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2014-07-29 22:37:57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摘 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现实影响,基于信息网络的平台,从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活需求、人生道
【摘 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现实影响,基于信息网络的平台,从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活需求、人生道德确立、网络安全防范等入手,全方位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60-0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涵盖了教学、科研、行政、学生管理、论坛、信息互动等多个方面,深入到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育管理中的各种新问题也日益显现,有的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信息系统,有的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已经成为各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而紧迫任务。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互联网的特点给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既体现在针对信息化系统本身的技术方面,主要为以窃取信息为目的的攻击行为;又可表现为对大学生行为、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如何帮助学生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是高校和教育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影响的持续作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获得的平等性,极大地限制了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可知可控。
 
互联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通信方式,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互联网传播使传统媒体影响力相对下降,对信息、舆论导向的控制力相对弱化。很多大学生在无限边界的网络中发现信息,并寻找相关的问题根源;一些社会问题通过网络的催化、放大作用也会使部分学生更加偏激,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形态的走向,极易导致大学生行动上的偏差或激化;高校内部事务也容易被学生知晓,稍有不合理则反响较大,形成校生对立情绪。这些情况容易使一些局部性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性化的问题社会化。由于大学生获得信息更加及时,使得高校对学生的行为、思想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把握,对部分突发事件也无法预知。
 
(二)解读传输信息的平等性,极易造成对大学生的信息误传和信息“滥用”。
 
信息时代,网络为各种言行提供了自由、平等的空间。在各大网络的公共论坛、社区、博客等栏目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帖子。大到对国家大事的评论,小到对某个人、某件事情的评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发表信息的个人不需要公布其身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具有偶然性,也不必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这些都为高校大学生滥用信息发布权提供了机会。另外,大学生解读信息的不准确也会使其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产生不认同。正是由于他们现处于一个容易冲动的年纪,稍有不顺,就会产生不满、厌倦的情绪。与以往不同,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的瞬间无限传播作用,直接将他们的某种不满情绪传递给较多的人。一旦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将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在网上加以蓄意煽动或恶意炒作,散布一些攻击性、煽动性和颠覆性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多样化,加之对某些专题的理解缺乏正确的指导,使部分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权威性产生怀疑,甚至对大学生群体,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网络便利性极易产生“群落”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社会生活的正常交流。
 
网络的无区域性,加之大学生的群居性,使得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这一趋势仍将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用到社会人们沟通彼此的重要平台。主要体现在:一是意见交换。与观点相同的人进行更多的交流;二是消遣与娱乐。与兴趣爱好相同的人适时交流;三是网上交往。在网上交流所见、所感、所悟,成为虚拟世界的“知心朋友”、“亲密朋友”。于是,随着即时通信成为人们沟通和重要工具,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逐渐形成一些针对某一主题的“圈子”,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QQ族、网上奴隶、车友会等群体化活动。
 
(四)网络的虚拟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影响着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健康形成。
 
网络改变了现实中的许多模式、程序与规则。在网络中可以不以真实身份发表言论,既不用接触真实的人,也不用担心对方的喜怒。在网络中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也会试图隐藏或者伪装某种东西,做出现实社会里根本不可能做的事,说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说出的话。网络的虚拟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给大家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但缺乏真实情景中的情感流露和人格感染,时间长了,就会使使用者产生孤独感,也使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而这种规则如果带到现实生活中,会对人际交往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更加疏远,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简单、偏激,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加简一、情绪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种种影响与冲击,一方面要求高校应做好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管理流程的适度透明、信息内容的监控、舆论的引导等方面做好规范化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精神文明,并将其纳入德育教育体系中,增加网络文明的教育要求,学会利用网络中的正面或负面的事件,正确引向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实现在思想理念、意识形态等方面为他们把关定向。
 
(一)重视信息化网络环境积极教育功能的挖掘。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化平台,已成为现代资讯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使各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各种文化的共享。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互联网具有许多难以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信息源、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的紧密结合,且受众具有更好的选择自主性,这都为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契机。当前,很多高校积极利用校园网络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理想、信念、道德、文化等教育内容放到校园网络平台上,在这个新型的宣传阵地上,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共享、兼容等优势,提供了更广泛的内容,便于大学生互动,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接受,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他们关注的诸多热点、难点等问题,将其思想统一社会主流意识之中。
 
(二)发挥信息化网络对学生社会意识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让高校教师、学生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师可以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及信息;学生可以看到、听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及时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提高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野的开阔也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效率、创新、服务、竞争、民主、法治等现代化观念较原来更容易被了解,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教育水平。信息化平台的推广与应用,还有助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对涉及学生各种管理活动,网络都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监督权,有助于高校管理方式的改进。
 
(三)发挥信息化网络满足学生正常生活需求的作用。
 
电子邮件使学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降低了联系成本;利用互联网,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全世界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料,跨越区域边界;网上购物、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和音乐下载等娱乐应用也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便利的休闲方式。很多高校在满足业务办理、信息交流的前提下,建设了多媒体库、课件库、校内论坛等主题,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娱乐、交流的空间,给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展示才华甚至宜泄情绪的机会。
 
(四)加强信息化网络对学生人生观道德教育的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阶段。网络环境下如何在让大学生使用处理和解读信息的同时,提高其辨别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需要改善内部的管理方式,又需要在意识上做好大学生的引导工作。要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精神文明的建设,自觉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增强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避免沉迷于网络的情况发生。
 
(五)注重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和管理。
 
改进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保障。目前,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应用较多,对安全方面的投入较少。为此,一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防止来自内外部的攻击,提高自身的安全;二是要教育在校大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由专业人员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施保护。
 
参考文献
 
[1] 邵秀耘,浅析网络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 张润梅,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