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公司纷纷退出,玩不起了?售电侧改革堪忧!
大云网讯:自电改以来,售电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争抢万亿市场。在漫漫售电之路上,从最初的盈利大丰收到至今的颗粒无收,大部分售电公司面临着生存的抉择——“不进则退”,无处安放的内心纠结挣扎,停留在“退”的边缘徘徊。
电改以来,售电公司像是坐了一场急速过山车,其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特别是受今年市场行业洗牌影响,各省各地频频出现售电公司转让、退市现象,大家因此也对售电公司的退市原因产生了疑问。
而对于退市原因,绝大多数是因电力市场自身因素,即使付出人力财力、提供各种服务,因偏差考核售电公司不但赚不到钱,还产生亏损,玩不起了,因而选择退出市场,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反观之,有些省份一些尚未开展业务的售电公司,还没有真正入场切磋就已经选择退市了,真的是谢谢参与了!据大云网sgcio.com了解到,像湖南这样的省份中也有很多没有开展业务的售电公司,但却没有一家退市的现象发生,都在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进则按兵不动,不进则退出市场。
任何一个行业进入市场都会面临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考验,那些迫于无奈退市了的售电公司究竟有何隐情呢?售电公司退市原因无非两种——自愿退市和强制退市。退市情况我们一探究竟,那让大云网sgcio.com小编跟大家娓娓道来。
全国首例售电公司退市案例:2017年4月初,安徽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公示芜湖泓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远东售电有限公司两家售电公司自愿退出电力市场。
强制要求退市第一家:2017年4月,重庆市能源局收到对重庆某售电公司的实名举报,反映该公司提交的售电公司准入材料存在从业人员不实等问题,经调查,该举报属实。至同年月底,重庆市能源局下发处理意见,建议甲公司自通知印发之日起主动退出市场。
安徽又一家售电公司退市:2017年10月30日,皖能淮北能源销售有限公司自愿退市,该售电公司是一个体量不小的且拥有相当资源的售电公司,其背后股东是淮北国安电力有限公司和淮北市公用事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均为地方国有资本。公司代理的电力用户有39家,签订电量规模达5.47亿千瓦时。从公布内容中了解到,该公司因要进行偏差考核的电量大概是两千万千瓦时,补偿金至少达上百万,偏差考核风险给该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8家售电公司“任性”的在新疆退市:2018年1月,出现了新疆8家售电公司遭退市震撼业界情况,因这8家售电公司在公示期满而没有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签订入市协议。事情原委是:2017年北京推送新疆交易中心的8个售电公司公示期满,在2017年10月-12月经交易中心连续多次电话沟通确认后,5家售电公司明确表示暂不参与新疆的交易,不办理入市手续;另有3家售电公司,交易中心始终无法与其获得联系。
一家国资背景售电公司自愿退市:2018年5月21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山东世纪航凯售电有限公司自愿退出电力市场的公告。该公司的退市原因是,由于电力用户的结构单一,售电公司受行业产业调整的影响,导致偏差电量无法控制。
这些只是典型案例,正如我们所预见的一样,退出的售电公司会越来越多。
退而民哲保身,原因自在其中:
其一,因环保、停产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签约用户生产完全停滞,合同电量无法执行;
其二,前期无底线低价抢占用户资源,扰乱市场秩序,后期实际成交电量大跌等种种原因使客户用电量出现较大偏差,售电企业承担巨额补偿金,严重干扰公司的正常运营;
其三,至于那些电力交易不活跃的省份,部分售电公司更是因缺少信心,选择退市。但广东、江苏等省份电力交易仍然火热,规模逐年扩大,价差处于稳定的区间,并未产生大量售电公司退市现象;
其四,一些不合理不规范因素导致强制退市等。
售电市场洗牌潮的来临,市场愈发冰冷。
越来越多省份的电力市场开始趋于规范,广东、江苏、辽宁、陕西、河北、福建等多个省份要求开展业务的售电公司必须缴纳履约保函,对一些公司来说这又产生了额外的资金压力。
而对于处在观望期的售电公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开展业务需更加谨慎,即使没有开展业务,售电公司虽然每年没有费用再产生,但是基本的企业年报、税务还是要做的,加上人员的配置,都需要付出人力、物力成本。在还未产生更多费用时抽身离场不失为权宜之计。
还有一些售电公司脱胎于大型能源企业,售电只是增加了其一个综合能源服务项而已,观望一段时间发现售电市场不如想象中好做,无论是出于企业自身的战略布局抑或其他原因,即使还未开展业务不需缴纳履约保函,退市也是企业自身正常的战略需求。
售电市场几家欢喜几多愁,受电力市场制约,售电市场像还差冬天一把火。像这些售电公司退市的案例及后续的一系列退市事件,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足够多的重视和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才行;电改市场有待打破垄断,还售电侧该有的生存权。
(大云网售电商学院:曹 淼)
责任编辑:仁德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