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的电改:7毛1的深圳与广东之争
一旦推广到整个南方电网,带来的将是整个议价方式、调度方式和电力运行机制大变迁,也必然带来整个电力系统以效率和环保为基本原则的优化,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亏损电厂将被淘汰,那些违背市场基本规律的电网也将闲置。
1分钱怎么降下来
想法有了,真正推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深圳改革试点的首个监管周期,2015-2017年,深圳市电网平均输配电价水平比2014年的每千瓦时0.1558元要下降1分多钱。
深圳市为城市电网,其中分为220千伏、110千伏、20千伏和10千伏电压等级,根据规划,各电压等级2015年的输配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0541元、0.0683元、0.1363元和0.1805元,并且在后两年逐步递减。
发改委方面提供的解释材料中指出,2014年每千瓦时0.1558元的输配电价是按照深圳电网实际购电、售电价差计算得出。虽然2002年国务院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颁布实施之后,按照成本加收益的方法对输配电价进行核算和监管的思路已经写进后来陆续颁布的电价改革的文件中,但在具体操作中落实,深圳还是第一次。
试点启动之后,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与广东发改委联合成立了专项调查小组,首先对深圳市电网2012-2014年历史成本进行了严格的成本监审,然后在成本监审核定的历史成本基础上,测定了2015-2017年成本费用,并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测算2015-2017年的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广东省发改委资源价格管理处处长李群智表示,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就是核定有效资产,定出成本控制和利润目标,电网企业该赚的钱就在这里了,除此之外都不准赚”。
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核算投资成本往往使用成本加成的方式,只要是发生的成本都算作合理成本,所以电网会有动力做大成本、做大投资,这也是导致目前电力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的原因。以后要做新的成本监管体系,成本可以发生,但是定价成本需要由监管部门进行核定,而不是所有的成本都能进入定价成本。”
在多位电力业内观察人士看来,最大的降电价空间,就在于减少乱投资。“多盖楼、乱发工资、维修费用这些若得到控制,也能减一点成本,但不多。最大的浪费是投资,谁来监管投资?投资的浪费有电网的责任,也有政府监管、规划的责任。”前述熟悉电网投资的人士表示,国有企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国家把企业当成一个工具在用,赋予了经济的、政治的、盈利的、非盈利的、社会责任的各种复杂功能,对企业没有一个清晰的、稳定的监管框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去考虑减少投资,电网在建设时会倾向于电压等级越大越好,投资越大越好,而折旧越短越好,“权力的腐败和勾结,也是在投资里面”。

责任编辑:叶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