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公里新能源补贴政策”或调整:车企承压收“押金”要求用户按时完成车辆行驶里程

2017-09-21 11:21:38 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量: 评论 (0)
9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补充申请)清算审核初审报告》,其中珠海广通汽车、比亚迪汽车均存在行驶里程合理性存疑,延缓核定的情况。据了解,这里的行驶里程即非私人用
9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补充申请)清算审核初审报告》,其中珠海广通汽车、比亚迪汽车均存在“行驶里程合理性存疑,延缓核定”的情况。
 
据了解,这里的“行驶里程”即“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以下简称3万公里政策)的规定。该政策出台后,业内呼吁调整的声音很大。
 
据接近政策制定的相关知情人士透露,“3万公里政策”进行调整或已基本确定,但发布时间尚未确定。
 
但车企方面对此已有了应对策略。近日,一位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为应对“3万公里政策”,许多车企开始与购车用户签订协议,要求客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行驶里程,如用户不能按时完成,造成车企获得补贴时间延长,车企要向用户收取补贴利息。
 
车企向用户收押金
 
一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部门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在新能源物流车企业中已较普遍,每辆车收取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押金,还要求车辆购买方在12或14个月内完成3万公里行驶,否则车企要就垫付的补贴向用户收取利息。
 
此外,一些车企还加强了对客户的挑选和调查,以确保售出车型能够正常运营,从而使车企能够尽早顺利拿到补贴。
 
据一家整车企业的新能源商用车销售人员介绍,针对“3万公里政策”,“各厂家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收保证金只是一种被动方式,(车企主动)挑选客户也成为(售车的)重要环节”。
 
业内有分析认为,“3万公里政策”虽是为遏制“骗补”,但将监督新能源汽车是否投入运营的任务转交给车企,让车企现在承担了客户调查以及车辆运行监督的责任,压力增加了不少,一定程度上给新能源车企带来了成本和资金压力。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收保证金等措施,车企基本上能够确保两年内获得补贴,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些新能源汽车因使用场景不同,存在使用频率低和里程短等情况,例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通勤用车等,短期就难达到3万公里的行驶要求,而这些又都属于正常使用,这部分需求不应被一刀切。”崔东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3万公里政策”将调整?
 
事实上,在“3万公里政策”发布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曾多次代表车企呼吁调整此项要求。
 
今年7月,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曾向媒体表示,相关主管部门已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将对新能源运营车辆进行分类,重新评估“3万公里”的运营门槛,调整之前行驶里程要求,从“累计行驶超过3万公里”到根据车型种类和用途来进行分档要求。但截至目前,“3万公里政策”是否将进行调整并无后续消息。
 
日前,有接近政策制定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3万公里政策”进行调整或已基本确定,但新政策具体何时发布,目前还没有最后敲定。
 
但也有业内观点认为,制定“三万公里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骗补”,同时促使新能源汽车技术性能提高,目前,企业反映的情况很可能属于市场转换问题,短期内修订“三万公里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里程要求确实对肃清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效果明显。如果在政策推行不久后就进行调整,也会影响政策的公信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