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业:如何做互联网加法?
在中联重科,互联网被写入了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即互联、可控、智慧、安全。中联重科近年来以开放、创新的方式为中国制造业闯出了一条新路。通过搭建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根据互联、智慧、可控、安
在中联重科,互联网被写入了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即“互联、可控、智慧、安全”。
中联重科近年来以开放、创新的方式为中国制造业闯出了一条新路。通过搭建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根据“互联、智慧、可控、安全”的两化融合方针,中联重科着力锻造以互联为基础的全球营销及服务能力,以智慧为基础的全球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以战略为导向的全球风险内控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安全运行能力。为全球化蓄力起跑奠定基础,成为践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先锋。
那么,中联重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互联、可控、智慧、安全
喧闹的工厂、巨大笨重的零部件、繁忙的工人,机械化的流水线,这些是外界对于重型制造业的主要印象。如今在一批中国企业的努力和创新下,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变。以中联重科为例,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老牌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从一家传统企业实现了向数字化企业的转型。中联重科脱胎于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典型的科研院所转制的产物,就是这家企业如今的生产环境、技术创新却在业内领先,称得上是一家“D世代”的中国企业(所谓D世代,就是数据时代的简称)。
在中联重科,互联网被写入了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即“互联、可控、智慧、安全”,互联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其对互联网的重视。2013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重大挑战,也让中联开始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对中联而言,“互联网+”更多可能意味着信息共享,让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以前所有的基础信息化都是为了企业自己使用,但现在的信息化是为了加强与客户的黏性,向客户开放信息。
按照“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双重战略部署,围绕“互联网+”与工业4.0的内涵与外延,中联重科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结合,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联重科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了以打造全球化阶段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重点,聚焦工业4.0的转型方向,以互联网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转型为重点,从两化融合的前端、中端、后端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全面部署战略。前端以“全球中联”为导向,以互联网转型、信用销售为重点,打造支持全球化运作的价值网络,中端以“数字中联”为导向,以数据为中心、以数字化为手段,实现产品生命的端到端全面数字化、集成化管理;后端以 “智能中联”为导向,依托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从客户需求的智能化跟踪、产品信息的智能化追踪、产品制造的个性化生产、产品运行的全程监控。
具体来说,中联重科的“互联网+”战略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共享为核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工具,让IT部门由研发逐渐转型为利润部门。“只有通过‘互联网+’转型,让后市场服务变得更超前、更有竞争力,才能做到产品智能化,让未来全球的整体竞争格局发生更大变化。”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对媒体表示。
“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通常一个新概念从提出到落地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互联网+在制造业就遭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对于一家很早就夯实了信息化基础的制造业企业来说,“互联网+”的落地要比别的企业容易得多。以微信为例,重庆本地的私人混凝土车承包商李阳就经常通过手机微信与中联重科的服务人员进行频繁互动。“我会用手机来向客服代表提问,让她帮我看看车子出的问题严不严重,怎样更好的保养维护设备。我也参与一些线上粉丝互动,这对我们长期在外作业的人来说,既实用又有乐趣。”目前,这一微信账号的粉丝量已接近30000个,预计微信用户数还会有所上升。
互联网在中联重科与客户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据中联重科信息化部部长张飞庆介绍,在这之前,中联重科也经历过按销售定生产的时期,在市场供不应求的阶段,这些都不算什么问题,反正产品基本上还没生产出来就有人订购了,但是在经济新常态到来之后,市场订单骤然减少,问题就非常突出。“最大的困难在于,从高峰期到新常态的低谷时期时,原来的这种基于预测的生产模式不管用了。因为原来的预测准确度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在市场处于低谷期时这意味着一半的产品可能会转化为滞销的库存,大量占用流动资金,给公司资金流带来很大的压力。”有了微信服务号之后,与客户、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沟通增加了许多,也为公司带来了大量个性化生产订单。
据介绍, 中联重科很早就在市场前端采用微信服务号、短信通知等社交手段,为客户提供了微官网、微信会员、粉丝活动、配件商城、在线报修等在线功能,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服务,精准营销。在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上,中联重科建设了移动营销售后服务平台,通过呼叫中心、移动服务、精准派工、过程监控、离线数据查询和反馈等功能,将13万台设备与中联重科服务调度中心及快速反应团队无缝连接,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360度贴身智能服务。在提升产品智能服务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北斗导航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在线工况检测、运行信息自动采集与存储、故障预警、作业状况分析等功能。2014年4月,马凯副总理莅临中联重科调研,对公司物联网应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改变企业生产流程
在实践“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中联重科通过“互联网+”来支撑企业的生产模式向订单式生产方式的转变。
据张飞庆介绍,目前工程机械产品生产需要的一些重要零部件和物料都是依赖于进口,按照ERP系统中的订货、运输和到货周期来看,通常需要3~9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显然不能适应现在这种订单式生产中的客户需求。
为此,中联重科采取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即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供应链的效率。通过“互联网+”的前端应用,比如微信平台或手机移动平台,可以帮助中联重工准确预测上述订单化生产中的客户需求,从而提升生产的速度。在供应链效率提升方面,过去预测性质的生产方式是粗放的,如今工厂可以在采购零部件的时候,分批分次地进行配送,这样既能减少库存的压力,也能让生产的控制更加有效。
中联重科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工业零部件的数据信息管理采用了二维码这样的工具来加强管理,能够实时掌握采购、物流配送、工位配送、报检等环节的生产细节。同时通过MES与Andon系统、车间看板的集成,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什么物料紧缺,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供应商及时送货,整个生产环节都是非常透明的。
在支持从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型的过程中,APP等新工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前为客户提供7x24小时服务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在于有很标准的流程,但是没有手段来做监控。现在通过呼叫中心、微信、手机APP,可以把客户服务业务流程集成于移动智能终端,形成售后服务闭环管理,在客户报修或者提供主动服务时,通过呼叫中心就近选择服务人员分派工作,并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服务人员的现场服务情况,让整个服务更加可控和有效。
本文刊载于《中国信息化》杂志2016年第4期(2016年4月10日),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