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成就报告

2017-11-04 11:41:10 能源研究俱乐部   点击量: 评论 (0)
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体制改革更向新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国能源改革发展的关键五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指引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低。随着低能耗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更加优化,消费弹性系数明显降低。官方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21,而2012年该数据为0.49,显然有大幅降低。从多年情况看,我国2013~2016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29,比2005~2012年降低0.13。2005~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7.3%,其中2013~2016年同比分别降低3.7%、4.8%、5.6%、5.0%。
 
四 能源体制改革再掀高潮,电改试点遍地花开,油气改革蓝图绘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体制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先后完成了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两个顶层设计文件的研制、发布。各项改革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正朝既定的改革方向前行。
 
电力体制改革迎来新的春天。2015年3月,电改9号文作为顶层设计文件出炉,重启了一度沉寂的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并让改革工作在两年内全面铺开。截至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格局,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日益提高,极大释放了电力体制改革红利。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已覆盖除西藏外的所有省级电网和华北区域电网,综合电改试点达到22个,售电侧改革试点达到10个,首批106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已公布,除海南外均已组建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输配电价改革后,平均输配电价比现行购销价差减少1分/千瓦时,核减32个省级电网准许收入约480亿元。
 
市场化交易电量不断扩大,促进用电成本下降。去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为用户节约电费超过573亿元;电力行业共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000多亿元。官方预计,今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达到2万亿千瓦时,占电网销售电量的比重达到35%,全年降低用电成本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执行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平均降价4.7分/千瓦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约230亿元。
 
油气体制改革绘就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后,将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化方向,推进8项重点改革任务,即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完善油气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深化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改革油气产品定价机制、深化国有油气企业改革、完善油气储备体系、建立健全油气安全环保体系。
 
事实上,油气领域的部分改革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在持续推动。比如,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断完善,2013年缩短调价周期,2016年引入“地板价”机制;油气勘查引入市场化机制,新疆2015年首次公开出让4个油气勘查区;原油进口权、进口原油使用权逐步放开,惠及更多企业。今年9月,则进行了首次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
 
五 行业管理进行新探索,“简政放权”深度推进,规划引领更加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机构的探索持续不断。此前,多围绕专业管理还是综合管理进行调整。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电监会后,能源管理又面临政监分离还是政监合一的问题。2013年,按照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炉。根据方案,整合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组建新的国家能源局,从而形成“国家层面政监合一、地方层面政监分离”的格局,开启了我国能源管理新模式。
 
能源管理新机制初步完善。自重新组建以来,国家能源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简政放权,取消、下放的能源行政审批事项达到64%,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能源管理从原来的以行政计划和项目审批为主,向更加注重发挥能源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的引领作用转变,向更加重视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初步探索建立了规划、政策、规则、监管“四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新机制。
 
能源战略、规划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16年底,作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出炉。这是我国首个能源系统综合性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我国首次对外发布国家能源战略。在此前后,由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组成的“1+14”系列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陆续面世,打造了近年来最为完整的能源规划体系,立体式、多层次实现了综合性与专业性、中期性与长期性、全局性与地区性相结合。
 
六 能源惠民力度加强,普遍服务水平再提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大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和动力电全覆盖、加大能源扶贫工作力度,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社会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解决我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截至2012年底,全国还有273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偏远地区。国家能源局审时度势,于2013年正式启动《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至2015年底,随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全国如期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目标。
 
电网改造升级,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提升。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当年通过实施全国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总投资约1900亿元,惠及8.5万个小城镇和中心村,覆盖2.1亿亩农田。“十三五”期间,该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超7000亿元。今年9月27日,国家电网宣布提前3个月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累计投资1423.6亿元。
 
光伏扶贫工程,更好释放“阳光红利”。光伏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2014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并随后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光伏扶贫下达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受益贫困人口766万人。根据测算,发电容量3~5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给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三四千元。到2020年,全国规划实现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
 
七 技术革命持续推进,能源科技水平又上新台阶,竞争力得以提升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多项能源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取得突破。
 
能源科技战略引领更加到位。2016年,我国相继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能源科技中长期15大创新方向、150项创新行动和能源装备15个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等方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能源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
 
能源技术和示范工程获新进展。煤、电、油、气、新能源各方面均有技术突破和重大工程示范。燃煤发电二次再热技术取得突破,华能莱芜电厂两台百万机组设计煤耗低至256.16克/千瓦时(发电效率达到47.95%)。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开建,福清、防城港将各建两台机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为全球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一次性投资建设最大化工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孕育突破,在南海连续试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单机100万千瓦水轮机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等一批重大核心装备实现自主研发制造,特高压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上路。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