电公司利用认知差距所形成的第一轮套利空间将迅速收窄,而基于现货价格和偏差电量结算这两点形成的新市场规则,对售电公司的要求将大大提升,已经有售电公司哀叹:广东电力市场已经不好玩了,要不看看其他地方是不是能玩。这就是第二轮套利空间,即利用地域空间形成的认知差距继续套利,但是应该看到,各省市的规则制定者眼睛也都盯着广东,学习曲线会形成的很快,也就是说,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第二轮认知差距的套利空间也将迅速收窄,这时靠客户关系甚至不正当竞争而形成的纯粹“搬箱子”式的售电公司不得不面临困境,就是你手上有电量也没用,分分钟在市场上被玩死。
 
而从客户的角度看,如何在数十家号称都能降价的售电公司里选择一家合适的,可能未来也不仅仅是购电价格说话了,此外,没有长远打算的短期套利型售电公司很可能随时关门,客户也不得不考虑此种风险。
 
所以应该看到,无论是从市场规则,还是套利空间,亦或是客户接受程度,做短线的售电公司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