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及应用实例简述

2018-05-14 11:53:41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小浪底高压旋喷灌浆工程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在先进施工设备的保证下,通过控制施工工艺来保证施工质量 在小浪底工程中,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构筑上游围堰防渗墙、对左岸河床心墙区砂卵石地基加固、进行主坝混凝土防渗墙。

3.2 左岸河床地基加固

在主坝左岸坡脚处,横贯心墙区有一近似垂直长约140 m的岩坎直插入河床,相邻覆盖层属第四系河流冲积物形成的砂卵石层,粒径最大140 mm,砾石成分以硅质、钙质为主,并夹有厚约6 m的粉细砂层,局部还有类似坡积物块石地层出现.此区域覆盖层沉积条件较差,密度低,不能满足心墙区的承载要求.经过多种方案比较,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对此区域基础进行加固.帷幕防渗轴线上、下游两侧边坡陡直,布置旋喷桩间距为1.5 m×1.5 m,其他区域桩间距为2.5 m×2.5 m,并按1∶1的坡度降低旋喷桩高程,最小旋喷桩高度为5 m,形成坡角为45°的地基加固区.

为检测旋喷加固地基的效果,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物探总队采用“附加质量法”及弹性波速法,对地基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原位测试.在旋喷地基加固区均匀布置检测点位12处,其中4号、5号、6号和9号点布置于旋喷桩桩位处,其余各点均布置于4个旋喷桩的中心处.1号至5号点位分别作了喷浆前后两次检测,其余各点仅作喷浆后一次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在喷浆前各点位的物性参数相近,地基承载力在342~359 kPa之间,平均值在347.6kPa;原位密度在2.246~2.292g/cm3之间,平均值为2.256 g/cm3;在旋喷灌浆加固后,桩间和桩位上各点物性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桩位点,地基承载力平均值为3 052 kPa,比加固前提高7.77倍;原位密度平均值为2.456g/cm3,比加固前提高8.87%;对于桩间点,地基承载力平均值为933kPa,比加固前提高1.68倍;原位密度平均值为

2.365g/cm3,比加固前提高4.83%.

3.3 地下工程的补救

3.3.1 “老虎嘴”处理

在混凝土防渗墙轴线靠近左岸处有一垂直高约20 m凹向岸坡约6 m的反坡,俗称“老虎嘴”,如全部挖除突出的岩石(约80 m2,承包商所提双轮铣工作效率为0.04 m2/h),需要长时间开挖且影响相邻槽孔的施工,将使处于大坝关键线路上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期施后,且增加较多投资.经多方案比较,采用对突出岩石保持原状基本不开挖,在防渗墙轴线及上、下游侧增加3排旋喷灌浆桩,形成厚约3 m的旋喷防渗墙,有效地堵住“老虎嘴”.在防渗墙底部帷幕灌浆完成后,对此段旋喷灌浆防渗墙打检查孔压水试验,透水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表明此种方案是合适、有效的。

3.3.2 防渗墙原1号槽修补

混凝土防渗墙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原1号槽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比设计高程欠浇约11 m,在处理原1号槽孔施工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多次发生塌孔,原地层已发生扰动.如果对混凝土的缺陷部位(宽2.8 m、深约11 m),采用支护边坡明挖补浇混凝土,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很可能发生塌方,给施工造成困难.受围井试验的启发,在缺陷部位的周围布置高压旋喷桩,将缺陷部位包在旋喷桩中间.在旋喷灌浆施工完成后,对槽孔缺陷部位开挖至原防渗墙顶部高程,形成了一宽2.8 m、厚1.2 m、深约10 m的槽孔,直接浇筑缺陷部位混凝土.采用这种处理方案,旋喷桩对地层起加固和防渗作用,且无地下水影响,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速度。

4 结 语

a.高压旋喷灌浆在小浪底工程中应用于构筑防渗墙、地基加固、地下工程补救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旋喷灌浆工作需要的场地小,尤其是在工期紧、施工干扰大的情况下,显示出旋喷灌浆工作不需开挖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b.旋喷灌浆使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旋喷机采用了双重管法,使用大直径的双喷嘴,在压缩空气的保护下,浆液直接喷射到地层中,浆液压力高、流量大,旋喷半径大,使旋喷灌浆工作可在较大粒径的地层中施工,同时采用较高的提升速度,加快了施工进度。

c.旋喷灌浆工作采用现场试验来确定参数和工艺,以此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在先进设备的保证下,加上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施工质量.此经验对类似工程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力交易小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