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支持供电企业、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储能等源网荷储资源开展需求响应
2月14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调节,支持供电企业、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储能等源网荷储资源开展需求响应。鼓励并有序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电力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供电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保障性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送出线路等上网服务。
对于高能耗、环境污染严重等列入国家限制类、禁止发展类的企业或者生产设备的用电,供电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差别电价、限制用电或者终止供电。
详情如下: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法规体系,推动电力发展更好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省发展改革委在开展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修订《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研究形成了《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5年2月15日至2025年3月16日(30日),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附件: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2月14日
附件
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公共安全和供用电秩序,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规划、建设、生产和保护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职责分工】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力建设和保护工作的领导,将电力发展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协调、解决电力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以下简称: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规划与建设、运行和保护等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地方派出机构按照国家规定职责负责相关电力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安全、公安、林业、园林、海洋、农业、市场监督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电力建设和保护工作,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县级以上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海底电缆建设的监督和检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主管部门做好所辖区域内的电力建设和保护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做好电力建设与保护工作。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省人民政府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和电力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电力企业和其他电力设施所有人、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电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依法制止危害电力安全运行、供应与使用秩序的违法行为。
第二章 电力发展与建设
第五条【电力发展规划】省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调整全省电力发展规划,并将空间性要素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全省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并与林业、水利、给排水、铁路、公路、航道、港口、环境保护、电信、燃气、绿地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电力建设规划】市、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根据电力发展规划,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电力建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依法批准的电力相关规划,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定的制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电力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经批准的电力相关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规划需求配置、预留相应的电力设施用地、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和地下电缆通道、水底电缆(含海底电缆)、综合管廊等空间资源,并做好定点定线等落实工作。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和改变。
第七条【电力设施建设】电力生产企业、供电企业应当根据电力建设规划,负责组织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建设,逐步满足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大型发电厂和规模化储能电站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伍或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本单位生产安全。
电力设施建设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电力设施施工】新建、改建、扩建电力设施,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的要求,与周围已建其他设施保持安全距离。
因其他工程建设需要迁移、改造电力设施的,或者电力设施在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中妨碍其他设施的,有关单位经协商一致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施工。迁移、改造相关设施的费用由提出迁移、改造要求的一方承担。电力线路与铁路、公路、航道相互跨(穿)越时,除因此产生的必要工程建设改造、迁移和补偿费用外,各方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协商一致,擅自施工造成损害的,由擅自施工的单位承担责任。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需要。对可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相关行政部门应当与电力管理部门协商解决。
第九条【线路管廊】城市建成区和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具备电缆管沟、综合管廊的路段,新建线路宜优先考虑电缆形式;对已有的架空管线,应当逐步改为地下敷设或者采取隐蔽措施。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应同步配建电缆管沟或按照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同步配建综合管廊,并确保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属地政府负责电缆管沟、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供电企业负责电气部分投资建设。
第十条【优化审批】变电站建设工程以空间准入意见作为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和土地征收手续的依据,以取得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作为施工许可的依据。输变电建设工程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施工报建手续。对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工程采取消防备案。
在不改变原有管线路径、建设规模的前提下对既有管线进行更新、维护的,免于办理规划报建手续。
