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杂志:国网电科院的智能新布局

2013-10-30 09:38:48 EP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能源》杂志刊发文章《国网电科院智能新布局》,全文如下: 在1000多家改制的科研院所中,国网电科院脱颖而出,成为院所转企的典范。如今,国网电科院又开始加速在智能电网和新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能源》杂志刊发文章《国网电科院智能新布局》,全文如下:

      

       在1000多家改制的科研院所中,国网电科院脱颖而出,成为院所转企的典范。如今,国网电科院又开始加速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10月的南京,艳阳高照,掩映在树荫中的南瑞路8号显得格外安静,这里就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称“国网电科院”)。     

       作为我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领军企业,国网电科院在“十一五”期间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均超百亿元,增长4倍以上。“根据规划,今年国网电科院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60亿元,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变成400亿-500亿元。”国网电科院院长肖世杰说。

       对于一个科研院所在发展过程中爆发出的加速度,在惊叹之余,我们对产生加速度的动能,更充满探寻的兴致。

       院转企的典范

       199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科研院所转企的工作后,先后有1300多家研究院完成了企业化转制。经过10多年的大浪淘沙,仅有国网电科院在内的少数院所实现了成功蜕变,绝大多数企业仍在苦苦探索。

       与大部分央企科研院所的经历一样,国网电科院同我国的电力工业一同起步,共同经历了改革大潮的洗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试水市场,9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运行绩效最好的科研院所之一。1999年,当国务院提出科研院所转企时,该院创建的“南瑞”品牌开始了打造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金字招牌”的起步。

       2008年,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和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重组整合成为国网电科院,当时的年产值不到30亿元。三年过后,这个新实体的产值突破130亿元,研究领域实现从发电侧到用电侧的全覆盖,产业领域则形成了二次设备产业为主体、中低压一次设备和新兴产业为两翼的布局,在科研产业紧密结合的道路上,行走得愈发稳健。

       转企本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国网电科院何以一路突飞猛进?

       在国内,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一直困扰着产业的发展,其问题的关键是科研与市场相脱节。幸运的是,国网电科院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科技产业兴旺有两个关键——顶天(占据技术制高点),立地(真正面向市场)。国网电科院科技部主任朱晓东告诉记者:“在科技攻关和产业拓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以面向行业发展重点领域、面向生产一线、面向世界电力科技前沿为指南的‘三个面向’的发展思路。”由于既重视市场对科研的牵引力,又充分发挥科研对市场的驱动力,国网电科院在中国电力工业的沃土中掘得真金:在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领域、调度自动化领域牢牢占据龙头地位,并依托电力测控技术这一核心优势,逐步将产业范围拓展到水利、轨道交通等工业自动化领域。

       2008年重组整合后,国网电科院进一步实施企业战略转型,推进科研开发方式由应用型和试验型科研向核心技术研发的转变。为此,国网电科院进行了学科产业整合,建立和完善了三级研发体系。第一级为院级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引导性、共性技术和重大跨专业课题的研究开发;第二级为8个研究所,主要开展战略性、关键性、系统性的技术研究;第三级为产业公司的研发中心,围绕“成熟度、稳定性、集成性、可制造、系列化、标准化”的要求开展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工作。这种交互式科研运行模式,在激发员工创新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级创新体系确立后,很快就显示了威力。“去年国网电科院新增专利授权331项,超过了两院重组整合前30多年的总和。”院长肖世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科研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国网电科院提出了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并着手建立研发、生产、营销、基建、服务五大体系。为了进一步拓宽科研与产业对接的快速通道,大研发体系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实施“大研发”体系后,公司将会建立一个共性技术和产品公共模块库。新项目的60—70%的技术可以从共享库中直接抓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每个新项目都要各搞一套从头开始,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

       一天一座智能变电站

       对国网电科院这家以电力自动化为主的技术类企业而言,在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网电科院在智能电网核心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制造方面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电南瑞是国网电科院旗下的上市公司,也是国网电科院转企成功的代表作。它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轨道交通及电气保护自动化的研究工作,行业的发展为它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进入到一个全面推广的阶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将建成智能变电站6100多座,其中新建5100多座,改造建设1000多座。根据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测算,接下来几乎每天都要参与一座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国电南瑞研发中心负责人黄国方给记者算了这笔帐。

       如果还沿用过去的现场调试方式,一天一座智能变电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变电站的调试工作从现场调试转变为在工厂完成系统级调试和测试,就大大提高了工程完成效率。

