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力发展述评 多项成果问鼎世界之最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40年来,中国电力同样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开放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电力勇立潮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实施多轮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和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40年砥砺前行征程上,中国电力人不忘初心,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一个个电力发展的世界奇迹,用心血和汗水描绘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光明画卷。
(一)风起云天,潮涌东方。如同春雷唤醒大地,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40年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浇灌中国电力工业春华秋实。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第二次革命”,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0年间,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浦东闯关,平潭浪涌,前海开发,雄安启航……中国从全面落后到大步追赶再到引领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8%上升到超过15%。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市场主体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超过1亿户,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立,为中国电力明确了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从改革开放初期电力供应普遍不足,中国奋起直追,逐步走向电力大国,并向世界电力强国迈进——
1978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仅有5712万千瓦,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仅2.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只有0.25亿千伏安。中国电力总体规模不大、技术相对落后、供应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7.7亿千瓦,年发电量6.4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4600千瓦时,分别是1978年的31倍、25倍和18倍;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长度达68.8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37.3亿千伏安,分别是1978年的30倍和148倍;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从220(330)千伏升至±800千伏、1000千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实现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联网和户户通电,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增强,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这是令世界惊异的规模速度升级——中国发电装机、发电量、电网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机规模世界领先,中国电力经历大机组、超高压、特高压、全国联网,逐渐改变了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和区域分割的电网发展模式,走上了电力跨区跨省大范围配置与输送的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电力正向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转型跨越。
这是脱胎换骨式的体制机制变革——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等多轮次市场化改革,到如今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电力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改革的方向、时机和节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改善服务,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大大解放了电力生产力,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发展模式。
这是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的力量积聚——国运兴,则电力兴;电力兴,助国运兴。电力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无不有赖于电力的持续增长及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正是电力所产生的强大动力,让中国的资源禀赋和人力禀赋科学匹配,让农业嫁接了现代的引擎,让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科技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力发展历程,改革是主旋律,改革是发动机,改革是冲锋号。从初期的投资体制改革到如今的深化市场化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为中国电力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是解放思想、矢志变革的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思想解放的大潮,冲破思想的禁区,打破发展的僵局,更带来行动的破冰。
破冰前行,需要坚定自我改革的勇气与重整再生的决心,需要大力转变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方式。中国电力体制的每一次改革,正是为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作出的战略调整,始终围绕如何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而展开,正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探索最适合电力发展的制度体系的过程。
改革开放伊始,全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中央财政独家投资办电,资金匮乏导致电力发展滞后,无法适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最早就是为解决全国性缺电的难题而开始的。
要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就必须吸收各种资金为我所用。政府投资实行“拨改贷”、发行债券办电、利用外资办电、合作出资办电、股份制公司办电……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方打破思想桎梏,大胆想、勇敢闯、务实干。事实证明,正是解放思想,中国电力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是求真务实、破旧立新的历程——
在“让电力行业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制度化”的强烈需求下,中国电力逐步推进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各项改革: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在全国自然垄断行业中率先脱离政府序列,中国电力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重要一步。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5号文出台,确立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任务,并引入竞争,重组国有电力资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新组建的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正式登场。
这一改革,强化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发展活力,中国电力又一次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来自市场的力量迅速转化为电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投资规模持续加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电力企业快速成长,电源电网快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就基本改变了我国电力大范围短缺的现状。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力发展的一系列世界之最群星闪耀:2011年,国家电网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网系统;2012年,水电、风电、太阳能装机纷纷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电源装机总规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世界第一;随着“八交十三直”21个特高压工程的投运,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能源资源通过坚强电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持续增长。
