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昆:内陆核电建设环境影响风险不大
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向社会发布了《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估》课题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我国的核电安全标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标准一致,内陆核电厂与沿海核电厂安全标准一致,在放射性液态流出物
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向社会发布了《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估》课题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我国的核电安全标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标准一致,内陆核电厂与沿海核电厂安全标准一致,在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方面,内陆厂址更严格。我国内陆核电厂的水、气等排放达到国际高标准要求,对环境造成辐射影响的增加量远低于环境本底的辐射水平(天然存在的辐射),不会影响环境和公众健康。
我国对内陆核电建设一直持科学审慎的态度。2008年以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就开始了内陆核电建设有关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组织50余位专家,历时一年开展了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估,涉及内陆核电厂选址、用水、散热、辐射影响、严重事故后的环境风险和缓解措施等。那么,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如何?建造核电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在建造内陆核电厂方面有哪些借鉴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
目前能够稳定发展的能源就是核电
中国经济导报: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核电的发展现状。
赵成昆: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可能达到52~55亿吨标煤。其次,由于我国核电市场不足,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煤为主,所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2009年胡锦涛在国际气候峰会上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目前的能源现状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尽管国家这几年在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但是水电规模有一定的限制,太阳能和风电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技术问题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形成稳定规模,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我认为目前能够稳定发展的是核电,核电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发展五六十年,即使发生过几次大的核事故,但是到现在为止,哪怕是福岛核电事故以后,人们并没有放弃核电。
比如日本政府最近提出4个核电厂达到安全整改的要求以后,将陆续投入发电,他们面对这么多现实的问题,并没有放弃核电。所以在中国的能源政策里,应把核电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一种现代能源。特别是本世纪初,我国核电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公布了核电规划,2020年要达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这就需要核电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事实上核电也是有能力做出这方面的贡献。
中国经济导报:我国在启动内陆核电厂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赵成昆:由于福岛事故,公众对核电的安全产生了质疑,所以已经刚刚起步的内陆核电受到了冲击且全面停止。我们认为中国核电首先在沿海发展是因为沿海的经济发展最快,电力需求最旺盛,核电的厂址应尽量靠近电力负荷中心。我国很多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很快,对能源的需求同样迫切,但是这些省份要么缺乏能源,要么能源结构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发展核电。所以从2008年开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就开始研究内陆核电。在这个过程中,内陆核电到底会面临哪些问题,如国家的政策法规、技术的选择、对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亟待解决。
有关政府部门和公众十分关注内陆核电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福岛事故以后。我国内陆核电厂一般选择建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专家统计,在长江流域,大约占有我国1/3的人口和GDP,所以内陆建核电厂要保证电厂的安全,特别是水资源、水环境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核电厂正常运行的问题,如核电厂废气、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管国家规定,离排放口下游1公里的地方就必须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是几十年的运行会不会有所积累呢。第二个关注点是,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对电场周围公众的安全,对周围水资源的安全会有多大的影响,常规的用水是否会与农业或者其他行业“争”水,对局部的气候是否带来后果等等。
公众对于核电的理解和支持是启动内陆核电建设的重要方面,基于这一点,中国核能协会组织了来自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及清华大学的50多位专家进行了关于内陆核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估,希望通过研究回答关注的这些问题。
内陆核电厂不会给环境带来影响
中国经济导报:在专家进行研究评估过程中,主要侧重哪些方面?
赵成昆:专家在进行研究评估过程中,首先是目前技术上或者公众关注的主要方面,比如国家对于内陆核电厂的管控政策;这种政策跟沿海有什么区别;内陆核电厂建造会不会给常规环境带来影响。其次是如何来加强公众在核方面的宣传和参与,建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因为核电厂的建设对当今的社会来讲,没有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难的。
由于我国现有的核电厂都是沿海核电厂,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美国65个内陆机组和法国40多个内陆机组的环境问题,包括美国环境部、美国核管会发布的大量报告。我们想通过研究,能够比较客观地得到一些结论。
中国经济导报:内陆核电厂的建设是否会给环境带来影响?
