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千亿热钱涌向动力电池 专家提醒高风险需谨慎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带动下,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也获得了资本的强势注入。 8月初,日产已同意将其电池业务出售给中国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GSR),在一份声明中,其表示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带动下,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也获得了资本的强势注入。
8月初,日产已同意将其电池业务出售给中国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GSR),在一份声明中,其表示,将集团的电池业务集体打包出售给了中国基金,包括在日本本土、美国和英国的业务。另据彭博社爆料,这次收购资金高达10亿美金规模。金沙江创投将在湖北建厂,而湖北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也参与了这次收购。
根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个月时间,动力电池产业可谓是风声鹤唳。7月3日,智慧能源正式公布其21700电池生产计划,7月18日,亿纬锂能与蓝微新源《战略合作协议书》签署仪式在惠州举行,智慧能源将新建6条21700产品生产线。7月20日,苏州神力投资21亿元建设的年产4GWh 21700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宣布投产。8月底,思度控股集团投资12亿元在浙江新建10亿Ah(安时)动力锂电池、2亿Ah(安时)超级电容生产线和电动车电控系统、电机生产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神力、亿纬锂能、智慧能源都在追逐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三元锂电池。而这三家企业布局的都是特斯拉与松下联合研发的新型21700电池产品。
“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从钴酸锂,到锰酸锂,然后到磷酸铁锂,由于特斯拉采用三元锂电池,给行业指明了方向。”深圳强能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创社表示。
除了国内企业在动力电池产业豪掷千金外,国外更加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也在迅加快布局该领域。宝马、丰田、现代等车企纷纷押注固态电池产业,而戴姆勒也宣布将在中国建立一座电池工厂。
更加令人兴奋的还有宁德时代令人咋舌的估值。创立于2011年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其估值已达840亿元。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动力电池领域总共5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就达到了919.96亿元。其中,动力锂电池项目有30个,投资额达到676.27亿元;正负极材料项目有16个,投资额达183.19亿元;电解液及隔膜项目有6个,投资额为60.5亿元。
如此多的资本注入,在王创社看来也并非件坏事。“有那么多资本投入,如果借助资本,能够真正提高电池的性价比,那么就会很快胜出。”他对记者表示,“现在传统行业都产能过剩,资本没有地方去,相对来说,新能源行业是个机会。”
也有分析人士强调有的企业投资电池行业不排除有“捞一把就走”的嫌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就表示。有些企业投资电池就是看重了补贴这块“唐僧肉”。“没有充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做产品,关注点集中到政府补贴,肯定做不好产品的。补贴一下降,企业将会面临诸多困难,而最后胜出的肯定是技术先进的。”
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人张君毅对记者表示,布局电池产业依旧是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目前电池技术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技术路径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还是存在着产能过剩的现象。电池需要“产能、正确的技术和客户多方面支撑”。
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到2020年,仅仅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高科、天津力神、亿纬锂能、智慧能源、沃特玛7家电池企业公布的电池规划就能满足278万辆电动汽车的使用。
但实际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依旧远远没有爆发。受补贴政策调整影响,2017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足全年目标的一半。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车(含新能源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9.7%和14.4%。但与年初预计的80万辆目标相比,上半年销量远不及预期,销售额不到目标的四分之一。
而到2020年,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规划是达到200万辆。有业内人士就不无担忧地表示,随着越来越多资本的投入,未来电池产业将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