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MIS通用对象模型的Web实现

2013-11-25 09:20:20 电力信息化  点击量: 评论 (0)
摘要:为解决调度信息系统中不断的业务变更对系统结构的破坏,我们构建了面向对象的动态建模框架。本文着重论述了该框架中的核心-通用的调度MIS对象模型在WEB中的实现。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以COM规范实现数据访问
辑部分的应用程序。最常见的选择是分为三个部分:表示、业务逻辑和数据。

采用三层结构的优点在于:

1) 自治性:多层应用结构在各层次上的组件能单独更新、替换或增加、拆除。因此,系统维护更方便,代价相对低得多。通过将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系统获得了对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即当用户的需求改变时,开发人员可以迅速地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上更新业务逻辑。
2) 可靠性:多层体系结构将数据与程序、数据控制与应用逻辑分层独立管理,能更严格地控制信息访问,对权限的划分更准确、灵活、严格。能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
3) 可用性:多层体系架构的组件式系统将界面、界面发布、业务应用逻辑及数据存储分为多个层次分散管理,逻辑或物理地将它们分开,可减轻系统压力,提高整体性能。并且中间层可以采取多机并行的方式,相互备份的方式,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4) 可伸缩性:适应大规模和复杂的应用需求。采用组件技术能使复杂系统的设计变得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的伸缩性。三层或多层结构,可以将数据处理从客户端转移到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即使在用户数量很大的情况下,数据库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负载,保持系统的快速的响应速度。  
5) 可互操作性:多层系统结构和组件式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新的需求,通过在不同系统层次上调度更新的组件或新加入的组件来调整旧的系统,以适应新的与不断变化的要求。
我们采用三层体系结构,Web表现层,业务逻辑封装层,数据访问层。具体见图1:
                                                                         图1

其中,数据访问与业务逻辑层均用组件方式实现。由于选用了Window 2000系列操作系统,因此采用Microsoft的COM规范。数据表现层由ASP页面及HTC组件实现。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可根据需要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上,或是不同服务器上。

1.1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采用COM组件技术。COM最初作为Microsoft桌面系统的构件技术,主要为本地的OLE应用服务,但是随着Microsoft服务器操作系统NT和DCOM的发布,COM通过底层的远程支持使得构件技术延伸到了分布应用领域。COM规范具有语言无关、对进程透明等特性并具有可重用机制。

1.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采用组件技术COM+实现。COM+不仅继承COM、DCOM和MTS的许多特性,同时也新增了一些服务,比如负载平衡、内存数据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