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电力防雷管理新体系筑牢电网安全运行新屏障
创新技术筑牢防雷堤坝 电力设备管理杂志:防御雷电,保证电力安全,需要电力专业技术平台作支撑。目前,电力行业防雷的技术准备如何?
陈家宏:应该说,防雷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有力地提升了部分电力企业的防雷水平。在雷电监测预警方面,国网公司防雷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依托国网雷电监测预警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防雷输电技术中心、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防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网公司建立了唯一覆盖全国、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的广域雷电监测网。截止2018年6月,该系统已建设877个基站,43个子站,与美国雷电监测网(NLDN) 相比,系统探测效率由70%提升至80%,误差范围由250~500米缩小至100~500米,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实践证明,该系统在电力设计施工、生产运行、运维检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总体上看,发展不均衡,电网侧防雷技术水平和工作成效要优于发电侧,且电网侧内部输电侧防雷工作开展情况又要优于配电侧。
电力设备管理杂志:防雷管理不平衡状况,势必造成不同企业安全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在个别企业会埋藏安全隐患。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促进整个行业防雷水平的提高?
陈家宏:这就需要鼓励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技术推广应用创造条件。比如,适应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要求,建议构建全国电力行业防雷安全数据互通共享与管理平台和雷电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打造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电力行业防雷管理工作服务平台。实现防雷过程管控监督、雷电灾害评估等都能在网上操作,使电力行业所有防雷设计审查、验收竣工许可、检测资质的办理流程、进度和结果都能在各种终端APP上自动办理和查询,并让电力防雷管理机构可通过这个网信平台的后台管理,随时查看、掌握全国电力行业防雷许可业务办理情况以及电力防雷许可过程跟踪监督情况,切实保证电力防雷许可管理工作规范、透明、简便、高效。打造电力防雷专业技术力量
电力设备管理杂志:无论是加强管理,还是研发技术,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专业队伍建设,请问电力防雷方面,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吗?
陈家宏:电力防雷专业人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电力行业防雷工作专业性要求高,不同于一般行业和社会公众防雷工作,之前气象部门开展防雷管理工作多从不同行业共性问题出发,缺乏对电力行业防雷管理的专业衔接,导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工作的电力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所以,必须建立电力行业防雷管理专业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发电企业科研单位与电力企业各级电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加强对专业骨干力量的培养,不定期组织专业系统的培训,建立防雷设计审核、施工验收、装置检测的专业支撑团队。同时加大宣传,形成舆论,提高防雷的认知度,加快防雷减灾知识的普及,引起全社会共鸣。
重视二次系统防雷管理
电力设备管理杂志:电力防雷,除了制度建设管理体系构建、标准完善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肯定也有一些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很重要,但并不一定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属于工作盲区。以您的观察,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陈家宏:最近我在特别关注到一个问题,即电力二次系统防雷管理的问题。目前,国内二次系统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技术要求配备了各种防雷保护设备,大幅减少了雷击损坏二次设备事件的发生,有效的保证了电网的可靠运行。但是,由于管理标准不统一,调度主站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保护、交直流电源等设备配套的防雷器由系统集成商统一采购,品牌、型号众多,结构、样式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隐患问题:
防雷设备结构标准差异大。在运的的防雷产品多为民用产品或者多行业通用产品,须进行复杂的拆接线才能开展检测,工作效率极低、作业风险极高;多数不具备状态监测功能,难以及时发现防雷设备不正常状态;大部分防雷设备不可在线插拔,导致现场难以按标准要求开展防雷器定期检测工作。
直流防雷设备结构存缺陷。传统配置的直流电源防雷设备存在的泄漏电流会对站内绝缘监测系统造成误报警情况;同时,防雷器漏电流持续增大可能造成短路起火事故。
后备保护装置配置不规范。防雷设备没有配备专用后备保护装置,一般的空开在较大雷电流冲击情况下容易发生误跳闸,跳闸后导致后端防雷器还未失效就失去保护作用;同时防雷设备老化短路后,存在配置不合理导致的不跳闸、不动作脱离电网的情况,导致火灾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防雷设备安装工艺不规范。对线材的线径、颜色、接地线长度没有按照规范配置,导致对后期的维护工作造成困难。现有二次接地系统室外部分多数采用普通镀锌材料,存在锈蚀严重、接触不可靠的安全隐患。室内虽多采用铜排做为接地连接排,但亦存在截面积不够、接地点接触不可靠、接地工艺不规范等隐患。
防雷设备状态监测手段不足。运行的防雷设备很多不具备遥信输出功能,二次系统无法对防雷器 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导致已失效的二次防雷设备挂网运行、防雷设备已脱开被保护设备等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排除。
定期检测困难。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对安装的防雷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变电站二次安装的防雷设备没有实现在线检测,动作或者损坏及性能状态的监测必须靠人工巡视或者经验判断,不能及时知晓,无法及时定位查找,防雷设备的检修、维护带来了工作量巨大,难以有效实施。
雷电数据智能分析应用缺乏。现阶段对侵入二次电源系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数据缺少监测手段,导致系统是否有雷电侵入不可知,系统发生故障后没有实际的分析数据作为支撑,很多问题找不到关键问题点。同时得不到准确的数据和判断,防雷器参数选择和安装布局将没有准确的依据。
这一问题,是之前没有过多重视的薄弱环节,应该引起所有企业的关注。
责任编辑:售电小陈
-
《电力设备管理》杂志读者俱乐部会员招募
2018-10-16电力设备管理杂志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18-06-05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