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

2014-07-20 10:32:25 电化教育研究   点击量: 评论 (0)
作者:周红春[摘 要]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信息化教育,即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创新。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建设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前瞻部署、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教育信息
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需要。
 
2.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发展为目标”。在创设不同的环境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与学,有效变革传统教学的方式与模式。信息化教育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加工、自主探究等能力,使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通过开展信息化教育中的学生研究,如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化档案评估中学习者反思行为等,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要注重和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培养,经常组织他们出去参观学习、进修,不断摄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给他们提供晋升职称的机会和条件,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以便留住人才。
 
4. 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育信息化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它主要的是技术管理和协调管理,所以管理机构的正确定位十分重要。尽管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已逐步被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所认识,因为教育信息化涉及资源配置、跨部门的业务沟通和整合,因此,目前要全面推动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整体教育变革,依然面临决策和管理层的巨大障碍。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经费投入保障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推动高校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信息化是“烧钱”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保障,因此需建立长效投入机制。资金的投入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保障。
 
(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要做到合理配置资源、跨部门沟通和整合,因此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应用,从目标、动力、发展模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解决技术对教育、教育对技术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
 
(三)与教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深化信息化教学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仅靠教育技术中心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强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