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以信息带动制造 实现“中国智造”

2015-03-10 11:27:11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两会上,浙江移动总经理郑杰从运营商的角度大谈智能制造。他认为智能制造正变革着制造业,并掀起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我国因以智能化、互联网化为突破口,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多年来,让国人引以为豪的Made


“四个一”引领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融合
 
国家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逐步完善。当前,我国在智能测控、数控机床、机器人、新型传感器、3D打印等领域,可谓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但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地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高端技术、高端设备、核心部件依靠进口,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突出。”郑杰表示,就目前来看,基本上关键的智能设备、装备、工业软件都依靠进口,尤其是90%左右的工业软件和90%的工业机器人,都需要依靠进口,而且费用昂贵。六大重点产业中,金融保险业信息经济比重达到55.34%,批发零售业达33.82%,而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工业、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的比重只有24.4%、12.4%、11.7%、10.4%。为此,通过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任务艰巨而迫切。为此,郑杰提出要重点需要关注“四个一”工程。
 
“一套标准”。“智能制造”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
 
“一个系统”。建设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信息物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机器、车间、工厂、信息系统、劳动者乃至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的全面深度互联,打通端到端数据链,实现从单个企业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制造活动的实时数据感知、传送、分析和处理,实现动态资源能源配置和智能化的决策。
 
“一个云平台”。面临新的智能制造时代,要加强企业的“云化“升级,推进“工业云“平台的建设,通过对工业企业提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使工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实现共享化。
 
“一批技术”。面向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要加强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攻克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难关。
 
制定“国标”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
 
“要想让中国制定的标准在国际上广泛采用,必须夺取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实现标准的国际化。”郑杰谈到,智能制造,必须要标准先行,要高度重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议借鉴德国发表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的做法,在推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及时制定出台“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并着力推动制造业的大数据应用。”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中,涉及很多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工作,郑杰建议在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中,选取浙江等信息化、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分行业开展数字工厂应用示范,并予以扶持;同时,积极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鼓励其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郑杰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工业云的推进力度,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模式,加快基于云概念中的最新技术,从硬件到中间件,提供适合工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跨领域的合作,例如在车联网领域,大力推进汽车厂商、芯片厂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多产业合作,加强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共同组建第三方公共车载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智能车载终端通用化、标准化进程。
 
另外,“构建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体系也非常重要。”郑杰认为,“智能制造”一方面增加了管控的复杂性,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并设立处理各类问题的专职工作组,制定和实施安全性支撑行动,建立培训和再教育制度等。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聚焦两会 中国 信息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