赵成昆: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尽量避开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内陆核电厂正常运行的环境辐射影响,处在辐射本底范围以内。目前我国由于种种因素,与核电厂运行无关的本底放射性水平大约3毫西弗,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而已。一个内陆核电厂运行所接受的剂量只有天然本底水平的百分之几,对于公众来讲,应该说是很安全的。
同时,内陆核电厂下游水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所关心的重点。以美国为例,美国有20个内陆核电厂,下游设有公共饮用水取水点,游泳及其他人为活动地点,通过对美国多年的分析表明,下游饮用水中并未发现与核电厂运行有关的伽马核素,饮用水满足国际饮用水的标准。
我国核电厂废弃物的排放实行双控制,一是排放总量控制,二是排放浓度控制。国外一般实行的是总量控制,我们是在总量控制的同时,还有浓度控制,以保证环境安全。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
中国经济导报:当初国外在建设这些内陆核电厂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服公众的,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赵成昆:首先对国外来讲,内陆跟沿海没有太大的管理差别,安全标准相同,我们国家也是一样。只不过沿海核电厂放射性低放废液通过处理达标后可以排到海里面,内陆就需要排到河流或湖泊,我国内陆核电厂的排放标准为每升100Bq,比沿海低一个量级,采用更加严格的标准,离排放口下游1公里处达到1Bq/升,完全满足饮用水安全的要求。核电厂排放口的设计一般都远离饮用水的取水点,以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我前面谈到的,我国的标准和国外是一样的,甚至有的地方更加严格一些。一些西方国家,他们有很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向公众发布电厂运行报告,比如排放物的数量,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还有核电厂在运行过程当中发生的事件等,取得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另外,对一个新建核电厂在立项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公众参与制度。这个制度保证公众对核电厂安全以及核电厂周围环境状况的了解。我国目前正在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形成和谐的核电建设环境。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发展内陆核电项目,您有什么建议?
赵成昆:我们有两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十二五”期间容许拟建的内陆核电厂项目继续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开工准备,并开始内陆核电项目的审批工作,特别是具备条件的项目。第二条建议是做好内陆核电安全性的宣传,提高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信息公开透明度和建立比较规范的公众参与制度,取得公众对内陆建设核电厂的理解和支持。
我国对内陆核电建设一直持科学审慎的态度。2008年以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就开始了内陆核电建设有关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组织50余位专家,历时一年开展了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估,涉及内陆核电厂选址、用水、散热、辐射影响、严重事故后的环境风险和缓解措施等。那么,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如何?建造核电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在建造内陆核电厂方面有哪些借鉴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
目前能够稳定发展的能源就是核电
中国经济导报: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核电的发展现状。
赵成昆: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可能达到52~55亿吨标煤。其次,由于我国核电市场不足,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煤为主,所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2009年胡锦涛在国际气候峰会上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目前的能源现状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尽管国家这几年在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但是水电规模有一定的限制,太阳能和风电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技术问题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形成稳定规模,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我认为目前能够稳定发展的是核电,核电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发展五六十年,即使发生过几次大的核事故,但是到现在为止,哪怕是福岛核电事故以后,人们并没有放弃核电。
比如日本政府最近提出4个核电厂达到安全整改的要求以后,将陆续投入发电,他们面对这么多现实的问题,并没有放弃核电。所以在中国的能源政策里,应把核电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一种现代能源。特别是本世纪初,我国核电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公布了核电规划,2020年要达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这就需要核电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事实上核电也是有能力做出这方面的贡献。
中国经济导报:我国在启动内陆核电厂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赵成昆:由于福岛事故,公众对核电的安全产生了质疑,所以已经刚刚起步的内陆核电受到了冲击且全面停止。我们认为中国核电首先在沿海发展是因为沿海的经济发展最快,电力需求最旺盛,核电的厂址应尽量靠近电力负荷中心。我国很多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很快,对能源的需求同样迫切,但是这些省份要么缺乏能源,要么能源结构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发展核电。所以从2008年开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就开始研究内陆核电。在这个过程中,内陆核电到底会面临哪些问题,如国家的政策法规、技术的选择、对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亟待解决。
有关政府部门和公众十分关注内陆核电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福岛事故以后。我国内陆核电厂一般选择建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专家统计,在长江流域,大约占有我国1/3的人口和GDP,所以内陆建核电厂要保证电厂的安全,特别是水资源、水环境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核电厂正常运行的问题,如核电厂废气、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管国家规定,离排放口下游1公里的地方就必须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是几十年的运行会不会有所积累呢。第二个关注点是,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对电场周围公众的安全,对周围水资源的安全会有多大的影响,常规的用水是否会与农业或者其他行业“争”水,对局部的气候是否带来后果等等。
公众对于核电的理解和支持是启动内陆核电建设的重要方面,基于这一点,中国核能协会组织了来自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及清华大学的50多位专家进行了关于内陆核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估,希望通过研究回答关注的这些问题。
内陆核电厂不会给环境带来影响
中国经济导报:在专家进行研究评估过程中,主要侧重哪些方面?
