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蓝皮书》专家陈立泉院士看产业

2017-08-24 23:05:43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动力电池蓝皮书》专家陈立泉院士看产业

陈立泉院士

 

《动力电池蓝皮书》名誉顾问陈立泉院士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不可逆转的拐点,结束了导入期,稳步进入成长期。“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规划将继续坚持“纯电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都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电芯能量密度的产业化指标为300瓦时/公斤,挑战性目标是350瓦时/公斤。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面对如此明确而艰巨的目标,我国锂电产业应当科学合理进行前瞻布局:

 

1. 集成现有的技术和材料使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翻番

 

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是采用高容量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用容量为500毫安时/克的纳米Si/C复合材料作负极,高容量镍基复合材料或富锂相材料作正极,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有望提升到300瓦时/公斤。

 

2.提前布局全固态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虽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为使能量密度提高到300瓦时/公斤以上,必须考虑金属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被公认为是未来二次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中科院先导专项已布局固态锂电池研究和开发,目前已经取得可喜进展。希望国家和有实力公司大力支持,力争五年内实现固态锂电池产业化。

 

3.争夺终极电池的知识产权

 

从长远考虑,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希望提升到500 瓦时/公斤以上。这需要出现新的变革性储能技术。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都是金属锂电池,负极都是金属锂,正极活性物质是硫或空气。这两种很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都必须采用固体电解质。因此,提前布局全固态电池不仅是中期考虑,也是为更长期考虑。

 

4. 加强对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制和管理

 

生产企业要加强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随着能量密度提升,从产品角度加强安全保障已越来越迫切,在电连接技术、热管理技术、BMS技术以及被动防护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强化行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确保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5.要重视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

 

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使用,退役的动力电池将会越来越多。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还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的成本。电池生产企业在电芯和电池系统的设计、工艺方面应具有前瞻性,便于回收再利用。还应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特别是研究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使之在储能产业中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