       变电站电磁环境复杂,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数据错误或丢失,给变电站稳定运行带来隐患。如何在变电站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保证设备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摆在我国电网建设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国网电科院面向智能变电站应用的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解决了通用以太网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应用的适应性问题。包括智能监控系统、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高级应用、全光纤电子式互感器等在内的多类核心产品相继研制成功,使智能变电站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如今,国电南瑞已经能够提供从35千伏的低压变电站到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成套解决方案。

       其中,2011年初国电南瑞参与建设并投运的洛川750KV智能变电站,共计节省电能损耗7%,节约土地30多亩,可谓开启了我国变电站建设的绿色低碳之门。

       智能变电站属于智能电网的“神经节点”。根据国网电科院研究中心负责人杨胜春的介绍,我国的智能电网研究已经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别是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现代大电网运行控制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院长肖世杰认为,智能电网建设在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既为我国开展相关原创性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抢占电工电器制造领域技术制高点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也为我国抢占未来节能环保、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提出了挑战。“我们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占领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制高点。”肖世杰说。

       电网专家指出,未来我国的智能电网需要在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电网本身,二是技术的应用。电网技术的突破包括为了应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大量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介入、储能和微网的不断发展对电网造成的冲击等。如何让电网具备 “主动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成为摆在国网电科院面前未来的探索的方向。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另一个新兴组成部分,实现智能电网的互动化,充、换电站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智能充换电网络运营模式。因为换电站在电池充电时,可以控制充电的时间,这将避免非职业人员在充电时对电网造成的较大冲击。不仅能让汽车车主在换电池时感到便捷,又能保证充电过程对电网的影响最小。

       眼下,在国网电科院智能用电检测中心的实验室里,电动汽车充、换电的优化试验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发力新能源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的迅猛发展,也给国网电科院带来了新的机遇。

       “昨天,一批合同额过亿的风电控制装备刚刚被运往现场。”在位于南京浦口区的一处仓库里,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控制分公司总经理邵宜祥兴奋地告诉记者。

       电控分公司作为国电南瑞的分公司之一,最初主要专注于发电机励磁系统产品,并且在该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列。面对国内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电控分公司在保持励磁系统产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介入新能源行业,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控、变流器、变浆等一系列风电控制系统产品。

       “市场容量的扩大对南瑞来说就是一个机遇,但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目前,我们研发的风电控制系统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水平得到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邵宜祥向记者表示。

       今天,能源供给第一位的因素不再是资源,而是技术。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市场竞争激烈,控制系统以进口为主,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国电南瑞电控研发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控制系统已经开始批量供货,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优势技术也成为国网电科院在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一领域披荆斩棘的“利器” 。2010年,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和 “金太阳示范工程”远程数据中心(光伏发电数据中心)在国网电科院建成。这为开展太阳能试验、研检测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测试环境和丰富的光伏电站数据资源。

       国网电科院旗下的南瑞智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告诉记者:“下半年EPC总承包的合肥光伏项目是国家金太阳第一批示范工程中装机容量最大项目。”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网电科院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还同时进行光伏发电多电压等级、多落点并网技术的研究。“目前我们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地开展光伏发电功率预报及风光联合预测关键技术研究,9月份甘肃电网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已经开始了试运行。” 国网电科院清洁能源所一位技术负责人说。

       系统投运带来的意义将远远大于其本身。光伏预测系统将有助于电网调度部门统筹安排常规电源和光伏发电的协调配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将提高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接纳能力,降低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和运行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走出去拓展空间

       尽管国内市场空间巨大,但对国网电科院来说,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

       “今年,国网电科院的国际合同额虽然在整个产业规模里比例并不高,但是它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国网电科院国际合作部主任黄福祥说,“只有真正打进国外市场才能体现‘南瑞’品牌蕴涵的更大价值。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团,走出国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我们在国内已经做的很大,技术也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如果不走出去,就容易形成夜郎自大的心态。而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电网自动化产业板块在产品和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特点和要求各不相同,通过国际市场的考验可以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

       国网电科院旗下产业公司的很多技术成果已经走出国门,向海外市场拓展。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水电厂监控自动化、大坝安全监测等技术与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多个软件产品相继在苏丹国调、菲律宾国调等一批海外工程投入使用。据王伟透露,今年南瑞智源刚签约的德国明斯特屋顶光伏项目成功打开了欧洲市场,这虽然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为今后新能源产业大步走出去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国网电科院走出国门的道路也并非一番坦途。除了体制上的限制外,“与国际企业相比,我们在工艺及工艺设计创新能力方面还是有差距的。”黄福祥坦言道。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人才、品牌、渠道、标准建设,找出差距,努力改进和提高,并通过技术合作、产业联盟等形式积极拓宽海外市场,加大对软件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的力度,提高技术和产品出口的水平和含金量。”谈到未来,黄福祥信心满满。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