第十一条【电力建设补偿范围】变电站、开闭所用地需要依法征收土地的,应当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走廊(包括杆、塔基础)和地下电缆通道建设不改变土地权属,不实行土地征收,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不办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不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架空电力线路杆、塔基础占用的土地,应当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铁塔基础外露部分用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要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任务。
根据电力建设规划新建、改建、扩建架空电力线路通过规划林地时,应当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需要砍伐、清除规划林地上林木的,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电力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给予林地、林木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一次性经济补偿。
电力建设项目获得审批、核准或备案后,电力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电力设施保护范围的要求,对依法需要确定的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和电力线路保护区进行公告。在公告明示的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突击抢种的植物、抢建的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需要砍伐或者拆除的,不予补偿;公告前已有的植物、建筑物、构筑物,需要修剪、砍伐或者拆除的,电力设施建设单位应当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经济补偿的标准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电力设施建设单位未能与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就一次性经济补偿达成协议的,可向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依法征收。
第十二条【住宅配电设施建设和维护】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电力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国家和本省相关技术规范,预留公用配套电力设施用地和通道,对设置在建筑一层及一层以上楼层的供电设施安置地对应面积部分,可免计入地块容积率,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现有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未达到国家和本省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鼓励供配电设施移交供电企业负责专业运维、管理。
第三章 电力设施保护
第十三条【电力保护标志】 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在下列地点和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一)人口密集地段的架空电力线路杆塔;
(二)人员活动频繁区域的架空电力线路杆塔;
(三)车辆、自走式机械频繁通行地段的架空电力线路杆塔;
(四)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平台或者围栏;
(五)变电站、换流站、开闭所、电缆终端站围墙(栏);
(六)城镇繁华地段电力电缆沟盖板;
(七)电力设施附属的输煤、输油、输气、输灰、输水、供热、供冷、供汽的管沟(线);
(八)海底电缆、江河电缆的两岸及电缆敷设所经海域、河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电力设施及电力保护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第十四条【禁止危害电力设施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一)扰乱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等厂(站)生产和工作秩序;
(二)擅自攀爬杆塔、拉线、变压器平台等电力设施或者拆卸电力设施上的器材、部件;
(三)向电力线路、变电设施投掷物品或者射击;
(四)在变电站围墙外缘300米、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300米内放风筝、气球等,或者在变电站围墙外缘1000米、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1000米内燃放孔明灯等可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升空物体;
(五)在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内,进入距水工建筑物300米区域内捕鱼、游泳、划船及其他可能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的行为;
(六)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
(七)在杆塔、拉线上拴系牲畜、悬挂物体、攀附农作物;
(八)在杆塔内(不含杆塔与杆塔之间)或者杆塔与拉线之间修筑道路;
(九)擅自移动或者损害电力生产设施、标志物;
(十)侵入、破坏发电、输电、变电生产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或者电力交易信息系统;
(十一)在电力保护区内进行钓鱼,采摘槟榔、椰子等可能危及电力线路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行为;
(十二)堆砌、填埋、取土导致电力设施埋设深度改变,在架空电力线路下堆砌物体、抬高地面高程、增加建筑物以及构筑物高度导致安全距离不足的;
(十三)安装使用广告牌、遮阳棚等遮蔽低压线缆,影响电力设施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
(十四)禁止缠绕、悬挂电力设施,在树木上架设线缆或者使用树干作支撑物;
(十五)其他危害发电、输电、变电设施的行为。
第十五条 【植物种植和砍伐】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种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高秆植物,不得堆放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物品。
对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原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安全距离规定的高秆植物,其所有者应当在电力企业告知的期限内予以修剪或换种其他不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低矮植物;拒不修剪的,由电力企业自行修剪。
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新种植或者自然生长的高秆植物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根据涉及规划林地情况征得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规定的安全距离,以兼顾线路安全和树木正常生长为原则直接予以修剪、砍伐,或者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予以修剪、砍伐,在规划林地范围内的,需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砍伐,并不予赔偿、补偿;
(二)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可以按照规定的安全距离直接予以修剪;严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且在规划林地范围内的,需向可以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砍伐,并不予赔偿、补偿。
园林绿化管理责任人应当在每年6月底前完成对电力线路保护区内高秆植物防风加固、修剪或砍伐。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预警生效时或者生产、交通等事故发生时,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电力企业可以先行修剪、砍伐或者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处理措施,并不予赔偿、补偿,但应当自采取措施之日起3日内向高秆植物管理人报告,并自事件事故结束之日起30日内补办相关手续。
对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周边和电力线路保护区外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高秆植物,参照前款的规定处理。
涉及古树名木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保护区内施工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行为,应当报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编制完备的施工方案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进行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
(二)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进行施工;
