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能源微网 实现建筑由耗能向产能的转变

2018-01-31 11:19:39 能源生态圈   点击量: 评论 (0)
在雾霾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在工厂、写字楼等一些大型的建筑中间建设智能微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智慧建筑的概念智慧建筑是指将建筑物的结
6、储能系统
 
 
为了微电网的平衡,一定要有一个储能系统来储电。储能电池有多种,有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锂电池等,但是总体来说,储电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以前每个建筑都有EPS、UPS,PCS目前使用的比较少。UPS也叫不间断电源,这种不间断电源从安装到结束使用的越少寿命就越短,EPS、直流屏电池也一样,如何把EPS、UPS以及直流电池整个用PCS来代替呢?
 
在微电网中应用比较多的另外一块是充电桩,充电桩电流非常大,多辆车同时充电会对电压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增加一些储能系统,在白天充电高峰的时候用电池的电给电动车充电就不会影响到电压和电的稳定性,晚上还可以吸纳低谷电,整体优势比较明显。
 
储能在PCS综合利用上比较少,但是整体来讲这是个趋势。在建筑一体化上,储电的运用会越来越多,但是铅酸电池的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采用锂电池会比较好,但是锂电池成本比较高,所以总的来说,在电池储能方面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案,如果能将电池的体积变小或者成本降低,那PCS在能源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大规模的储电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储热的方式相对会比较好一点。储热可以采用:
 
水储热,但是体积比较大
 
用锅炉储热
 
用熔盐储热
 
它们各自的优势会不一样,如果有空间,那水储热的成本最低;如果用锅炉储热,相对来讲固体储热的比热相对较好,但是寿命会比较短。
 
现在有一种新的锅炉叫熔盐锅炉,可以在晚上的时候烧成熔盐,把温度升高到400-500度,白天再慢慢释放,这种方式在大规模工厂以及写字楼会比较适用。如果工厂或者写字楼规模比较小,建议使用碳纤维这种方式供暖,因为这种方式的负荷不算大。
 
一些老的房屋改造需要增容,可以采用异聚态,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产生能量,冬天的热比可以做到1:3,夏天可以做到1:5,这种效率比空气源热泵的效率要更好一点,这样的话整个用电负荷比直接产生电的供热方式成本要低很多,效率也高出很多。
 
储电、储热这两种方式对整个大楼能源微网的安全和稳定性非常有好处,所以在新建的建筑中间,把储能、储热系统设计进去节能效果会比较明显。
 
现在电动车发展的很快,老的建筑或者地下室直接加上充电桩的话,电流相对会比较大,变压器可能会承受不了,所以建议在设计的过程中增加储能系统,在低谷的时候储电,在高峰的时候通过电池的方式给电动车充电,这样对微电网建设的安全性效果会比较好。
 
智慧建筑能源微网运行管理
 
 
数据中心在大楼的用电负荷中也是巨大的。数据中心必须24小时不断电,在大楼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建议建成模块化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有个优点就是边成长边建设,可扩展性比较强,但是电源供应必须要一次性到位,所以建议在整个微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把数据中心的数量定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容量,这样整个规划设计会比较好。
 
数据中心建成以后,可以对整个大楼的光伏、光热、玻璃幕墙、强电、弱电、储能进行很好的能源管理或运维,能源管理的方式要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要非常高。
 
1、智慧能源数据架构
 
在智慧数据架构设计上,平台主站主要分为设备台账数据、运行数据、规划数据、仿真评估数据、能量管理数据、有序用电数据、售电管理数据、运维数据以及平台门户数据,为整个系统的业务流转提供支撑。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能源管理的安全问题。据统计,现在建筑起火的原因67%来自于电路,因为增加了光伏、光热、储电、储热、充电桩、数据中心,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要确保安全性,要求会更高。
 
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物联网的传感技术,把每一个数据精确的传输到机房,准确把握能源数据,找到不安全的点,知道负荷如何变化,高峰低谷情况怎么样,对整个电源质量或者能源效果进行分析。
 
2、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可以把控电源的安全,目前我们希望做到至少在3个月前就能知道大楼的风险在哪里,便于及时排除故障,未来可能会要求半年甚至一年的提前预知期。
 
建筑节能是一个趋势,那该如何实现节能?
 
通过产能来实现节能
 
通过峰谷电价来节能
 
通过能源管理实现节能
 
很多建筑在铺设电线的过程中,一开始电线供应不足,对能量的估计也不足,所以后面增容的时候比较麻烦,尤其是机房,增加的速度往往比想象的快很多,所以通过能源大数据来计算未来增长的比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做能源微网的拓展就比较有意义。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