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为何要“重建电力核心价值”
本网于3月21日登载了上述文章,这也是作者三篇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鉴于文章所述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此次将完整发布三篇系列文章(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经作者修改补充后重新发布),并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主编沙亦强就上述文章的产生背景对肖鹏同志的专访作为开篇,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肖鹏,男,1956年出生,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董事、副总经理。长期从事电力生产、建设、管理实践,历任水电部电力调度通信局工程师,能源部办公厅综合处处长,电力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河北省电力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电力公司办公厅主任,云南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云南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12月起担任现职务。获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
为何要“重建电力核心价值”
--专访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肖鹏
“重建核心价值”思考的由来
沙亦强(以下简称记者):你最近发表的题为“重建核心价值:关于我国电网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就已在京城引起相当大的反响,作为作者请谈谈这篇文章的由来?
肖鹏:这篇文章完成于2月初至2月中旬,当时正辗转于粤北与云贵之间指挥抗冰救灾。文章虽然成稿于抗灾一线,但绝不仅仅是对这次冰灾一时一事之感悟,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比较系统的思考成果,而是基于长期在电力企业生产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的积累,不幸被许多事实特别是这次冰灾的教训反复印证,与其揉搓在胸不如一吐为快,聊尽匹夫之责!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确实感受到在电力发展改革中存在着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这是涉及到电力工业如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认为,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一些关注和反响,可能是因为该文第一次试图从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电力工业的根本任务和终极使命进行深刻反思,而且这种反思恰好站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电力体制改革也走过了5年,电力工业一直沿着一条传统的运行轨迹和发展模式快速前进。随着国家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我认为已经来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电力发展的过去进行客观的反思,对电力发展的未来进行科学的瞻望。这场冰雪灾害正是引发我们进行这种反思和瞻望的契机。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反思这场灾害,我们不能不从当代技术价值论的哲学视角来审视现代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安全与伦理冲突,当规模、效率等作为手段的东西成为了我们追求的主要目的,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所掩盖或代替的时候,马克思所说的在社会存在中真正能充当社会历史主体本体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存在主体——人的存在便被淡忘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有较为深入研究和许多实践的案例,因此梳理贯通起来比较顺畅。
文章力求实事求是,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并运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进行系统的分析。
文章初稿完成后,曾送给几位老领导和专家指正,得到首肯。至今已收到逾万字的书面评价和建议,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认同,使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是我撰写的系列文章之一,后面的文章沿着核心价值的价值链延伸,继宏观层面的价值重建之后,又分别从中观层面谈以供电可靠性为根本的核心能力的重建,以及从微观层面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流程的重建,三篇文章从战略方向、措施目标和实现路径等不同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记者:根据文章所归纳,电力工业传统核心价值强调的是“送”,“送得出,落得下”是最重要的,而重建核心价值强调的是“用”,即以保障终端客户用电需求为根本。这正是对我国电力长期形成的“重发轻供不管用”传统观念的根本性突破。那么,“重发轻供不管用”这句话本身实际上也是行业内部对此的共识性批评,为什么多年来难以扭转?现在的转变条件是否就已成熟?出现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肖鹏:长期以来,在垂直一体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行业是以计划为驱动、以自我为中心的。比如我2000年刚到云南时,公司从来没有开过营销工作会,没有建立起现代营销理念;还是沿用计划体制下传统的用电管理概念,每年召开用电工作会,仍是以“三电办”为基础的用电工作。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首先是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工作的机制也应从以计划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相应地需要价值观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这是最大的变化。第二就是发展观的变化。过去的发展观是建立在资源无限的基础上,潜在的假设为资源的非稀缺性,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今天人们终于发现我们的资源包括环境资源不仅是稀缺的,而且是有限的。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有这样认识资源,才会有发展方式的转变,才会由注重外延发展转向更注重内涵发展,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一届人大,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这也必须作为电力发展的核心价值基石。这两点是最根本的变化。
传统核心价值之所以长期难以扭转,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在于上述两个观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其次,目前电力体制改革仍在探索前进,尽管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观念的根本转变远未完成。例如,各发电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注重上规模,争项目,圈资源;电网企业则被动地跟着电源建设走,为电源配套建设大规模送出线路,受端网络特别是配网建设明显滞后;而电网企业对“输配分开”改革的理性预期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配网的积极投入。事实上,体制改革在客观上加剧了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脱节,从而使传统的电力发展价值观得以延伸,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重发轻供不管用”的传统思维定式。应当说,这是有违改革初衷而始料不及的。
现在,我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观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就是更加注重关注人,关注民生。具体到电力的改革发展,就是要落实到高度关注用户利益上。
电力行业面临“二次创业”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电力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说对用户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优质服务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也是新的核心价值的体现吧?
肖鹏:当然。但仅仅强调优质服务仍是表层的。重建核心价值强调的是在任何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为电力用户提供不间断的、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根本任务,以保障终端客户用电需求为核心价值。这就要求发、输、配、用各环节建立有机联系与配合,仅靠发电规模与送出规模以及发电效率与送出效率的提高难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整体价值。
设想在这次冰灾中,如果电网结构更合理一些、配网再坚强一些、转供能力更强一些,有可靠的电源支撑或保安电源,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及手段,情况应会好得多。但目前电网结构特别是受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滞后,其中城市配网和农网建设更远远落后于主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问题,就很难保证供电可靠性。仅靠客户界面的优质服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但是,要提高配网容载比,实现N-1乃至以上的运行准则,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有些同志认为,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达到这些要求难度很大。
肖鹏:这就涉及到规划与投资的重点问题,资金等资源是有限的,说到底还是核心价值的落脚点问题。建国60年来,包括改革开放30年来,发、输、配、用四个关键环节,重点都放在前两个环节,后两个环节一直非常薄弱,网省公司的规划也主要是主网规划。配网投资过去还有贴费或管理费,后来都取消了,全部纳入电网资本性投入。前些年电网投入大体上是“三三制”或略有波动,即50万伏、22万伏、11万伏及以下各占30%左右,但即使11万伏及以下的配网投入中,重点也是主要用于送出配套工程,中低压网特别是中压网的投入严重不足,用于电网结构优化的投入更是微不足道。
从重建核心价值的角度,电力工业面临着新的转型。如果说我们过去主要是较好地完成了发电能力的建设,实现了“一次创业”,取得了辉煌成就;那么,现在我们要重点加大对受端系统的投入,完成保障能力的建设,这就需要从电力规划与投资战略上进行大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我们需要完成“二次创业”。对此,我的三篇文章已作了详细阐述。很高兴这次能在贵刊将三篇文章一并刊出,欢迎行业内外的各方面人士予以批评指正。(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叶雨田
-
曹志刚:我们期待风电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风电,能源,主力能源 -
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
习近平: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2020-11-02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
-
曹志刚:我们期待风电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风电,能源,主力能源 -
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
杜祥琬:创新观念,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0-09-28能源,创新,观点
-
PPT丨王继业:电力系统储能发展与挑战
2020-10-14储能,电力储能,储能应用 -
奋斗姿态书写人生底色 银隆储能“小哥哥”的职场进击姿势
2020-10-12银隆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 -
邹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 提高中国公信力
2020-06-28邹骥,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能源
-
习近平: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2020-11-02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 -
重磅 | 发改委发文7月起电价降5%
2020-06-29国家发改委,企业,用电成本,电费 -
李克强:放宽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 推动建立市场决定能源价格机制
2019-10-12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