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015年工作与“十二五”发展情况

2015-12-25 14:53:2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5年以来,面对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与挑战,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突出抓好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系列重大措施、网络提速降费、互联网+
  2015年以来,面对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与挑战,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突出抓好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系列重大措施、网络提速降费、“互联网+”行动等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点工作,工业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迈出坚实一步。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耗降低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左右,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和2%左右。
 
  (一)面向全球竞争制高点启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制定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推动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有序推进编制“X”体系方案,启动建立任务落实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制造强国基础大数据平台。各地积极响应、主动对接,出台系列推进方案计划。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支持118个示范项目,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实现示范应用。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认定7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25家部重点实验室。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落地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要进展,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交付商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启动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长征五号新型运载火箭完成研制攻关,一大批国产装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上集中展示,国防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二)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
 
  我们积极研究提出建议,国务院出台了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一系列重要措施,这是本届政府以来针对工业出台政策最密集的一年。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专项行动,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100亿元。协调扩大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惠及范围,政策实施以来进口免税累计近2000亿元。推动下调工商业用电价格,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超过600亿元。扩大高端铝材、绿色建材和钢结构市场需求,支持稀土、石墨烯等重点新材料产品发展。信息通信、家电、纺织、食品、药品等行业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1-11月生产约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倍。及时推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汽车销售实现止跌回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良好,实际出资超过240亿元,带动社会投融资超过1000亿元。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动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技术改造工作在新常态下作用更加凸显,得到更大重视。推动完善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支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449个项目,中央专项建设资金投入577亿元,带动9620亿元投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新型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高技术产业增长11%。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全年淘汰炼铁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电解铝30万吨、水泥38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过剩产能15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到80%以上,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协调落实配套政策措施,集成电路、稀土、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行业兼并重组进程明显加快。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能效标准体系,重点行业、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壮大。继续抓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工作。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指导各地积极开展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建设合作示范园区,优势互补、梯度渐进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四)以融合促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突出抓智能制造,启动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支持新模式应用等93个项目,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指导组建了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突出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超过2000家,一批试点企业在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初步显现。突出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出台“互联网+”以及支持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 “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等加快融合创新。工业互联网构建基础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突出抓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加快,2506家单位取得军品科研生产许可。简化军品市场准入审查程序、军民通用标准建设、重点领域设备设施资源共享取得新突破。
 
  (五)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信息通信业发展管理力度
 
  狠抓网络提速降费,继续实施“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推动企业持续降费,取消京津冀长途漫游费,全国平均接入速率较2014年增长1.7倍,网间宽带扩容612G,截至10月底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已超过50%、39%,完成提速降费年度目标。发放了LTE-FDD牌照,4G网络覆盖全国城市。预计全年4G用户突破3.8亿。三网融合面向全国推广,IPTV用户超过4500万。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形成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促进农村宽带建设的格局。移动通信转售开放试点有序推进,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了电子商务外资股比限制。开展中欧5G领域战略合作,与国际电信联盟启动共建东非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积极搭建海峡两岸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完成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审查。基础资源、网站备案、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移动智能终端等方面管理进一步加强,电话用户实名制和打击治理“黑卡”、垃圾短信、“伪基站”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移动电话携号转网有序推进。配合相关部门处置违法违规网站4378家,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持续强化,出色完成反恐维稳、重大活动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无线电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综合实力又上新台阶,结构和质量出现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
  这五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风险挑战,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开展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行业总量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十二五”主要经济目标基本完成,前四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9%;“十二五”末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较“十一五”末分别降低25%、35%,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高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基础电信业收入规模超万亿,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
  这五年,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我们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0.8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等十大重点领域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超过2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新型显示、移动通信等取得重大突破,高铁、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卫星成体系走出国门,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业。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共享共用水平明显提升,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步入跟踪、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这五年,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我们坚持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立部之本、全系统的共同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宽带通信网络,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TD-LTE成为4G国际两大主流标准之一。重点行业信息化步入集成应用新阶段,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普及率提高23.5个百分点,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0%。互联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信息消费迅速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这五年,企业竞争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着力推动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治理结构更加科学的发展格局。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大企业不断增多,在各自领域引领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56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全球50强,4家互联网企业和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入全球10强,通信设备制造商跻身世界第一阵营。众多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活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
  这五年,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部门制带来的融合优势、产业链优势、政策协同优势进一步显现。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空前加大,产业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合作相互促进,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依法行政力度持续加大。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创新管理、狠抓落实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制造2025应时而生,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不断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已站在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