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智慧跨越

2013-12-05 16:12:36 电力信息化  点击量: 评论 (0)
或许再过两年,绝大部分银行客户都不需要去营业网点办理业务了,业务受理的平台将转移到网上。如果有这样一家银行,它的客户办理任何业务都无需排队等号,而是通过网上预约,提前将个人信息、业务办理意愿在自助
实现全行一本帐
2002年,中国银行上市。随着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内部管理急需改进。于是,中国银行举办了一次科技会展,在这次科技会展上决定结合银行的管理和发展需求,制订并实施IT蓝图计划,彻底改变银行数据信息零散、不集中的状况。为此,中国银行特地请来波士顿咨询公司来设计IT蓝图的总体架构。不过,整个IT蓝图的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秦锦根回忆说:“此前我们都认为印度IT产业很发达,便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项目,并投入了100亿元资金。这在当时来看,是建国以来,国内企业在软件上资金投入最大的一笔采购项目。然而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中国银行提出的要求,对方公司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于是我们派人到印度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印度银行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也很落后。到了2008年上半年,印度那家公司依然没有拿出解决方案,于是中国银行决定依靠自己的软件中心去承担IT蓝图的建设。”
中国银行的IT蓝图在2010年底最终完成。该IT蓝图就像是连接全国各分行、支行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每一个营业网点的每一项产品和业务都需要结算,最终汇总到总行。过去要进行一次集中统计大约需要三天,而通过IT蓝图,任何数据都可以随时获取,真正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大一统。

身为软件中心总体部主管,解品是IT蓝图的执行者。在他看来,中国银行IT蓝图的建设是一个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过程。据他介绍,这项产品的技术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引入之后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再通过定制化、客户化和本地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吸收、消化。对于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来讲,IT蓝图在2009年开始进入试用投产阶段。“无论从难度还是复杂程度上来看,IT蓝图都是一个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所采用的引进-吸收-消化模式,基于中国银行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和交易量,这在国内外厂商看来都属首创。”解品说。
对于IT蓝图为中国银行带来的变化,解品感触很深。“原来中国银行每个省的分行都有各自独立的系统,无论从开发效率上还是资源使用上都造成了极大浪费。而IT蓝图建立了中国银行整个系统内的逻辑基础,实现了全行一本账。”除此之外,IT蓝图提高了银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为银行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从客户角度来看,IT蓝图投产后,中国银行在客户服务质量上有了很大提升。以前一直是围绕产品交易开展服务,相当于银行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如今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这些变化都是根本性的。”秦锦根说。
从中国银行的IT蓝图战略部署来看,利用信息科技实现数据的集中只是一项基础的技术性建设,在此之上,中国银行的管理层还提出了利用科技引领业务创新。
新技术的发展最终会改变人们的生活,IT蓝图为中国银行的业务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中国银行将着眼于制度建设、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从而打造一个智慧银行。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