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电力市场再度启动 上一轮为何失败?

2016-08-30 17:22:5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据悉,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联合工作组已于8月23日下发关于征求《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根据《征求意见稿》安排,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与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组建方案将在今年9月份上报


这次调研我没有参加,但是结论大家都是知道的。2002年,电力体制的特点是“省为实体”,这为跨省资源的合理流动造成严重的阻碍。

东北电网供电区域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辽宁是东北的负荷中心,用电量占到50%,高于自身装机所占比例。黑龙江省、吉林省则恰恰相反。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黑龙江、吉林的富余电力应被输送至辽宁省,东北电网理应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局面。

但是在2002年1-11月,黑龙江省电力非但没有外送,反而净输入1.44亿度。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上,省间壁垒体现得更为明显:2001年蒙东地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867小时、辽宁4339小时,黑龙江4109小时、吉林3503小时,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364小时之多。

而且那时候东北还存在着调度不公的现象。由于厂网关系不清,电力公司直属的电厂获得的发电指标要高于独立电厂。此外,由于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到2003年年中才最终分拆完毕)掌握跨区送电的调度权,其直接经营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远超其他电厂。

因而,建立一个竞争的、公平的、统一的区域市场就显得十分必要。此外,在东北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还有不少有利的条件。

2002年,东北电网全区最大负荷2403万千瓦,仅为全网装机的61.7%,是当时全国几大电网中电力供需环境最为宽松的地区,供大于求有利于规避电价上涨的风险,很适合引入竞争机制。

东北电网还是我国最早形成的跨省统一电网,长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跨省主网架比较完善。此外,东北三省综合销售电价水平比较接近,有利于新电价机制的形成。

这一次调研基本确立了要在东北试点区域电力市场。2003年4月1日,供电监管部邀请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东北公司代表及国内部分从事电力市场研究的专家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东北电力市场初步框架和市场模式思路。有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东北电网网架较为薄弱,而省内电网网架相对坚实,有利于省内市场平衡。

在国务院五号文重组电力资产时,要求发电资产在各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原则上不能超过20%。但具体到东北区域下属省份,这一平衡被打破。华电集团在黑龙江省内拥有全资和控股电厂573万千瓦,占到黑龙江省总装机规模52%;大唐集团在吉林省内装机规模所占比例也超过了20%。在这样一种发电商结构下,设立以省为界的电力市场很难进行竞价。

4月1日的座谈会大家最后形成了两个共识:一是建立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利大于弊,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二是有必要起草一个《意见》,以统一各方认识明确目标,指导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工作。

2003年4月6日到12日,宋密副主席再次带队赴东北调研,组成人员主要是供电监管部和计财部同志,我也在其中。

这一次调研的重点是东北区域电力市场中涉及的市场框架模式、区域及省级电力监管机构设置等问题,同时也征求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电力集团、发电公司对区域电力市场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的一个焦点是调度问题。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