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局——矿区的变化

2018-10-18 17:09:49 《南方能源观察》本刊记者 周慧之  点击量: 评论 (0)
大同开拓的新城在主城区的东侧(御东新区),与之相对称的主城区以西是当地人口中的“矿区”,正是大同煤矿基地作业、生活的集聚地带。

采沉区的改造

如果从地图app提供的卫星云图上观测大同的西部能够直观看到大片布满着光伏板的山坡,折射岀银色的光。大同确实有不俗的区位优势。除了坐拥大同煤田外,雁门关以北的区位为其带来了优质的风力资源,靠近内蒙的纬度也让其拥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属于光伏二类资源区。

有了光照条件,还要有土地资源。因为常年开采煤矿而出现的塌陷区,地基不稳出现裂缝,又由于土壤贫瘠难以种植经济作物,这些地块就成为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

国内第一个“光伏领跑者”基地就落在大同。2015年6月25日,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建设全国首个光伏产业领跑者示范基地,总规模300万千瓦。

或许是受到主办2013年中国首届SD大赛的启发,大同在2013年底即想到可将采煤塌陷区的闲置废弃土地用来发展光伏产业。2014年12月,大同还印发了《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这份《方案》提到采煤沉陷区由于煤炭开采导致水土保持条件丧失,耕种条件破坏,土地废弃。高效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荒芜废弃的土地资源,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并立体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对解决土地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及搬迁农民生活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矿区电网资源”能为光伏电站提供现场的基础设施优势。

国家电投是参与大同光伏领跑者基地数量最多的企业。据国家电投中电国际太原代表处主任刘成槐介绍,2013年国家发布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标准之后,国电投就开始有意进入山西光伏市场。之所以青睐大同,很重要的一方面正是考虑到这里的土地资源。

从2014年开始,有正式项目落地大同,当时光伏电站的指标并不多。但是国电投一直保持对大同采煤塌陷区改造计划的跟踪,直到国家能源局批复了大同光伏领跑者基地项日。国电投凭借着前期的准备,在“评优”中胜出。

中电大同辰光项目是大同光伏领跑者基地的七大项目之一,主要的模式为林光互补。可以看到光伏板下种满了植物,由于强烈的光照受到光伏板的遮挡,植物反而生长很快,甚至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修剪以避免对设备的干扰不过考虑到采煤沉陷区的特殊性,该项日主要采用的是集装箱式的逆变器。这些土地用粮食的效果并不好,最多只能种植荞麦。”刘成槐说,“实际上是当地无法利用的土地,叫宜林地,政府统一规定支付40元左右/亩的租金给当地农民。”

在推动采煤沉陷区综合利用的同时,群众搬迁安置是同样重要的任务。2015年,大同发布了《大同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16-2018年)》,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完成全市3万户、74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到2018年底,完成6个采煤沉陷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搬迁村基本都确定主导产业,搬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