(三)小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四)超过4.2米高度的车辆或者机械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施工单位在取得批准后,应当及时将施工方案通知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
第十七条【电力设施交叉跨越管理】任何单位和个
人从事下列行为,应当事先编制完备的施工方案,征得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并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一)其他管道与电力管道交叉通过或者在电力电缆沟内埋设其他管道;
(二)在同杆架设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传输线、安装广播喇叭或者悬挂广告牌等物体。
第十八条【用户电力设施管理】用户应当按照约定或法定的产权分界点,自行维护管理受电设施,定期进行受电设施和保护装置的检查、检修和试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并确保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用户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或者冲击电网安全运行的事件发生,危及人身和电力运行安全时,应当立即检修或者停用。
用户维护管理受电设施不当造成第三人损害,损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或导致供电企业无法向其他用户正常供电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废旧电力设施回收】从事废旧电力设施器材、废旧金属收购的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废旧电力设施器材、废旧金属收购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建立收购台账,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单位名称、住所或者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方式、住址以及废旧电力设施、废旧金属的来源、规格、数量和去向等内容。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收购台账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的电线、电缆和来源不明的铜、铝、铅等有色金属。
第四章 海底电缆保护
第二十条【海底电缆保护区划定】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备案的注册登记资料,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下列规定划定海底电缆保护区并向社会公告:
(一)沿海宽阔海域为海底电缆两侧各500米;
(二)海湾等狭窄海域为海底电缆两侧各100米;
(三)海港区内为海底电缆两侧各50米。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电力企业设置并维护海底电缆保护区和海底电缆线路等标识。
第二十一条【海底电缆信息公示】省自然资源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发布海底电缆公告。海底电缆公告包括海底电缆的名称、编号、注册号、海底电缆所有者、用途、总长度(公里)、路由起止点(经纬度)、示意图、标识等。
海上作业者在从事海上作业前,应当了解作业海区海底电缆的铺设情况。对可能损害海底电缆安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海底电缆保护禁止性行为】禁止在海底电缆保护区内从事挖砂、钻探、打桩、抛锚、拖锚、底拖捕捞、张网、养殖、海钓或者其它可能危及海底电缆安全的海上作业。
确需进入海底电缆保护区内从事海上作业的,海上作业者应当与海底电缆产权单位协商,就相关的技术处理、保护措施和损害赔偿等事项达成书面协议。
海上作业钩住海底电缆管道的,海上作业者应当立即停止作业,不得擅自将海底电缆管道拖起、拖断或者砍断,并报告所在地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海上作业者应当放弃船锚或者其他钩挂物。
第二十三条【海底电缆保护宣传及巡查】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海底电缆保护工作进行宣传。
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资源和规划、海事、渔业、海上治安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对海底电缆保护区进行定期巡航检查,制止破坏海底电缆的行为,对破坏行为依法进行惩处或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海底电缆维护】海底电缆产权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海底电缆定期复查、监视并采取保护、维修措施。
海底电缆产权单位对海底电缆进行维修、改造、拆除、废弃时,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向社会公告。
第五章 电能保护与运行
第二十五条【鼓励可再生能源生效和消纳】省人民政府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开展节约用电和保护电能的技术创新,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新电能技术的推广。
供电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保障性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送出线路等上网服务。
对于高能耗、环境污染严重等列入国家限制类、禁止发展类的企业或者生产设备的用电,供电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差别电价、限制用电或者终止供电。
第二十六条【需求侧和可中断负荷管理】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调节,支持供电企业、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储能等源网荷储资源开展需求响应。鼓励并有序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电力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电力管理部门应当推动可中断负荷资源集中利用,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抗风险能力,10千伏及以上高压供电用户应全部纳入负荷管理范围。
供电企业在双方约定并安装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后,对电力用户负荷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供电企业在执行出现超电网供电能力时,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可中断负荷。
鼓励电力用户加强电能管理,按约定开展负荷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对可中断负荷的监测控制,提升用能效率和负荷调节能力。
本条例所称可中断负荷,是指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供电企业通过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可以直接中断而不产生人身伤害和不影响用户用电设施设备安全的部分负荷。
第二十七条【电力信用体系建设】用户恶意拖欠电费、窃电或者具有其他严重危害供用电安全行为的,供电企业可向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及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用户的用电信用信息。
第二十八条【用电检查】供电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时,用户应当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用电检查证件。检查时,不得妨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发现用户有窃电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制作用电检查笔录,保存证据。必要时,可以依法采取录像、摄影、现场封存窃电装置等方式收集有关证据。
第二十九条【窃电行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窃电。禁止教唆、协助他人窃电以及传授窃电技术、方法。禁止生产、销售窃电装置。
前款所称窃电行为是指以非法使用电能为目的,采用下列手段实施的不计或者少计电量、电费的用电行为:
(一)擅自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接线;
(二)绕越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
(三)伪造或者开启法定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用电计量装置封印;
(四)故意损坏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使其失效;
(五)故意使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计量不准;
(六)使用伪造、非法充值的电费卡;
(七)安装使用特制的窃电装置;
(八)擅自调整分时电能表时段或者时钟,使其少计电费或者不计电费;
(九)私自变更变压器容量或者铭牌参数;
(十)采用其他方法窃电。
第三十条【窃电量计算】窃电量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以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一)项所列方法窃电的,按照所接设备的额定容量(千伏安)乘以窃电时间计算;
