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电价赶到美国?每个人都“有责任”

2016-12-23 10:48:01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日前,对于媒体将曹德旺的发言解读为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已经撰文进行了驳斥。曹德旺说的电价是中国一半情况基本属实,那么,曹德旺发出的警告是否真有那么严重?他在指出中国目


再以一张印第安纳州某居民用户2014年12个月的电费账单为例,其电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居民服务费(跟用电量多少没有关系)、基本用电费、各种调整费。此外,还要加上7%的州税。
 
与中国相反,美国采用阶梯电价时,第二段的价格比第一段要低,买得越多越便宜,鼓励消费。毕竟相比中国,美国确实有能源供应充足,资源价格较低的优势。在中国,水、电等资源属于稀缺产品,要控制用量,鼓励“储蓄”,又有价格补贴,对居民已经是“福利”了,肯定不能像商品一样鼓励多消费。
 
我国对居民实行低电价,也等于变相把从高耗能产业征收来的“环境税”,直接返还补贴给了居民。在我国环境税还暂时缺位的背景下,这就是一种中国模式的环境税。这个“环境税”没有经过税收系统,而是直接通过电网系统进行了再分配。
 
在经济结构转型完成之前,这可以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大生产有所限制,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福耀这样的中国企业,把一部分污染成本转移出去,是好事,并不等于产业完全离开中国了。曹德旺所考虑的特殊行业的特殊成本,并不是产业留或走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这种倒挂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补贴,是保障民生,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资源分布不均,全世界很难找到同样国情的国家。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由于高度发展且负荷集中,电网长度大大缩小,传输效率很高,且变电站很好布置。
 
农村边远落后地区则不同,为了村村通工程,需要建设很长的电网,传输效率低造成浪费巨大,维护线路的成本又高,因此投资成本通常无法收回。
 
过去,城乡用电不同网,农村用电价格普遍高于城市,加重了农民负担。9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提出了改造农村电网,争取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又要力争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不提高。
 
2015年,更是要求完全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中美发展阶段不同,美国电网建设早已完成,已经有了基础设施的红利,但美国负荷不集中或传输效率低的地区,或夏威夷这样边远的孤岛,就享受不到这样的补贴,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社会主义好”。
 
如果没有电价交叉补贴,就很难保障落后地区的居民用电。当然,这么做另一方面也使得用电量更多的人,实质上享受到了更多补贴——尽管很多人根本感受不到,因为不是在你的账户里打进真金白银。因此2012年7月开始实施居民阶梯电价,作为平衡。
 
玻璃行业确实有其特殊性,同时应该看到,许多战略新兴产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上个月,高通全球首家芯片测试实体公司在上海开业,美国思科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在山东济南开设合资公司。尽管特朗普要求美国公司将工厂搬回美国,并将对把工厂设于海外的美国企业征收潜在关税,尽管高通这样的企业曾被发改委发起巨额反垄断制裁,可最终也没有阻止他们的脚步。
 
本土制造业埋怨高税收、抱怨投资环境,应该得到理解,但也不能简单“攀比”,只看到吸引外资的各项优惠,也要看到全局。
 
当然,这不是说交叉补贴要永远实施下去,恢复电价的市场定价机制一直是电改的目标之一。今年1月1日起,发改委降低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注:最终用户价格=上网电价+电网公司收费+其他税费)全国平均每千瓦时约3分钱,同时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约3分钱。
 
中国这么大,要兼顾的问题总是太多,民生基础设施的保障、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民营产业的投资环境,当然都需要考虑。
 
我们正视所有这些问题,也相信曹德旺提请注意问题的善意,但一些媒体不仅夸大了曹德旺的“警告”,还得出了许多简单的“解决之道”。
 
 
比如一提税费高,就说“营改增”还不够;一提地价贵,就说土地配置有扭曲;一提用能贵,就指责国资垄断低效;一提融资难,就抨击国有银行。深化改革确实是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但也有一些代价是必须有人承担的。
 
要留下就业是好的,要补贴民生也是好的,但必须看到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中国人必须做出抉择,而不是空口说“都要”。无视这个问题的话,就算曹德旺他不走,也有其他类似企业会走。
 
社会任何政策都有成本,只看收益不看成本不行。中国人已经发展到了很复杂的工业社会,很可能就业、税收和用电便宜冲突,选哪一边,应该是一个量化的考虑,而不是定性的道德评判。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企业电价 美国 责任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