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

2014-07-20 10:36:42 电化教育研究  点击量: 评论 (0)
作者:汪基德[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过程,而信息化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
确的数据支持,初步实现各业务系统由“单个应用”向“数据互通”转变,提高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用教育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部门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核心的职能转变。
 
5.以需求为导向,调整教育技术学专业定位,培养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所需的不同人才
 
目前恰逢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有人建议将“教育技术学”专业改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可授教育学、理学、工学学位),也有人建议将其修改为“信息化教育”专业(可授予教育学、理学或艺术学学位)或其他名称,还有人不同意修改,保留原来的专业名称。修改有修改的理由,不修改有不修改的理由,修改成“甲”有理由,修改成“乙”也有理由。我们认为:不要在简单的修改与不修改或者修改成什么名称上做文章,我们要深入分析之所以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笔者认为,之所以在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名称与培养目标上长期存在争议,除了研究者个人的学科背景、所在单位培养人才的历史沿革等不同外,还因为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存在差异,也需要不同的人才。这些不同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不同需要。由于处于社会不同时期,教育信息化也处于不同阶段,即使是同一时期,由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程度也不同,这样,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自然存在差异。我们不妨放宽思路,不一定非要改成统一的名字,而是分析这种名称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合理性,如果科学合理,反映了社会需求,就把它保留下来。社会需要三个方面的人,就可以有三个名字,或者说三个专业:信息化教育学,授教育学学位;教育信息技术,授工学学位;教育影视传播,授艺术学学位。这也正说明教育技术学需要升为一级学科,这个一级学科下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可以设三个专业,这样,专业名称争议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6.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改革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之一,它本身不是目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环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起步、初步应用到融合与创新的转变,实现由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信息化教育就是要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环境当中,轻松自如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达到深度融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与学生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信息技术也会深刻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打破时空的局限;信息技术也会促进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一批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束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