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如何与时俱进?

2014-11-08 22:02:23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内部审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评价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遍布于生产、经营、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各个领域,为其查找管理中的漏洞,在识别和防范
 内部审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评价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遍布于生产、经营、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各个领域,为其查找管理中的漏洞,在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同时,做出相关的评价,并深入到企业管理中极细微的环节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次,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给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信息环境下的技术发展与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各大企业建立ERP热潮的掀起,对内部审计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审计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时无刻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
  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管理审计、工程审计无不是依靠信息化这一平台来完成,因此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进步,对内部审计技术的发展及内部审计管理的要求更加迫切和严格,下面就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技术发展与内部审计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予以探讨。
  一、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的创新化
  1、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回顾近几十年的时间里,IT从简单的数据输入系统发展到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且以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支持管理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业务系统管理逐步形成电子化、网络化的局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必然使内部审计手段向传统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并用转变。
  以财务审计为例,财务部门由过去的手工形式发展为目前的网络系统,审计工作同时面临着改革和挑战,在手工形式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以及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载,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根据需要调阅相关资料,审计线索较清晰。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其中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账簿和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在审计风险增加的同时必然对审计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2、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范围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内部审计工作已逐步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查错纠弊型审计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的转变,并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延伸,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将不断涉足新的审计领域,在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宽度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深度上的挖掘。以我们进行的公用电话效益审计为例,就是针对公用电话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的收入、成本、效益开展的专项管理及效益审计,目的在于调查和评价公用电话经营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经营风险。我们运用穿行测试、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方法,对公用电话经营、管理、投入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并完成对公用电话经营的效益、效率、效果性指标的分析。由此,内部审计范围的转变迫切需要内部审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内部审计方式的转变
  首先内部审计已经由过去单纯的事后审计逐步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补救的审计方式,因为事后审计主要履行的是查错纠弊的监督型职能,事中事前审计则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更注重履行服务职能,这样使审计的时效性增强。如哈尔滨市通信分公司为稳定竞争地区固定电话用户,提高经济效益,推出了预存话费赠送饮水机和积分赠送纯净水的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不久,内审部门即对此项活动进行立项审计,目的是通过审计调查来评价这次促销活动的合规性和效果,以此来确定此项促销活动是否继续开展。因此我们推出了中期报告,把需要注意的紧急信息和审计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管理层,在为市公司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依据的同时,还满足了竞争形势对时效性的迫切要求。
  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发挥审计的主动性、提升前瞻性、增加防范性、注重协调性,我们曾开展一系列与公司主要工作紧密相连、紧扣企业主题,不断突破、不断改革创新的审计内容。 例如为了适应公司主要经营策略,配合驻地公司内控管理的需要,我们去驻地公司进行了营销末端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以此了解目前营销末端(区域营销中心及农村支局)在人、财、物管理方面的现状,并重点关注了资金、资产的安全性;落实营销服务体制改革,为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发挥了作用。为了加强营收款的管控,分析对企业收入的影响,我们还进行的营收款管理审计,通过对账务管理中心、市区各营业分局、各县(市)分公司的营收款管理情况的审计,了解营收款管理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并提出加强营收款管理的审计建议,以此防止收入的流失,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
  通过一系列的专项审计、审计调查,我们逐步把内部审计工作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保障作用,也体现了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3、技术发展的必须性
  在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中,已将部分内部控制措施直接嵌入计算机系统,形成了“制度制约+计算机制约”的管理模式,管理控制信息化、风险管理自动化的局面初步形成。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舞弊现象的发生,也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有效问题,日益成为信息化建设中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在企业经营环境信息化和内部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必须及时适应日益高技术化、高信息化的审计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一场必然性的挑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即技术发展的必须性。
  二、信息环境下内部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内部审计从企业的经营发展入手,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推动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内部审计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地使内部审计管理达到标准化、科学化。
  1、增强内部审计的信息管理
  (1)以审计模板提升传统的审计思维,从而指导审计
  审计模板是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专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因此审计模板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审计只有财务审计,审计内容仅仅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形式是审计人员审阅被审计单位以手工形式登记的会计账簿,手工汇总的会计报表等,审计方法非常单一,技术含量较小,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和形式,应运而生的是我们审计中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模板,这是审计信息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一种重要形式。
  (2)保证审计过程的客观性、充分性,运用多种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首先,审计前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其次,审计人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力,对审计证据进行认真分析和筛选、搜集与审计事项之间有实质性联系、能最有力的支持审计发现和审计意见的审计证据,且做到审计证据的要素齐全;第三,要正确认识和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内容记录要完整;第四,要重视审计日记的编制,因为审计日记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它与审计底稿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建立审计日记工作制度是加强审计实践阶段审计管理的可靠保证。
  (3)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
  审计报告是审计项目的成果,审计意见及建议是审计成果的核心,审计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的审计结论。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审计成果不仅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强有力的审计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目标。更主要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生存、发展服务。
  因此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查错,而是要改进存在的问题,防范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整改报告的监督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而且要针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查找规章制度上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金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除了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因此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是内审工作的重要目标。
  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内审部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应该建立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充分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审计建议的前瞻性、合理性、可靠性。
  3、保证内部审计的人员素质管理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地执行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任务,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知识与技能,熟悉相关财经法规,还应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吸取各方面的营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适应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三、信息化环境下开拓内部审计新技术、新领域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化环境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审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是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内部审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既是一种技术手段,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内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提升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我们要从关系审计工作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搞上去。”因此面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局面,只有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才有生机和活力,要把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统一起来,继续加大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结合实际研究开发应用软件,深化计算机审计内容,有待于在信息系统审计、ERP系统下的效益审计、远程审计、网络审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和评价,确认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并提出问题与管理建议,促进公司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但是信息系统审计才刚起步,审计技术、审计规范、制度等都有待研究。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与审计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集团公司已开始着手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
  2、ERP环境下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监督、评价和评估,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它是近几年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新领域。
  目前,各企业纷纷使用ERP系统,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认真思考如何协调在ERP环境下进行效益审计。可以考虑在ERP规划和建设中统一企业ERP审计程序,以使审计人员可以根据ERP流程审计和评价企业各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3、网络审计
  网络审计是基于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人机结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审计。网络审计随时性、及时性较强,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减少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极大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此外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各业务之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成为必然的现实,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方法完成有关审计项目必将成为今后审计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在技术发展创新化和内审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健全化、监督制度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以此全面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