这是持续发力、全面深化的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了改革新篇章,汇聚起发展新动能。
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9号文印发,将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引向深入。中国电力正在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实现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从2015年“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到2016年的“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再到2017年的“下调用电价格”,电价改革成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民生获得感最强的措施之一。
2016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运营,35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相继成立,我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体系,形成了公平规范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2017年全国电力交易规模达1.6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公示的售电公司达3300余家。增量配电改革积极推进,四批业务试点相继启动,基本实现我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全覆盖。
国资国企改革也在中国电力企业中开启征程,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增红利。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大潮中,电力企业主动作为,拥抱改革,在改革中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正是改革这“关键一招”,让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电力这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得以挣脱僵化的生产关系的束缚,真正“活跃起来”。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最生动的体现。
(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力发展历程,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照射出最闪耀的光芒。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力人一步一个脚印,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追赶超越,在多项关键技术、设备制造和标准体系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我国首个超高压直流工程——葛洲坝—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其换流站设备100%依靠进口。参与设备安装调试的中方员工回忆,当时“就像等外教来上课的学生”,上班跟着国外专家,看他们怎么安装调试。而调试开始前,外国专家的一句“请无关人员离场”,刺痛了每一位中方技术人员的心。
“这是面子问题,更是尊严问题。”“不能因为国外没有,我们就不敢搞。”
落后和被动,让我们更加坚定奋起直追的信念,增强奋发图强的力量。面对薄弱落后的技术基础,中国电力人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坚持走一条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成长之路。
从直流输电工程甚至连“一颗钉子都需要进口”,到如今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引领世界电网技术发展,关键技术和装备占领国际电工领域制高点,中国电力技术走过了不平凡的跨越历程。
从1981年年底平武工程投运,我国500千伏电网工程迈出第一步,到葛洲坝—上海、天生桥—广州±500千伏直流工程先后投产,再到河南灵宝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我国直流输电逐步实现从系统设计、建设到调试全环节均立足国内,达到国产化要求;从2015年,厦门±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成为当时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柔直工程,到2016年,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完全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在这条艰辛的创新之路上,中国电力人不畏艰难,刻苦攻关,我国输变电工程国产化率逐步提升,核心技术和装备越发强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电力一路走来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保证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才能实现效率效益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如今,中国电力工业整体水平大幅跃升,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电力发展的最前列。
我们的多项成果问鼎世界之最——
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世界首台60万千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超超临界机组数量最多、蒸汽参数最高和供电煤耗最低的国家;
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机遇,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上首个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大型新能源综合性开发工程——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绿电”七日、“绿电”九日等创新探索世界瞩目;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直流混合电网,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和藏中电力联网等多项高难度电网工程打破世界纪录;
我们还打造了全球充电桩接入数量最多、充电功能最强、服务用户最广的电动汽车服务平台……
我们的多项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尽管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从法国引进,发展三代核电技术时最初采用国际招标,但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事故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自主创新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30年后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尽管国外先行探索试验了特高压技术,但是我们率先研发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技术,全面攻克了±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成套技术,并掌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特高压交直流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特高压技术引领世界大电网技术发展;
还有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实现全面领先;自主研发的电力系统仿真平台、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技术有力保障我国电网近20年来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我们的多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我国不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力标准体系,还由原先单向采用国际标准变为引领国际标准发展;
截至2017年年底,电力行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00余项,主导编制国际标准60余项,涵盖特高压、智能电网、风力发电、电力储能等领域;