赵成昆:专家在进行研究评估过程中,首先是目前技术上或者公众关注的主要方面,比如国家对于内陆核电厂的管控政策;这种政策跟沿海有什么区别;内陆核电厂建造会不会给常规环境带来影响。其次是如何来加强公众在核方面的宣传和参与,建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因为核电厂的建设对当今的社会来讲,没有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难的。
由于我国现有的核电厂都是沿海核电厂,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美国65个内陆机组和法国40多个内陆机组的环境问题,包括美国环境部、美国核管会发布的大量报告。我们想通过研究,能够比较客观地得到一些结论。
中国经济导报:内陆核电厂的建设是否会给环境带来影响?
赵成昆: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尽量避开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内陆核电厂正常运行的环境辐射影响,处在辐射本底范围以内。目前我国由于种种因素,与核电厂运行无关的本底放射性水平大约3毫西弗,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而已。一个内陆核电厂运行所接受的剂量只有天然本底水平的百分之几,对于公众来讲,应该说是很安全的。
同时,内陆核电厂下游水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所关心的重点。以美国为例,美国有20个内陆核电厂,下游设有公共饮用水取水点,游泳及其他人为活动地点,通过对美国多年的分析表明,下游饮用水中并未发现与核电厂运行有关的伽马核素,饮用水满足国际饮用水的标准。
我国核电厂废弃物的排放实行双控制,一是排放总量控制,二是排放浓度控制。国外一般实行的是总量控制,我们是在总量控制的同时,还有浓度控制,以保证环境安全。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
中国经济导报:当初国外在建设这些内陆核电厂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服公众的,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赵成昆:首先对国外来讲,内陆跟沿海没有太大的管理差别,安全标准相同,我们国家也是一样。只不过沿海核电厂放射性低放废液通过处理达标后可以排到海里面,内陆就需要排到河流或湖泊,我国内陆核电厂的排放标准为每升100Bq,比沿海低一个量级,采用更加严格的标准,离排放口下游1公里处达到1Bq/升,完全满足饮用水安全的要求。核电厂排放口的设计一般都远离饮用水的取水点,以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我前面谈到的,我国的标准和国外是一样的,甚至有的地方更加严格一些。一些西方国家,他们有很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向公众发布电厂运行报告,比如排放物的数量,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还有核电厂在运行过程当中发生的事件等,取得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另外,对一个新建核电厂在立项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公众参与制度。这个制度保证公众对核电厂安全以及核电厂周围环境状况的了解。我国目前正在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形成和谐的核电建设环境。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发展内陆核电项目,您有什么建议?
赵成昆:我们有两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十二五”期间容许拟建的内陆核电厂项目继续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开工准备,并开始内陆核电项目的审批工作,特别是具备条件的项目。第二条建议是做好内陆核电安全性的宣传,提高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信息公开透明度和建立比较规范的公众参与制度,取得公众对内陆建设核电厂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曹志刚:我们期待风电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风电,能源,主力能源 -
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
习近平: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2020-11-02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
-
曹志刚:我们期待风电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风电,能源,主力能源 -
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
杜祥琬:创新观念,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0-09-28能源,创新,观点
-
PPT丨王继业:电力系统储能发展与挑战
2020-10-14储能,电力储能,储能应用 -
奋斗姿态书写人生底色 银隆储能“小哥哥”的职场进击姿势
2020-10-12银隆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 -
邹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 提高中国公信力
2020-06-28邹骥,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能源
-
习近平: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2020-11-02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 -
重磅 | 发改委发文7月起电价降5%
2020-06-29国家发改委,企业,用电成本,电费 -
李克强:放宽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 推动建立市场决定能源价格机制
2019-10-12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