(二)以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二)项至第(十)项所列方法窃电的,所窃电量按计费电能表标定的最大额定电流值(对装有限流器的,按限流器整定电流值)所指的容量(千伏安)乘以实际使用时长计算确定;通过互感器窃电的,计算窃电量时还应当乘以相应的互感器倍率计算;
(三)以有关部门提供的合法材料记载的电量确定。
窃电时长无法查明的,窃电日数按照180日计算,生产经营用电每日按照18小时计算,其他用电每日按照12小时计算。
窃电金额按照窃电量乘以窃电时的用户应当适用的市场电价或销售目录电价计算。
第三十一条【窃电中止供电】供电企业对有窃电行为的用户,可以中止供电。但应当采取必要防范措施,避免因中止供电造成设备、财产重大损失和人身伤害,避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用电。
中止供电后,供电企业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制作书面中止供电通知书和窃电处理通知书送达对方。用户停止窃电、消除危害、交付所窃电量电费并承担不高于应补交电费三倍的违约使用电费后,供电企业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对居民用户恢复供电,对非居民用户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恢复供电。
第三十二条【电费交纳和计量】供电企业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电价或者市场电价,依据经依法检定合格的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计算电费,按期向最终用户收取或者通知用户交纳。
供电企业可以运用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实行远程抄表、在线监测。供用电双方可以协商选择先缴费后用电、先用电后缴费、划小周期抄表结算等方式缴纳电费。
供电企业定期检验、更换用电计量装置的,费用由供电企业承担,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计量装置故障、被干扰或擅自更动导致不计量或计量失准的,用户实际用电量由供电企业根据用户用电历史记录、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测装置记录或计量检定机构的鉴定意见,计算用户实际用电量,与用户做退、补电费处理。
第三十三条【持续供电义务之例外情形】供电企业在发供电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应当持续向用户供电。有下列影响供用电安全情形之一的,供电企业可以中止供电,但需提前三至七日通知用户:
(一)危害供用电安全,扰乱供用电秩序的;
(二)供电企业向其他用户接驳供电或恢复供电的;
(三)用户的用电设备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或者用户的冲击负荷、非对称负荷对电能质量产生干扰与妨碍,收到供电企业通知后拒不改正的;
(四)用户有擅自接驳受电设施用电,或不按供电企业要求拆除私增用电设备,或私自向第三方转供电等行为,收到供电企业通知后拒不改正的;
(五)用户逾期交纳违约使用电费,或发生电费差错不按规定进行退、补的;
(六)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作业可能危及电力设施,收到供电企业通知后仍不改正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供电企业可立即中止供电,对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不予补偿:
(一)因不可抗力和紧急避险需要;
(二)用户确有窃电行为并已告知的;
(三)存在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隐患;
(四)台风、火灾、水灾等灾害发生后,灾害现场总指挥根据救灾需要,作出中止电力输送、限制用电决定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四条 【用户异议处理】用户对供电企业认定的窃电行为或者中止供电有异议的,可以向电力管理部门投诉。电力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并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恢复供电的决定。用户或者供电企业对电力管理部门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五条【配合政府停电】供电企业根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书面要求,可以对从事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施断电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破坏电力设施处罚】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破坏安全警示标志,危害电力设施和建设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保护区内违法作业处罚】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未采取安全措施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作业,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交叉跨越违规作业处罚】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征得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埋设管道或者架设、安装、悬挂相关物体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回收机构违法行为处罚】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废旧电力设施器材、废旧金属的收购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没有向公安机关备案,或者没有建立收购台账或者收购台账的保存期少于2年的,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法回收电力设施处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的电线、电缆和来源不明的铜、铝、铅等有色金属的,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照)机关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四十一条【海缆保护区违法作业处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海底电缆保护区内从事危及海底电缆安全的海上作业的,由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生产销售窃电装置处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生产、销售窃电装置的,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窃电装置,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行政、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的,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授权解释】本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生效时间】本条例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雨田
-
2025第2届电力行业防灾应急管理技术大会即将召开!
2025-02-17电力行业防灾应急管理技术 -
电力什么岗位最容易被deepseek取代?
2025-02-12deepseek取代 -
2024年全国电网代理购电全貌及2025年趋势展望
2025-02-11电网代理购电
-
电力什么岗位最容易被deepseek取代?
2025-02-12deepseek取代 -
由绿证数据想到的事儿
2025-02-05绿证数据 -
南方电网2025年工作这样做
2025-01-20南方电网
-
2024年全国电网代理购电全貌及2025年趋势展望
2025-02-11电网代理购电 -
2024年1月—2025年2月全国各地电网代理购电价格一览
2025-02-11电网代理购电价格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跨省多年期市场也开了吗?
2025-02-11
-
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被监管约谈
2024-12-24四川电力交易中心 -
关于售电公司功能与定位的思考(一)
2024-08-26售电公司 -
电力中长期合约的物理执行本质是政府干预
2024-08-01电力中长期合约
-
云南电力市场之用户侧结算
2025-01-20云南电力市场 -
云南电力市场之发电企业结算
2025-01-20发电企业结算 -
350410户!云南电力市场注册电力用户数量突破35万户
2025-01-20云南电力市场注册
-
建设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 打造电力体制改革标杆
2024-08-02区域电力市场
-
隔墙难售电,表前无专线
2024-10-18隔墙难售电 -
五大关键要素 聚合视角下虚拟电厂商业模式的再探索
2024-03-05虚拟电厂商业模式 -
国家能源局回复: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 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2023-11-16电价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