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下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开发与建设

2014-10-07 14:58:49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摘 要:开发与建设校园服务平台,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校园已成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首先对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涵义及其与微信的关系、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摘 要:开发与建设校园服务平台,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校园已成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首先对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涵义及其与微信的关系、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其次,在架构校园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学生为原则,通过案例分析,论述基于微信平台的校园服务体系的应用前景,以期满足大学生在校的智慧化化校园生活,提高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微信时代 智慧校园 服务平台

 

1 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内涵
   1.1 涵义
  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是以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将校园的各项服务组成要素有效整合以实现校园人力、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该系统以微信为技术平台,通过用户的粘连性关注互动,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最终达到服务要素的智能化传输。在校园资讯传播服务、图书馆自助服务、课外餐饮娱乐服务等校园建设方面实现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的立体式服务系统,提高校园生活运行效率。
   1.2 特征
  1.2.1 互动性
  通过微信平台申请的账号将学校与学生互相联系,使人、事、物之间方便、快捷、流畅地互相联通,形成双向互通的联系系统。例如,在意见反馈方面,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向学校官方平台提出关于学校建设发展的若干建议及意见,让学校能够及时知晓学生的意见。在学生交流方面,同学们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在此相互留言,学生之间能进行交流互动,形成小型的网络社区。
  1.2.2 智能化
  依托现代网络基础设置支撑,奖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包括校园新闻、校园通知、校园资讯、学生成绩、图书馆服务、课程安排等在内的校园数据传输,使学校管理及服务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耗,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务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共享与服务。
  1.2.3 时效性
  依托现代通讯技术及手机智能终端服务系统,通过微信平台,可及时、有效地传输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学生能高效、便捷的接收学校的各项信息。
  1.2.4 多样性
  以微信为载体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分为群发文字、图片、语音 3 个类别的内容,多样化的传输形式能让学生接收各方面的信息。
 
2 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建设
   2.1 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技术构成
   2.1.1 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而,一个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是保证信息实时交互沟通的前提。硬件设施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硬件设施在物理空间上上应该确保覆盖全校园的范围,既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也要涵盖学校周边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此外,还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随着校园的开发扩大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
 2.1.2 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管理技术,在对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实施深度挖掘并形成智能决策依据方面产生了较强的优势。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大数据对获取的各类体量数据更易实现实时、快速而有效的价值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展开学习行为、生活习惯乃至思想变化方面的科学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可能和方向做判断,以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更便于学校优化教育、管理方式。大量获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原始类信息经过深度加工、整理和分析,提炼转化为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校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1.3 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就是一个可容纳大量数据信息的集合体,它的作用是为网络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抽象的、具有较大存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平台。智慧校园的云存储实现了通过数据的自动同步来维护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从数据安全、信息管理、存储等方面对校园云计算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学生的服务习惯、服务需求,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面,云计算服务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整合,总结出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为其提供全方位、多领域、跨学科的各种专业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在该平台上使用时也会向整个云计平台提供个人的使用规律、使用状况等各种有效数据和资源信息。将教育资源存储在“云平台”上,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2.1.4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条件的,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功能拓展而得到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换的平台。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它通过物联网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在物联网平台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在人员出入学校的可视化管理、图书馆自主化服务等方面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模式。
2.2 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支持平台
   2.2.1 微信公共账号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企业通过此平台都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目前注册的微信公共账户已突破百万大关,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了其API接口,任何机构都可以针对此接口开发并构建自己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实现和机构业务的无缝对接。目前,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行业应用模式,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服务模式呼之欲出。
   2.2.2 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
  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微信管理员可以把该服务账号的常用功能和想主动推送的服务做成可视化的菜单,涵盖学校学校、生活等校园服务各方面,当学生点击菜单时,系统自动返回丰富的内容信息给学生,设计成为学生学习期间的智能化服务平台。
2.3 智慧校园微信服务体系建设标准
   2.3.1 服务数据统一化
  当微信账号与校园官方后台相连接时,要保持数据的同步性,即校园微信账号和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同一数据,应该保持一致。当某个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公共数据发生了变化时,该系统应该能够实时提醒系统管理员提交更改后的数据到微信服务账号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上传更新,以保证所有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公共数据始终保持一致。
  2.3.2 服务功能开放化
  微信服务账号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动态地增加和删除服务项目。不同的时期,微信服务账号需要提供的服务项目可能并不相同,只有保证系统服务的开放性,才能满足学校随时变化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学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及时的修改服务功能,实时更新服务信息,让学生高频率、多方位的使用该微信服务系统的功能。
  2.3.3 服务范围多样化
  一是校园微信服务平台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涵盖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二是与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共享和协作,将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三是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充分增强与外界的联系互通。
  2.3.4 服务水平标准化
  构建微信智慧校园服务系统,要设立科学化的服务标准。在架构智能化的管理、服务系统时,要倡导高水平、高标准的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服务平台。同时,学校在提供各类校园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大众学生的需求,对各类信息服务的传输进行标准化的全程管控,使学生持续享受效的校园服务。
2.4 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应用案例分析
  2014年是微信发展的黄金一年,成都理工大学紧紧抓住网络化时代下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设计开发“校园百事通”官方微信,将此建设成为展示校园文化、宣传学校形象、创建智慧校园旅游、服务师生生活的公共平台。“校园百事通”微信平台由旅游通、资讯通、生活通三部分构成,使得成都理工大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智慧校园,从而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将不同的系统平台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在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和资源共享,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最终满足学生的校园生活需求。平台主要内容如下:
  其一,结合智能问答系统,形成以微信为入口,以智能问答系统为后端知识库的智能问答系统,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高,数量多,“成都理工校园百事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置“旅游通”这一类别,促使大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充利用分学校社区周边的资源,与此同时,使得周边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双向互利的效果。
  其二,开展自助查询服务模式,“成都理工大学校园百事通”设置“资讯通”这一板块,对接学校官方网站与图书馆,内容涵盖招生就业,校园资讯等内容,为在校学生提供包括基于微信的个人图书馆馆藏书目查询、图书续借和预约在内的的各项服务。
  其三,利用微信开展在线交流活动,利用微信的 SNS属性,形成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圈。通过“驴友部落”,学生可在此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形成校内学生自由交流平台。通过“留言簿”,学校可收集学生关心的问题、学生对学校的建议等信息,学校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形成学校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
 
3 结语
  目前,微信在校园管理中的使用还处在发展阶段,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校园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该服务体系的建立对学校的管理、学生的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凸显现代信息化下学校的工作效率,还能为学生的智慧化学习提供保障。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颠覆了传统校园服务管理模式的建设,为“智慧校园”的实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