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充电桩从无人问津到众星捧月!
电动汽车在近两年的时间迅速升温,引起了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全线上涨,我们分析其中的逻辑不难看出,交通电动化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当前国内电动汽车产能接近过剩的红线,相关部位在今年已
2、迎来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热潮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出台,这是国家意义上的重要政策文件。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在内部联合印发配套文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这个指南为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据粗略估计,整个建设目标将支撑一个千亿级产业的形成。2016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继续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2016年10月,国家能源局就《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国资委、国家机关事物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透露,我国正在研究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
根据利好政策的推动,近半年,分布式民营充电站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方案供应商智充科技统计,旗下服务的民营充电站在运营能力方面已经远超过国营站点,成熟区域的充电运营商已经开始享有丰厚的充电收益。这得益于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方案可以满足本地化、非专业运营商的操作,面对充电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民营资本已经纷纷进入。
3、精密装备和制造技术的全面提升
电动汽车和电气装备的巨大需求,带动精密装备和精密制造技术向更高的产业层次升级。以汽车车桥为例,某款车78个主要零件,可以通过精密加工整合成一个零件,重量减轻了一半以上。将钣金、型材、铸造接头焊接结构如果可以一次性完成,水箱上横梁减重24%,前副车架减重7%,后副车架减重9.6%,在减重之外,还可以把多个零件一次成形,增加结构稳定性;电动汽车的主芯片较燃油汽车更复杂,庞大市场也可引发巨大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充电桩巨大需求的推动下下,超导技术、材料科学和电源技术会迅速成熟。以上列举的技术门类将迅速成熟,这些技技术在向其他周边产业转移中将产生更巨大的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在电动汽车培植下的新技术,在开放的供应链中会促使产生更多的创新。这如同多年以前,Google、苹果和三星打开了他们的智能手机供应链,一时间智能手机彻底了改变了世界的形态。
没有充电,谈何“未来出行”
如何看待充电对于未来出行的地位,要从传统汽车和交通运输的关系开始说起。自汽车工业在全球星期的一百多年以来,汽车制造、石油石化、公路交通三个行业相互交织纠缠发展,简单的关系很容易理解:汽车可以让人走的更远,开车去更远的地方需要烧更多的油,为了方便开车的人更快的到达,就要修更长的便于汽车行驶的公路,要跨越更长的公路刺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以此,三个行业周而复始的互相循环促进。由于这三个都是体量巨大的行业,稍微的刺激都能产生很多的机会,比如我们国内习以为常的“节假日出行高速不收费”,就是高速行业对石化行业的直接让利,间接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促进汽车的销售。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电动汽车为出行个体的未来出行中,原来石化企业扮演的能源供应商的身份将被有供电、售电能力的充电运营企业所取代(或者不是替代,只是企业层面的能源替代),以往的公路体系稳定不动,经济循环不变,只是玩家发生了变化。从以上的经济结构中看来,公路企业在这个循环中表现的相当被动,其实不然。抛开公路收费,公路企业以仅仅以限速这一个杠杆就能撬动汽车和石油消费。也就是说,公路提高限速,燃油消耗增加,公路降低限速,燃油消耗减少,这方面内容在此不展开。
在刚刚结束的“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暨国际展览会”上,我们看到了众多厂商对于未来出行工具的设想,品类繁多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台亮相,但在这个繁荣之下,是隐藏在厂商背后的隐忧——充电。充电不仅仅是车主的焦虑,更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焦虑。缺少能源供应的“未来出行”完全是个伪命题,产业上和商业上的逻辑都讲不通。特斯拉在全球建设超级充电站,并以终身免费充电为支点撬动其全球市场的销售。在今年年初,特斯拉对外宣布不再履行终身充电免费的政策,一时间汽车销量大减,尽管特斯拉官方以“效率和服务”考量为由向市场解释,但销量的锐减已经让各汽车厂商看到了充电对于电动未来出行构想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各汽车厂商在发布其产品的时候都会提到充电解决方案,而诸厂商已经私下做了大量工作,不管是铺设充电网络,还是像充电运营商购买充电服务,以及直接走“换电”路线,所有的努力都是在重复一百多年前,汽车刚刚出现时,汽车厂商对车主的能源承诺。我们今天看充电站,那就如同一百多年前看加油站,几乎一无所知,同样也存在巨大机会。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现状
虽然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与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却远达不到国际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与充电桩之比为3:1,而标准配置应为1:1甚至1:3以上,而且,现有的的充电设施也存在着诸多运营上的问题。
已投建的充电站利用率不高,闲置、损坏严重,充电运营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大型充电运营企业,集中建设了大量的充电站,但是因为选址和运营上的欠妥,无法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市面上出现大量的僵尸充电桩,徒有其表。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电力接入周期长和成本高,充电桩工作谐波很大,对电网冲击很强,也就是说,充电桩在使用时会产生高负荷需求,在闲置时则没有任何负荷,这对传统电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另外,充电设施运营服务方面也存在运营主体不明确,收费模式混乱,未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等问题。充电运营商和车位业主及物业管理方共同拥有一个充电站,使得其在管理和运营责任上经常出现模糊的情况,导致了所有权不明,也使得运营积极性大打折扣。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动汽车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智充科技在这种背景下成立,智充致力于开放的各个供应商的接口,形成物联网化的终端,利用便捷的移动支付,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建通畅的服务信息互通,并使这种运营的理念成为每一个充电运营商的共识,力图构建一个成体系的标准,探索出一套成建制的模式去引领市场。
从政策角度而言,国家开始由整车扶持向配套产业扶持偏移,转向充电设施基础建设偏移。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专门针对“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做了详细阐述,在城市规划、用地政策、用电价格、技术攻关等7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并首次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这一概念。
在这种总体的政策的激励下,智充正在把握住一个属于未来的巨大市场,力图做到充电设施的基础建设经历量变到互联网质变的发展。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或者单纯依靠政府、国企是不可能实现建设目标的,这可以让充电基础设施迅速扩大;于此同时,在国务院指导政策鼓励下,社会民间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更应该加强互联互通,不能各自为政,形成孤岛。这就为大量社会资金的进入运营提供了便利,也为其获得明朗的投资回报提供了保证。
而在政策持续加码作用下,充电设施将从建设规模上的量变走向上述互联网化的质变。电网侧的入网资源以及云网侧的云联网资源,将在产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大规模充电网络建设,需要有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齐全的整体方案供应商,而这也是智充进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的一个前提。
充电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早已被敏锐投资市场把握到,很多具有充电概念的电气上市公司早几年已经出现了估价飙升,但总体上来看,充电需要的设备组织和运营支持会越来越有其行业本身的特点,而从电力设备和电气生产制造发展来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带有明显的非充电行业的发展惯性。
如此巨大的市场和增长潜力,有创新能力的高成长企业会脱颖而出,获得资本的追捧,智充是行业内少有的技术门类齐全的企业,具有完全自主技术和产品研制设计能力,技术部门包含强电、弱电、微电子、大数据、软件、硬件等门类。这也是为什么智充会成为9月9日限油政策明朗化后的第一家企业获得国际一线资本战略注资的相关企业,也是充电行业中唯一一家,这是整个新能源板块在股市上超强表现之后,资本关注在一级融资市场上的延续,也是智充的实力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