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在世界上率先建立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成为全球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规范……
40年电力科技发展筚路蓝缕,我们没有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完全照搬照抄、止步不前,而是边学习边消化边创新,坚持自主攻关,掌握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发电、输配电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整体性提升,谱写了中国电力科技发展的精彩华章。
(四)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力发展历程,我们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从“引进来”到全方位“走出去”。中国电力企业从国际工程总承包到技术、装备、标准全方位输出,取得了从规模发展、技术进步到全面领先的质的飞跃。
这不仅是对外合作途径的变化,更是全球视野和格局的扩展。曾经,我们靠“引进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如今,我们自信地“走出去”,实现国际能源合作全方位突破——
在国际能源合作的初期(1993~2012年),我国与世界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能源合作协议,并与多个国家组织签署了能源合作框架协定,开展对外能源双边与多边国际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能源合作理念不断成熟,从初期的能源外交,逐渐形成战略层面的对外能源政策。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策略。由此开始,能源发展不再只关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能源安全,而且联系着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利益;对外能源合作不再只是为了获取或拥有能源本身,而是在推动全产业链合作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益。
5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为国际能源合作搭建了更为有效的对话平台,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不竭动力。
5年来,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积极贡献力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电力工程合同494个,总金额达912亿美元。
这不仅是国际合作领域的拓展,更是对外合作理念的成熟。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全方位开展对外合作。中国电力企业在国际竞争大潮中阔步走向海外,逐浪扬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走出去”成为中国电力企业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壮大自身实力、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收购海外能源企业股权,经营海外国家骨干能源网,承包国际重大电力工程,为海外工程提供设计、施工、运营等技术咨询和服务……一系列动作让中国电力企业在国际能源合作中风生水起。
承建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助力当地能源开发和输送;对外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投资形式也从直接投资、收购并购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日趋多样;建立从规划、设计、技术到施工、装备等全方位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带动中国电工装备、控制保护设备、高端电气设备等出口大幅增长。
在实现资金、技术和装备全方位“走出去”过程中,中国电力企业距离世界一流大型电力集团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近——
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我国共有21家电力行业企业上榜,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已连续三年位居第二位。
“从开始的不了解国外电力市场,甚至谈判时语言沟通都有困难,到如今全面掌握国际能源合作项目运作模式,积累丰富的资本运作、合同谈判等经验……”回首开拓海外合作之路的历程,电力人无不感慨。
正是凭借敢于直面挑战、不断创新开拓的精神,我国电力企业在对外合作中站稳了脚跟,综合实力不断壮大,话语权显著提升,实现了电力国际合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话语权的提升不仅在于资金、技术和装备的对外输出,更在于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企业经营理念同步走向世界——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采用的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标准。”特高压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在海外打造了中国输电技术的“金色名片”。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为核心的电力工程,在全球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谁制定标准,谁就占据主导权;谁制定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多项海外承包工程均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输电标准;多项国际标准由我国主导制定;在世界三大国际化标准组织中,均有中国专家担任重要职务……
中国智慧也正为国际能源合作贡献强大力量。中国电力企业共加入125个国际组织与机构,在G20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国际能源论坛等平台不断发声,积极引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程,推动塑造绿色低碳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中国电力技术的质量和性能领先所有国家,我们期待中国与其他国家深化国际合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在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发表的这个观点,不单代表着世界对中国电力技术领先地位的认可,更显示出中国电力企业逐渐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
(五)历史比任何雄辩更能呈现真理、留下启示。四十年风雨兼程、光荣绽放,中国电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建立了发展自信。透过历史的云烟,经验值得总结,规律值得探寻,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中国电力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的根本保证——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符合客观规律和民心所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为电力工业这个“经济先行官”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中央1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中国电力以“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升级、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惠农工程,为广袤的中国乡村送去光明和致富的动力,让广大农民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强音,中国电力人再一次把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以新能源革命为主题的绿色发展浪潮席卷全球之时,中国电力坚定地站立潮头……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党领导下的政府运行机制,使得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能够集中有限资源,快速完成电气化革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百年电气化之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
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电力能够正确匹配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环境可承受的程度,中国电力改革发展才能始终沿着科学合理的顺序、节奏和力度展开。
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是中国电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电力行业实际,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改革促进发展,是我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
