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探索与未来

2018-02-08 10:45:33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点击量: 评论 (0)
曾经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的区域电力市场,在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引发新一轮建设小高潮。
曾经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的区域电力市场,在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引发新一轮建设“小高潮”。
 
区域电力市场的构建是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推动电力工业良性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输配电价的核定和省级电力交易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全国各省级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已取得丰硕成果——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总额已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9%,市场机制的确立和规范正悄然改变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式,也为区域电力市场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省间壁垒严重阻碍着跨省资源的合理流动,构建区域电力市场更需要政府理顺合理的省间利益分配机制,确立与区域电力市场相对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统筹协调推进。矮化区域市场的作用对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的电改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省内、省间两重市场的蓬勃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为全国电力市场的建成作良好铺垫。而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过程可谓“昨天”很挣扎,“明天”很美好,但“今天”又如何?
 
 
西电东送“无心插柳”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雏形 
 
南方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桥头堡和电改排头兵。南方区域内东西部省区在经济结构和能源分布之间、用电需求和发电装机之间、用电负荷季节特性和一次能源供应自然特性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其中90%的水电装机集中在云南、广西、贵州,90%的煤炭产量在集中在贵州、云南,而75%的用电负荷和80%的国民生产总值集中在广东、广西等省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转入发展“新常态”,从需求侧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拉动用电快速增长的基础尚未形成,南方区域用电维持在5%左右的增长幅度并趋于稳定。从供应侧看,过去经济“粗放式”增长、“跑马圈地”式的开发建设“后遗症”逐步暴露,南方区域内发电装机过剩、利用小时持续下滑等问题日益突出;云南富余水电消纳在区域之间、流域之间、季节之间以及一次能源之间的市场空间被省为实体的经济壁垒所挟持,省间协调难度日益增加,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由局部性逐步向区域性蔓延,单纯依靠省内市场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
 
西电东送工程作为国家一项长期战略,通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在南方区域已建成“八交十直”的跨省区输电网络,输送能力达到4750万千瓦,南方五省区已形成了紧密联络的大网络,为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理网架基础;同时围绕西电东送形成的区域电力生产运行机制,为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西电东送协议计划已成为南方五省区政府部门在电力生产和管理协调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和决策依据。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省间电力市场化交易是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理念,在贯彻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所建立的机制和积累的经验,使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雏形”初见端倪。同时,西部省区之间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各不相同,东部省区的火电装机冗余,过多依靠火力发电有悖于经济的绿色发展理念;省际间电网的强联络等区域特性和网架优势决定了只有建立区域性的协调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满足东西部省区不同的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市场化交易成为西部省份释放消纳压力的“出口” 
 
2016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组建方案的复函》中提出,要尽快发挥交易中心平台作用,为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公共规范的交易服务,推动国家能源战略的落地和南方电力市场建设。同年3月1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2017年6月,全国首个跨省跨区月度电力交易规则——《南方区域跨区跨省月度交易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公布,明确了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在内的南方五省区内各类型跨区跨省电力交易,共设计了“月度协议计划”、“月度发电合同转让”、“月度集中竞价”、“月度富余电能增量挂牌”四个交易品种,并规范了交易组织、安全校核、交易执行以及计量、结算等各环节的工作要求。为跨省区电力市场交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以“计划+市场”的手段,最大力度消纳西南富余水电,调剂余缺。
 
“南方区域主要以西电东送为主,在政府间签订的5年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剩余空间开展市场化交易。”南方电网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云南送广东电量市场化交易方式更加多样,除了省间协商、月度增量挂牌和发电合同转让外,也推进了云南和贵州的水火发电权置换。同时,通过研判水电消纳形势,公司制定了促进云南水电消纳二十条举措,通过充分挖掘西电东送大通道空间,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使云南富余水电由2017年初预计的550亿压减到289亿,水电利用率达到88%。”
 
据了解,2017年南方区域共增送云南水电277亿千瓦时,通过市场化手段完成268亿千瓦时交易电量。其中1~5月份《规则》未公布之前,加之一季度贵州省电煤供应偏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共组织以省间政府协商方式送电124亿千瓦时,为全年完成277亿电量奠定了基础。6月份《规则》推出之后,针对汛期西部来水变化较快的形势,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除按月度组织挂牌交易、发电合同转让等交易方式,并增加多次临时交易,充分利用通道增送空间最终达成全年277亿千瓦时的增送电量。同时利用2017年西部较往年多1.5成的来水量,在机制上进行创新尝试,完成6.2亿千瓦时云贵水火置换,但由于牵扯到多方利益,虽成交量较小,但机制上的突破将成为未来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国家对云贵水火置换的机制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8年还要进一步完善水火置换交易规则,主要是置换的边界条件以及利益分配方式”南方电网公司系统部相关人员介绍,“从今年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贵州电煤供应存在很大变数,云南水电仍有大量富余,在贵州局部时段送出能力不足情况下,增送云南水电是否属于水火置换的范畴有待商榷,所以置换边界条件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明晰,来平衡各省区间以及发电企业间的利益。”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经历了因势利导和顺水推舟的过程。借助于云南水电进入汛期之后弃水矛盾的集中爆发,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成为西部省份释放消纳压力的有效“出口”,电力交易平台组织的外送和消纳成为云南省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市场运作初期,市场机制打破了“大锅饭”的传统送出方式,将电量分解到各家电厂,发电侧主体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并不高。通过近半年的市场化运行和交易机制的完善,西部发电厂已经逐步意识到市场化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动能,电价枯期倒挂等困扰南方区域市场的顽疾逐渐得到缓解。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为了进一步缓解枯期电价倒挂的情况,我们在交易机制上也作了修订,将增设‘保底消纳’的交易品种。在没有发电厂愿意摘牌,清洁能源又大量富余的情况下,通过与市场各方主体的充分沟通,最终以统一协商价格进行结算,避免清洁能源被白白浪费掉,同时在发电侧价格进一步稳固的基础上理顺丰枯期价格,体现市场规则的存在意义。”
 
 
走出对数字盲目崇拜的误区 
 
随着新一轮电改步入“深水区”,电改洪流推动着全国各省及区域电力市场不断试探和前行。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从专家学者到舆论媒体,都约定俗成地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数字对比来说话,误将发电侧“割肉”让利给高耗能企业认定为“改革红利”,将买方市场下价格形成的阶段性表现曲解为市场化交易的意义,将降价让利作为电改成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将市场主体放开程度和直接交易电量的量化数字凌驾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之上,将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和电力交易规模作为市场化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尺,这些误区既偏离了电改推进的轨迹,也有悖于电改的正确方向和初衷。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李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