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的信息化转型

2013-11-19 10:02:47 EP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面对战略转型新的要求和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上海电气集团(以下简称上海电气)一直在思考如何走有上海电气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几年,上海电气促进了两个转型:一是管理模式转型。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摆

现了产业化,产品已经应用到火电、核电机组中。

  打造数字化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为建设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推动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海电气2005年在上海南端规划建设了上海电气临港基地,现在已经投资60多亿元,布局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百万千瓦核电、大型船用曲轴、大型输配电设备、大型风电设备等重要产业。

  上海电气临港基地建设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以前上海电气都是先建工厂,后搞信息化,这样容易造成信息孤岛,将来整合的成本很高。在规划建设临港基地的时候,上海电气决定将信息化建设与基地建设同步推进,目标是建设成为五十年不落后的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业务”的原则,统一建设基地的网络通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统。通过4年的努力,现在临港基地已经建成总线式数据交换和共享架构,以及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数据架构,将数字技术融入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零部件采购、生产计划等各环节,实现信息流、物流的跨区域协同,逐步实现技术先进、管理精细、制造精益、决策科学的世界级数字化工厂。

  点评 :

  上海电气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来看,有三大特点可供借鉴。

  一是前瞻思考,转变观念,是“两化”融合的前提。在世界面临新一轮重新分工的情况下,工业化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凭借某种资源或地理优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优势。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发挥后发优势,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谁在这方面认识得早,走得快,谁就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上海电气则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贯彻始终。

  二是抓住重点,试点先行,是“两化”融合的关键。上海电气有12家产业集团,摊子大、业务多,信息化基础存在很大差异,而信息化投入又比较大,如果要全面铺开,很难取得成功。所以在选择信息化推进方面,上海电气首先选择核心业务、重点产品,试点先行,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成功的。

  三是制定标准,统一规范,是“两化”融合的基础保障。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系统是庞大的系统,若要避免信息孤岛,形成一个整体,就一定要制定集团的统一标准。上海电气在编制集团信息化规划时,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全集团的各类数据格式标准和应用标准,使业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成为可能。同时,建立集团总部、产业集团、工厂之间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实现三个层面信息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