我们既没有照搬发达国家的电力改革模式,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变革方式,又勇于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最具中国特色的电力改革路径。
我们曾经摸着石头过河,省为实体、集资办电极大缓解了电源不足的矛盾;我们也曾经历政企分开、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市场化转型。如今,配售分开等深化市场化改革正在走向更深层次。每一次的聚合、裂变与重构,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电力生产力。
党的十九大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电力体制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坚持从国情出发,把握改革方向、时机和节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打破垄断,提高效益,改善服务,促进发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管理体制——这正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改革路径。
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是中国电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力量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人民电业为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在中国电力行业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电力人的初心和使命。
40年来,电力企业始终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早日补齐民生短板,积极实施民生工程。从饱受频繁停电之苦,到2015年实现无电人口全部用上电,再到2017年城市客户年均停电时间不到5个小时;从“两改一同价”,到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再到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从光伏扶贫、定点扶贫,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就是中国电力的战略部署和决策重点。
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近14亿人口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是中国电力继续前行的无穷动力。
始终坚持优化电力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电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
40年的探索前行,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鸡蛋上跳舞”,中国电力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无论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煤电“顶牛”的产业结构矛盾,还是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三弃”难题未彻底解决,根本原因都在于,以往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转方式、调结构,通过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大力发展清洁煤电和新能源,构建能源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电力发展清洁化、智能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愈加清晰。
数年间,“上大压小”成效显著,脱硫政策全面施行,煤耗、线损稳步下降,电能替代方兴未艾。截至2017年,全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38.8%,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占比达44.7%,电网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中国电力发展已经迈上再电气化的新征程,走上与环境、社会、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始终坚持安全为本,是中国电力确保电力可靠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基础——
电力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电力安全得益于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电力装机的快速增长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从根本上消除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用电的强劲需求。
电力安全得益于电网网架逐步加强——特高压电网发展和城农网建设改造成效显著,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逐步扩大,构建起长期、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
电力安全得益于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力工业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各级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保证了电力系统近20年安全稳定运行。
始终坚持凝聚最广泛力量共同奋斗,是中国电力发展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改革洪流波澜壮阔,开放征程千帆竞发,总有一种力量凝聚人心,总有一股精神催人奋进。
这是团结奋进的力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众智、汇众力。40年风雨兼程,数百万中国电力铁军“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起步晚、底子薄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创新超越之路。
这是责任奉献的精神——特高压从无到有,凝结出饱含智慧与坚毅的特高压精神;青藏联网工程在雪域高原创造奇迹,升华为满是拼搏与奉献的“电力天路”精神;以“时代楷模”张黎明为代表的广大电力产业工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展现出中国电力人的敬业与进取……
正是这一座座屹立的精神丰碑,激励着几代电力人接续奋斗,向着电力工业的光明巅峰不断攀登,奏响豪迈动人的精神壮歌。
(六)历史告诉现在,也告诉未来,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中国电力必须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之路。
责任编辑:仁德财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11个试点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2021-12-22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 -
广东:支持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2021-12-20多种能源协同 -
浙江“兜底”售电为何有人点赞有人不爽?
2021-12-20售电
-
分钱、分粮、分地盘…大秦电网招募售电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电,招募,贵州区域,合伙人,限50个,名额,月入上万,不是梦 -
10月份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0-11-17全社会用电量,国家电网,产业用电量 -
能源市场“负价格”事件分析及启示
2020-11-03电力现货市场,电力交易,电改
-
国家发改委给14家单位回函了!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的八条建议
2021-03-10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政策,八条建议 -
2020年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苏五省区改革推动成效显著
2020-11-16增量配电,研究,白皮书 -
贵州电网关于支持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的建议
2020-11-10务川电解铝产能指标
-
能源服务的线上线下
2021-12-20能源服务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2021-10-15国家发改委,答疑,电价改革
-
【电改新思维】目录电价“天花板”掀开后,对电力营销系统的影响
2021-10-16目录电价,电力,营销系统,影响,电改 -
电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开两头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电改新思维十七】目录电价“天花板”被捅破,对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有何影响?
2021-05-20电改,电价,市场化电费,结算方式,大秦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