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60款车型号称有ADAS系统,到底谁行谁不行?

2018-02-10 16:33:47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自从特斯拉推出了Autopilot之后,大量在中国销售的车型开始号称具备了极强的ADAS系统,神乎其技,但一直未遭到打脸。这样的乱局马上要终结...

自从特斯拉推出了Autopilot之后,大量在中国销售的车型开始号称具备了“”极强的ADAS系统,神乎其技,但一直未遭到打脸。

这样的乱局马上要终结了。2017年2月6日,一家叫做“中国汽研”的技术研发机构,推出了一套ADAS技术评价标准,并对热门车型进行评测。

毫无疑问,这将会在喧嚣的自我营销中带来一些理性,人们终于有机会看到潮水退却后到底谁在裸泳。这必然会给各家车企的肆无忌惮的“豪言营销”带来压力。

没有评价标准,ADAS野蛮生长 

当很多做完全无人驾驶的公司还在为没有收入、融不到资而饱受煎熬时,那些“追求更低”的ADAS公司却已经开始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ADAS的商业化先行一步,并且已经很繁荣了,仅仅在中国,去年就有超过660款量产车型安装了ADAS。 

但繁荣的背后,是“野蛮生长”带来的鱼龙混杂。据清华大学《ADAS在中国的接受调查结果》,功能设计不明确、 操作复杂、实际作用小、反应速度不够、判断错误多这几个问题,在当前的ADAS身上十分普遍。

而这些问题之所以如此普遍,跟目前在市场上尚无统一的评判一款ADAS好坏的标准有关。 

没有评判标准,消费者就无从判断谁的产品好、谁的不好;消费者无从判断,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或者“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的局面,最终,严重拖累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出炉

针对上述痛点,2018年2月6日,中国汽研、智能汽车集成试验区(i-VISTA)管理中心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

据称,为了《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的出炉,中国汽研已做了4年的准备。 

2014年8月,中国汽研成立了智能测试评价中心,专门从事智能汽车相关的测试评价与研究工作。 

2016年11月,中国汽研联合长安、一汽等多家单位共建的国家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i-VISTA正式对外启用。 

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汽研、i-VISTA联合一汽、长安、北汽、吉利、广汽、江淮、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以及清华、同济、北航等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中国自然驾驶数据、中国驾驶员行为特性以及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方法的研究。

完成了40余款智能汽车性能的摸底测试,并适当借鉴国外的标准,逐步形成了评价体系框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 

2017年6月23日,中国汽研、i-VISTA正式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体系框架,包括安全评价、体验评价、能耗评价、效率评价等四个方面,并开始选取欧系车、日系车、美系车及自主品牌车型进行验证试验。 

2017年11月17日,发布了针对六款车型的测试研究报告,并听取厂家的意见,对做规程进行了一些调整。 

2月6日,《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上线发布,然后面向行业征求更广泛的意见。同时,中国汽研也打算在2月底再和国内外的汽车厂商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征求他们更多的意见。

2018年测25款车

“自动驾驶,特斯拉与宝马、奥迪和沃尔沃相比,到底谁做的才更靠谱?”前几天,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与消防车相撞后,有媒体向朱西产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但失望的是,面对这个产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朱西产教授的答复却是:我没法比较—— 

“光看传感器的话,宝马、沃尔沃等传统汽车厂商的配置要高一些,特斯拉的配置要低一点,但并不是配置上去就能做好——用双目摄像头就一定比用单目摄像头好吗?用三个激光雷达就一定比用一个激光雷达好?装四个气囊就一定比装两个气囊更安全吗?不一定。这些指标只是硬件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算法水平——这方面,厂家自己做的宣传只是演示,媒体的报道不够专业,专家的分析猜测也靠不住,还是需要一个测试评价体系。” 

当时,让朱西产教授“无可奉告”的,并不是专业水平的局限或有什么顾忌,而是,没有一个公开的、大家都认可的评价一款ADAS是好是坏的标准。 

或许在以后,身为i-VISTA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的朱西产教授或许可用《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为依据来比较一下“特斯拉”“宝马”“沃尔沃”在自动驾驶究竟孰强孰弱了。

2018年3月份,《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正式版形成,并正式启动对市面上车型的测试评价工作。

中国汽研计划,2018年全年将测评25款以上量产车型,测评结果会通过i-VISTA的官方网站进行发布。 

据中国汽研副总经理、i-VISTA管理中心主任谢飞介绍,对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量产车型,i-VISTA会依据“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做等级评价,并将结果面向社会公布;对于现在只有个别厂家开发,尚未进行大规模量产、市场上也只有很少的,i-VISTA对其做功能测试评价,并将结果面向业内推介。

i-VISTA中心还会组织很多比赛,以此实现靠测试凭借来推动创新、推动技术完善的目的。 

公正透明是关键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能够为汽车行业和关注未来出行的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权威的参考标准,进而引导消费者、引导资本,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i-VISTA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汽车安全研究所所朱西产教授说,让不同的车在同一张考卷下参加比赛,评比的结果比较清晰,有助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

《建约车评》认为,标准和评价如运营得到,将会具备比较大的行业影响力。但前提是具备公正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在更多时候,很多排名会成为机构向客户获得合同的“大棒”。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中国政府也试图通过争夺在智能汽车产业的话语权来赢得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地位,但至今,仍然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汽车评价标准。

这个“空缺”,就给中国汽研这样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了机会——只要率先制定出一套标准,并赢得产业界的广泛认同、积累最多的数据,未来就有机会参与智能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进而扩大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 

据谢飞介绍,国外对智能汽车的测评虽然做得比中国早,但他们的测评主要集中在产品功能方面,重点关注安全性,而对体验评价、能耗评价、效率评价重视不够。在这方面,中国汽研的标准显然更高一些。 

当然,制定一个高于国际水平的检测评价标准不难。真正困难、也更加意义深远的是,是通过这些高标准的测评,打造出在产业界的公信力,让国际汽车巨头都能自发地参与进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建约车评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