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机遇与挑战并存 建设初现雏形

2013-10-22 10:02:50 英大网  点击量: 评论 (0)
目前政策缺失对微电网发展影响很大。微电网发展还缺乏相关适用的法规,比如关于个人和家庭发电许可问题的法规。另外微电网售电的分时电价等激励政策也尚未出台。 又是一年夏来到,汹涌的用电高峰也如
       目前政策缺失对微电网发展影响很大。微电网发展还缺乏相关适用的法规,比如关于个人和家庭发电许可问题的法规。另外微电网售电的分时电价等激励政策也尚未出台。 
       又是一年夏来到,汹涌的用电高峰也如影随形。每逢此时,许多城市的用电负荷令电力系统不堪重负。由于大电网不存在能灵活跟踪电力负荷的变化,可能存在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隐患。而分布式发电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会使配电线路上的负荷潮流变化较大,增加了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电力消费的高速增长,电网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微电网强调提高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接纳能力,通过和电网友好互动,减少电网压力,有利于电网接纳。”近日,中国电科院配电所专家侯义明在2013年第八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其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微电网提高了电力系统面临突发灾难时的抗灾能力,有助于电网灾变时对重要负荷持续供电。大电网中超大型电站与微电网中分散微型电站的结合,可以减少电力输送距离、降低输电线路的投资和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安全、经济。
       另外微电网通过有效协调控制,减少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大电网产生的各种扰动,使分布式电源并网所产生的负面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可大大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有效运行时间及效率,有助于电网节能降损。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 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了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网示范工程的目标, 尽管总规模不大,但意义深远。国家电网公司的微电网试点工程已经开始让这项代表未来能源转型方向的新技术为众多客户服务。
     “截至去年8月,国内已开展的微电网试点项目有16个。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12个微电网项目试点,6个已经建成,6个在建。在16个试点项目之中,11个装机容量在1兆瓦以下,4个在5兆瓦以下,都配备了储能系统。”侯义明表示。
        在标准建设方面,国内部分微电网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启动。目前,中国电科院微电网研究室牵头制定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用户侧电源接入电网技术标准》2项国际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测试技术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等5项电力行业标准,《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等8项企业标准。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技术协议的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中。从2010年起,商业性微电网的工程标准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侯义明认为这将在未来五年内推动微电网技术成本下降,使微电网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得到快速增长,他预计这一增长态势将一直延续到2017年以后。
       随着全球新技术的出现,即插即用元件的快速增加,控制系统在一些试点项目和商业项目中得到论证,人们对微网的认识和信心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对可再生能源需求迫切,微电网能有效解决制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瓶颈,同时光伏和风电价格下降也为微电网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已启动了973计划“分布式供能系统”,科技部也将微电网示范研究列入“十二五”的863计划。侯义明表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而目前中国还有400多个小岛依靠柴油等能源供电,这些地区的电价非常高,因此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规模与国内的应用需求仍相距甚远,微电网建设前景广阔。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微电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与欧洲、美国及日本等研究团队相比,我国在研究力量和取得成果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专业人士认为,根据微电网的特殊需求,需要研究使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一些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而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电力电子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水平不高。此外微电网孤网运行要求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容量配置越大,效果越好,但储能系统建设投资成本也越高,这就需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目前政策缺失对微电网发展影响也很大。微电网发展还缺乏相关适用的法规,比如关于个人和家庭发电许可问题的法规。另外微电网售电的分时电价等激励政策也尚未出台。同时,微电网标准制定虽初见雏形,但微电网技术运行、规划设计、接入等还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侯义明表示,未来微电网要取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不断激励。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